讓蕭逸然一直困惑不解的是,父母從來沒有說起過他們各自的家庭,以及以前的事情。雖然上次蕭逸然問過母親孫氏一句,「為什麼不回爺爺家,或者姥姥家」的話,孫氏當時只是說要和蕭國良商量,之後便沒有了下文。從父母二人的為人上看,蕭逸然知道,他們肯定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既然如此,為什麼既不提家人,也不說過往之事呢?
新年到來時,一家三口,包括李才和繡娘夫妻,蕭慶和小喜四人,共七口人,在前院的明間,擺了一桌,讓小喜陪坐。在李才夫妻二人的房間擺了一桌,讓蕭慶摻雜其中。包括大門口,以及前院的各個房門處,都張貼了蕭國良親手書寫的對聯。大門處,還特意掛了兩盞大紅的燈籠。後院的房門上,則是蕭逸然寫得一副對聯:
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
蕭逸然不是自己想不出好對聯來,只是不想引起父母二人的訝異,所以才選用了這副老生常談般的對聯。
雖然人不多,氣氛不是很熱烈,一個春節過得還是非常溫馨。
酒宴之後,自然是守歲。一直熬到子夜之後,蕭逸然按照習俗,給父母磕了頭,懷揣著兩人給的大大的紅包,坐在爹娘中間,接受李才夫妻,以及蕭慶和小喜的跪拜。蕭國良和孫氏也為每人準備了一個紅包。雖說是賣身給蕭家,蕭國良夫妻還是按月給四人發月例錢。別人多少,蕭逸然不知道,小喜每個月五錢銀子,蕭逸然還是知道的。
每次拿到月例錢,小喜都會給蕭逸然看看,然後就放到自己床頭的一個小木匣子裡。裡面不僅有每個月的月例錢,還有小喜的兩件首飾。都是孫氏賞給小喜的,一支銀簪子,一支銀手鐲。小喜從來不捨得戴,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擦拭一下,然後再放回去。
蕭逸然也有一個小木匣子,每天都擺放在臥房中的梳妝檯上,裡面有金簪一支,耳釘一對,金銀手鐲各一副,還有一把銀質的長命鎖。每個月一兩的月例銀子,也放在裡面。不論是蕭逸然要買什麼東西,還是小喜要買自己所用的物品,蕭逸然都讓小喜那自己的月例銀子去花,從不讓用小喜自己的錢。
江南的春天來的格外早,新年過後不久,到元宵節之後,已經穿不住棉衣了。等到出了正月,蕭逸然連袷衣都穿不住,只穿一件粉色的長裙,漸漸長開身體的蕭逸然,粉妝玉琢的樣子,十分惹人愛憐。雖然孫氏夫妻住在前院,每天都會到後院來上幾次,甚至十幾次,噓寒問暖的。隨著蕭逸然讀書識字,身上自然帶出一份端莊晴麗的氣質,更讓夫妻二人,把蕭逸然愛若珍寶。
四月二十一是蕭逸然兩周歲的生日,這天下午,蕭國良早早便回到家裡。因為是過生日,從早晨過來問安後,蕭逸然就一直待在父母的房間。蕭國良回來後,先是抱了一下蕭逸然,然後從懷裡掏出一個精緻的小木盒子,笑眯眯地遞到蕭逸然手中。
&兒,這是爹爹送給你的生日禮物,打開看看喜歡嗎?」
蕭逸然接過來,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赫然放著一支純金的項圈。高超的打造工藝,讓小小的項圈看起來流光溢彩,美倫美央。
&謝爹,然兒喜歡。」
其實,蕭逸然心中想,要是送我一套文房四寶,會更喜歡。這時母親孫氏也遞過來一樣東西。從蕭國良的眼神中,蕭逸然看得出來,母親孫氏的這件禮物,定然有故事在其中。
蕭逸然接到手中,翻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麼名堂來。是一件用上好的羊脂玉琢磨出的,月牙型玉佩。
&謝娘。」
&兒,這是娘的祖傳之物,一定要好好保存。」
&娘。」
這個時代還不流行生日蛋糕,長壽麵卻是必不可少的。蕭逸然的一周歲生日是在來太倉的路上過的,也就沒有像今天這樣鄭重其事。父母也沒給自己送禮物,今天卻不同,不僅有禮物,還置辦了一桌豐盛的宴席。連帶李才夫妻,以及小喜和蕭慶,都接到了蕭國良夫妻的賞賜。
&兒想不想去縣學讀書?」
席間蕭國良問蕭逸然。蕭逸然低頭想了想,這個問題她倒是從沒想過,自從住進後院中,父母之間商量的話,蕭逸然自然就聽不到了。抬頭看看母親孫氏,見對方也在等自己回答,知道二人早就商量過了。於是開口問道:
&娘,我能去縣學讀書嗎?」
&然能,要是然兒願意,你爹就去和縣學的先生說說。」
&們不會嫌我小,而且還是女孩子。」
&用擔心,只是去跟著讀幾年,又不是為將來考什麼功名。」
&吧,然兒願意。只是,我只想讀半天。」
&什麼?」
&午去聽先生講課,下午然兒回來練字,陪娘。」
夫妻二人本來就沒打算讓蕭逸然整天待在學堂里,既然蕭逸然提出來,自然滿口答應。
&兒真乖,就去半天,也不是一定要去,什麼時候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在家裡陪娘。」
&
直到過完端午節,蕭逸然才在小喜的陪伴下,由父親蕭國良領著來到縣衙的學堂。讓蕭逸然沒有想到的是,學堂里的學生,從六七歲,到二十多歲,甚至三十多歲的都有。只是,並不是都集中在一個教室讀書。大致分成三個年級,六歲至十歲的孩子在一個年級,是新開蒙的學生。十歲至十五六歲在一個年級,是已經考中童生的學生。剩餘的都是已經中了秀才的生員。蕭逸然自然是跟在啟蒙班讀書。
對於突然來了一位年齡只有兩三歲的小女孩,還是在縣學引起了小小的轟動。當一家人打聽到,女孩子是縣衙僅次於知縣的蕭通判的掌上愛女時,才釋然起來。
啟蒙也叫開筆,蕭逸然入學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筆。先生是為五十多歲,鬚髮花白的老者。知道蕭通判送女兒來讀書,只不過是讓孩子能認識幾個字而已。至於送只有兩歲大的孩子來讀書,先生還是有些不解。一般的孩子,大都是五六歲才啟蒙,就是很聰慧的孩子,也要到四歲之後啟蒙,怎麼才兩歲就送了過來呢?所以,待蕭逸然坐到前排位子上後,開口問道:
&在家裡讀過書嗎?」
&過。」
&都讀過什麼書?」
「《千字文》和《論語》。」
其實,蕭逸然除此之外,已經把《大學》也通讀過了,正在讀《中庸》和《尚書》。
&說什麼?你讀過《論語>
&的,先生。」
&你被一段《論語》裡的句子給我聽。」
從先生的語氣里,明顯能聽出對方的不相信。隨著稚嫩的童音響起,蕭逸然都快本正本《論語》背完時,先生才反應過來。連忙說道:
&好>
連說了三個好字。把坐在蕭逸然身邊的小喜,差點逗的脫口笑起來。
&叫蕭逸然?」
&先生。」
&背《論語》,可否能講呢?」
見蕭逸然點點頭,先生連忙說道:
&你講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
蕭逸然略作沉思,便開口講起來。聽得先生如同見了什麼怪物一樣,驚疑地盯著蕭逸然,嘴巴滿滿越張越大。等蕭逸然講完,先生又讓蕭逸然寫幾個字看看。一上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下午,蕭逸然回到家裡,不等孫氏開口詢問,小喜已經喋喋不休地把學堂里發生的一幕,仔仔細細講了出來。歡喜地孫氏抱起蕭逸然,不住地親吻著。
等晚上蕭國良回來時,孫氏本想給他講講女兒上午在學堂的經過,蕭國良卻抱起蕭逸然哈哈大笑起來。
&然,爹娘的好女兒,今天可是把縣學的張先生給鎮住了。」
原來,蕭逸然上午放學離開後,下午那位鬚髮花白的先生便找到蕭國良,一五一十地講了蕭逸然的表現。並對蕭國良建議:
&判大人,逸然小姐可謂神童。就目前小姐掌握的知識,已經不適合再在啟蒙班讀書,還是送到童生班就讀吧。怕是到童生班,小姐也是佼佼者。」
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息?就算蕭逸然是個女孩,將來註定不可能走上仕途之路,有孫氏的例子在,蕭國良還是非常喜歡。把張先生的話轉述給孫氏母女後,蕭國良問蕭逸然道:
&兒,明天去和那些童生們一起讀書可好?」
&的,爹爹。」
蕭國良和孫氏之所以要蕭逸然去縣學讀書,還是存了一點別的心思。他們雖然也知道,女兒聰慧的事情傳出去未必是件好事情,不過,只要把握得當,還是利大於弊的。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為了女兒將來能有個好歸宿,趁年齡小的時候,傳出點名聲出去,等十幾歲之後,再禁足也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此以來,名聲在外的女兒,必定會引起眾多豪門,或者書香門第的注意。如此以來,女兒的終身大事,也就有了更多可供挑選的餘地。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7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