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外圍的防禦被突破,這意味著想要守住倫敦已經是奢望。儘管英國王室和上院、下院都有已經在德軍登陸之前就撤往了加拿大,可丘吉爾領導的戰時內閣還沒有撤。現在,倫敦外圍防線已經被德軍突破,而德軍威廉·李斯特率領的部隊也正在向蘇格蘭挺進,現在唯一還安全點的地方只有北愛爾蘭了。丘吉爾要求他的內閣成員們先撤往北愛爾蘭,他要留下來與倫敦共存亡。
丘吉爾的這個態度遭到了內閣成員們一致的反對,首相與倫敦共存亡,可他的閣員們卻都跑了,這算什麼事?他們無法允許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發生,同時又為丘吉爾的這個舉動感到由衷的敬佩。只是他們不知道,丘吉爾做出這個決定他自己也不甘心。
英國本土的淪陷已經成了定局,這是他已經無法改變的事情。只是他還想到了另一個問題,撤往加拿大之後,還能再次回來嗎?引起丘吉爾這個想法的就是他清楚英國和德國之間,眼下的力量對比。英國的陸軍與德國的陸軍相比,在各個方面顯然都處於下風。英國的皇家空軍更是在與德國空軍的作戰中,應盡損失殆盡。可占有絕對優勢的皇家海軍卻毫無用武之地。照理來說,擁有強大海軍的英國,在海軍的守護下,是不可能讓德軍順利登陸的,但事實是,在海洋上對德國有著絕對優勢的海軍,被德國的空軍壓的抬不起頭。
在弗蘭伯勒角至法利一帶海岸的德軍登陸場附近,英國皇家海軍不止一次的向接近那裡,襲擊德軍的各類運輸船艦,但都沒有成功,原因就是德國空軍的壓制。德國空軍幾乎無間斷的在登陸艦隊和登陸海灘的天空中翱翔著,讓英國強大的艦隊根本就無法靠近。
那麼,將來英國人想打回來,遭遇的將是同樣的問題。德國人甚至不用擁有與英國一樣的海軍,只要他們擁有一支強大的空軍,美英的聯軍就只能望洋興嘆了。因為他們還沒有能飛越大西洋後,在英國本土上空進行空戰的飛機,他們的艦隊遠渡重洋回來,也會被以逸待勞的德國空軍打得找不這北。
也就是說,丘吉爾已經被德軍的登陸行動中,暴露出來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外強中乾打碎他必勝的信心。他對是否還能收復英國本土,持悲觀態度。這樣一來,在他看來,跑到加拿大去這個行為,和他向德國議和一樣,都不是他政治生涯中值得驕傲的行動,而是恥辱。在以後,只要說起英國,人們都會說,哦,就是那個丘吉爾,看,他灰溜溜的逃跑去了加拿大,是他讓英國成為了現在的樣子。如果他不想要這個恥辱的話,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那就是他殉國。這個的話,他或許會成為一個悲劇英雄而流傳於後世,而不是現在等待著他的恥辱。
只是讓他沒料到的是,但他把他要與倫敦共存亡的想法一經宣布,他就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悲劇英雄的身份。幾乎所有的內閣成員和得知這個決定的英國民眾,在他們心裡,丘吉爾都成為了英雄。有一個誓與國家共存亡的首相,大家還能苛責這位首相什麼呢?所以,幾乎所有的聲音都呼籲著,要讓這位偉大的首相撤往加拿大,繼續領導英國的反法西斯戰爭。
丘吉爾走了!戰時內閣也走了!軍隊也開始撤離,他們要保留將來反攻所需要的力量!能走的民眾也走了!倫敦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在英國其它地方的軍隊也開始陸續的撤離英國,他們有的撤往直布羅陀,然後轉道前往中東和非洲,有的撤往加拿大。一周以後,德軍開始陸續的進駐英國的各個城鎮,英倫三島陷落了!
在1939年4月至8月間,如果說全世界各國的政治人物穿梭往來最頻繁的地方,無疑是華夏的南京。之所以時間會拉的這麼長,是因為歐美國家的政治家們前來華夏的路途很遙遠。他們需要坐船橫渡大西洋到達非洲,然後乘飛機到達英國的蘇伊士運河區,然後再坐船穿越紅海和印度洋到達孟買,再轉飛機飛往緬甸的曼德勒,然後飛往華夏的昆明。達到昆明後,再換乘華夏的飛機飛往南京。這樣大費周章的原因很簡單,太平洋已經幾乎完全被日本控制,他們要乘船穿越太平洋到達華夏的話,太危險了。
而同一時間裡,德國、日本、蘇俄、法國也同樣有大量的外交官頻繁進出華夏行政院的外交委員會。他們所有人的目的都是相似的,探聽華夏的意圖。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想要遊說華夏到他們所在的陣營中去。英國、美國想要華夏拿出實質性的行動,成為反法西斯同盟的中堅力量。蘇俄和法國要與華夏進一步改善關係。
汪兆銘這段時間裡,臉上都快要笑出皺紋了。他從來沒有這樣自豪過,因為所有來拜訪他的這些列強國家的政治家和外交官們,都一反以往趾高氣揚的倨傲,臉上都掛著卑微的笑容,對他滿是奉承和各種讚美。這讓他有一種萬國來朝的錯覺,有一種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衝動。
當然,汪兆銘有一點還是非常清醒的,他清楚這一切都是怎麼來的。如果說他曾經因為立場關係,黨派關係,加上一點點嫉妒心使他對楊寰宇心有不滿的話,現在,他對楊寰宇則是發自內心的欽佩。在不到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裡,能讓華夏從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徹底的脫胎換骨,成為各個列強都要競相示好的國家,他不認為他曾經的領袖孫文能做到,放眼看去,好像除了楊寰宇,沒人能做到。
一個曾經需要仰仗洋人鼻息,看著洋人臉色,在自己國土上,洋人凌駕在政府之上的國家,如今有了在國外的數百萬駐軍,有了屬於華夏的租借地,有了一支傲視群倫的軍隊,有了自己的技術和專利。任何一個親身經歷了這種巨大的反差的人,都會對帶來這一切變化的人頂禮膜拜,儘管這個人有著許多的不足。
作為行政院院長,現在的汪兆銘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快樂就不去說了,痛也是真的痛,因為現在的國會總是在找他的毛病。照理來說,凡是國會要討論做出決議的,一般情況下,都是涉及國家的大事。但現在,不管那個黨派,誰敢在涉及到國家的政策上多嘴?凡是涉及國家的重大政策、外交和軍事的話題,大家都有意無意的自覺迴避了。他們猜不到楊寰宇在想什麼,貿然發表意見,一旦與楊寰宇的意見相左,那不是自打耳光麼?誰要想質疑楊寰宇的決策不正確,那你們誰能讓華夏獲得眼下這樣巨大的變化?所以,這幾年,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所有的一切都證明,楊寰宇所做出的決定,都是對華夏最有利的。慢慢的,大家就都閉了嘴。倒是在內政上,所有人都知道,楊寰宇很少干預,所以,行政院成了這些國會議員們刷存在感最好的目標。這也成了汪兆銘痛苦的源頭,逼得他在做任何決定時,都不得不小心翼翼,權衡再三。而且在吃不准該怎麼辦時,他總要先去徵求財政委員會的張昭德和立法院長廖磊、考試院長張治中的意見。因為他們都是楊寰宇的鐵桿心腹,最了解楊寰宇的想法。
這不,眼下他就有了一個拿不準主意的事情,美國大使詹森,英國大使卡爾爵士,蘇俄大使彼揚諾夫聯袂而來,邀請華夏國防軍總參謀長去美國華盛頓參加反法西斯聯盟的參謀長會議。本來這事是不該找汪兆銘的,應該他們直接去武漢拜會楊寰宇,作為華夏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軍方的事情只有他才能做出最後決定。只是他們去武漢吃了閉門羹,楊寰宇去巡視戰區去了,至於行程?對不起,無可奉告!沒辦法,他們只好回到南京,來找汪兆銘,因為汪兆銘是華夏外交委員會的直屬上級。
在這個事情上,汪兆銘可不敢輕易表態。楊寰宇心裡的真實想法,別說美國人英國人猜不到,就算是汪兆銘這樣在華夏國內政壇上的巨頭們也一樣猜不到。現在的國際形勢,不管是繼續和英美結盟還是反過來去和德國結盟,對華夏來說都是正確的,因為不管和那一方結盟,華夏都能獲取不菲的利益。至於和那邊合作得到的利益更大,他們自肘都沒有楊寰宇算計的清楚。
好在作為華夏的政治家,太極神功都修煉的達到了宗師的水準,於是汪兆銘在大談了一番對目前國際形勢的憂慮,接著又大談了一番華夏對維護世界和平義不容辭的責任後,汪兆銘告訴這些大使們,這事需要華夏國會開會討論才能決定,因為華夏並不是一個獨裁國家,楊寰宇身為總統也需要遵守憲法,所以目前無法答覆云云。至於華夏的國會什麼時候召開會議,這也需要國會的召集人們經過協商後才能確定。打發走了這些大使們,汪兆銘第一時間就飛往武漢,面見楊寰宇,把事情向楊寰宇做匯報。
要不要派華夏國防軍的總參謀長吳佩孚上將去參加這次會議?楊寰宇有些踟躕。這次會議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要協調反法西斯聯盟國家軍隊的軍事行動。從本心來講,楊寰宇不想讓華夏參與進去。這次會議放在華盛頓召開,那麼很顯然,這個軍事同盟的主導將是美國,這絕對是楊寰宇不能接受的。可蘇俄大使也和美英的大使一起參加了對汪兆銘的拜會,而蘇俄和德國還沒翻臉,他們就這麼急急忙忙的要參與這次會議,這說明,在這次會議上,肯定會就今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達成默契,如果華夏被排除在外,或者說華夏自願放棄在會議上爭取華夏的權利,似乎也不明智。
楊寰宇需要想清楚,象這樣的會議會做出什麼層面的決策,單純軍事還是附帶有政治上的特別含義?楊寰宇在打發走了汪兆銘之後,陷入了思索。
在西方,即便象美國英國這樣的國家,總參謀長的職權也各不相同,更不要說蘇俄和華夏這樣的國家了。在美國,總統是三軍統帥,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才是軍方的實際權力執行者。英國的總參謀長職權就要小很多,因為英國名義上的三軍統帥是英國國王,在他和總參謀長之間,還有一個掌握實權的首相。而蘇俄的話,真正的權力都掌握在史達林手上,總參謀長不過是一個有權制定各種方案,卻無權作出任何決定的參謀官。華夏也很類似,軍隊的權利名義上在軍事委員會,實則就是在楊寰宇手上,當然,華夏的總參謀長的權利比蘇俄的總參謀長要大不少,在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自由法國、流亡的歐洲國家比利時、瑞典、荷蘭之類的總參謀長,他們的意見可以忽略不計。
從這個情形來看,自然是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將主導這次會議的基調,而現在依附於美國英國,會投支持票,在英國的帶動下,那些大英國協的成員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自然會看英國的臉色行事,託庇於英美的那些流亡政府和自由法國就更不用說,唯一能與美國步調不一致的蘇俄,卻又急需美國對他提供援助而直不起腰板,大約也會對美國人主導的方案做出妥協。那麼在這樣的場合,即便華夏的吳佩孚提出不同意見,恐怕也不會得到任何的支持!相反,由於參加了這次會議,會給所有參加會議的國家形成一種錯覺,那就是華夏也認可美國對整個反法西斯聯盟的軍事行動的主導權。
想明白了這些,華夏要不要參加這次會議,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不過楊寰宇還有一點顧慮,華夏的不參加,會給這些同盟國家一個什麼印象?是抗議?是不屑?是不認可?還是華夏要離開這個同盟?抑或是華夏要自行其是?
...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55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