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上海春光明媚、陽光煦暖,人們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春的氣息,莫名的心情都會變得很好,可是此時在上海寧波路的一棟石庫門(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章節末尾會詳細介紹)房子裡,卻是一片愁雲慘澹。
一個醫生打扮的老頭放下了躺在床上的一名年輕男子的手腕,然後站起身嘆了口氣,還沒等他說話,旁邊的一個小伙子就顫聲問道:「蘇大夫,您別嘆氣啊,我家少爺這是怎麼了?不會是真的……」
蘇大夫瞪了小伙子一眼,然後說道:「別胡說,你家少爺什麼事兒都沒有,就是最近累著了,好好睡一覺就是了。我嘆氣是覺得這孩子在胡鬧,我聽說你家寧少爺在張羅著開什麼銀行,那銀行是誰都能開的麼?你家老爺子一共就給他留了那點錢,這不眼瞅著就是要全扔進去麼。唐忠,等他醒來,你讓他去我那一趟,我好好跟他說說。」
唐忠連忙點頭:「好的,蘇大夫,少爺一醒,我就陪他去見您。」
蘇大夫也點點頭:「那好,我醫院裡還有事,你先送我回去吧,順便給你家少爺拿點安神的藥回來。」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寧少爺忽然間睜開了眼睛。不過此刻他並沒有一點點大病初癒的欣喜,而是滿臉愁苦的望著棚頂,因為他心中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無法向人傾訴,其實他並不是真正的唐家寧少爺,起碼他的靈魂或者說他的大腦不是,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個穿越者,一個從2015年穿越到1915年的可憐小會計。
剛剛穿越過來的兩天,他是真的起不來,因為那個時候他的腦子一直都很疼,仿佛是在消化這具身體中的記憶,直到那位蘇大夫來診治的時候他還是半夢半醒,現在總算是腦子不疼了,身體除了因為躺的時間過長有些發虛之外,其他都一切正常。
這身體上的病是好了,可心裡的病卻一時半會都好不了,而更讓他犯愁的是,自己目前這個身份是相當的尷尬。這具身體的主人也叫做唐寧,在美國進修金融學,得知父親病重,回來送了老人家最後一程,由於家裡只有老父親一個人,所以留下的遺產都是他的,遺產說起來也不少,足有十萬銀元。在大上海雖然算不上富人,但也絕對足夠他衣食無憂一輩子了。
可惜這個傢伙是個書呆子,自認為在美國學了一身本事,打算回國大展拳腳,結果雖然他的學識不錯,但由於不會為人處世,去了幾家銀行都做的不開心,再加上也不知道是受了什麼刺激,居然要打算要自己開銀行。在唐寧穿越過來之前,這傢伙都已經把所有的手續全都跑了下來,房子也租了,職員也雇了,連裝修工匠都訂好了,要不是他突如其來的這麼一穿越導致躺在了床上,沒準現在都已經開業了。
這種局面讓唐寧感到無比的糾結,你說你就不能老老實實的當個富家翁,非得要得瑟的開什麼銀行,這下好了,錢都投進去了,現在是騎虎難下,想退出來就得搭進去一半的家當,這簡直比股票割肉還要痛苦。
不過痛定思痛之下,唐寧忽然覺得其實開個銀行也沒什麼不好,因為自己這具身體的前主人雖然是個書呆子,但他的一些想法也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民國時期中國的銀行業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外資銀行,比如美國的花旗銀行、大通銀行,日本的三井銀行、住友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跟劉德華、馬德華都沒有任何關係……),最出名的就是英國的麗如銀行和渣打銀行(又名麥加利銀行)。另一種就是中國的民辦銀行,比如金城銀行、鹽業銀行、大陸銀行、中南銀行(這四家總稱為北四行,因為總部都在北方)。南方以江浙地區為主,比如浙江興業銀行(護路運動的產物)、實業銀行、四名銀行等等。
不過,在這個時期,無論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國政府與外國商人大宗生意的外資銀行,還是把眼睛盯在達官貴人身上的國內銀行,都對小商人和普通老百姓不屑一顧,導致了金融事業居然成了大人物的專利,而普通老百姓對於銀行是望而卻步、不敢問津,所以在大銀行和小老百姓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真空地帶。
唐寧瞄準的就是這個空隙,他想通過吸收普通老百姓手上的存款來逐步累積資本,達到發張壯大的目的。不得不說,在這方面唐寧前任的眼光是很準的。尤其是由於現在是1915年,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列強都忙著打仗,國民經濟轉向為戰爭服務,所以對中國無論是政治控制還是經濟壓榨都大幅放鬆,這就使得國內的投資環境大為改觀。而且好多列強還在中國訂購了大批的戰爭物資,所以刺激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小商人和老百姓手裡不但有錢,而且還有放貸的市場。
唐寧穿越之前雖然不是在銀行工作,但作為一名會計,也是從出納做起的,所以對銀行的業務並不是非常陌生。而且他自認自己也不是練新兵當軍閥的料,沒法像小說里那些穿越到民國的前輩那樣去搞武裝革命,自己還是發揮所長,試探著在實業救國這條路上走一下吧,一旦成功,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日子過得舒坦一點,還可以支援一下革命鬥爭,也算是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貢獻了。
PS: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擁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建住宅。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圍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徵,但不再講究雕刻,而是追求簡約,多進改為單進,中西合璧的石庫門住宅應運而生。這種建築大量收吸收了江南地區漢族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這種建築因此得名"石庫門"。
這本書是以陳光甫先生的上海儲蓄銀行發展史以藍本進行創作的,在當時,陳先生開創了許多中國銀行界的第一,比如一元開戶、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以元代兩等等。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3103s 3.79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