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正常的話,老張家可能在河北這個地方落地生根了,也不會有什麼「道教祖庭」了,可是,老張家事業才剛剛起步,前程似錦,怎麼可能半途而廢呢。
那麼,老張家的人又是怎麼從河北的鄴城跑到江西信州龍虎山上的呢?
這要從第四代「正一教」的掌教天師張盛說起。
張盛,張魯的第三個兒子,魏帝曾授其奉車都尉、散騎侍郎、加都亭侯,辭而不受。
當時張魯的子孫均在朝為官,張盛為什麼放著官不當呢?
這和張盛的父親張魯對他的特殊安排有關係。
因為,張盛在張魯生前已經被確定為嗣位天師,可以說,他命中注定當不成官。
張盛當不了官,一定在傳教。
錯!現實的情況是,他們全家被遷往河北後,這裡是人家曹家的地盤,不允許張家傳道,劉璋耽心的事情曹操更耽心。
「正一教」的群眾基礎又在四川,張盛遠在河北,此時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風中之楊絮、水上之浮萍——他是沒著沒落。
張盛所處的大環境又逢三國之末,正是社會大分裂、大動盪之時,更是讓他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重修大道,談何容易!
如果,張盛隨波逐流,在官場上可以混上個一官半職,終老一身算了,可他身負重任,承擔著一教的興亡,他必然要做出選擇,做出改變,做出決斷。
張盛經過深思熟慮,帶著父親張魯親手交給他的祖傳經書、印、劍、符籙毅然離開了中原,從漢中到鄱陽最後來到了龍虎山。
張盛的足跡就是「正一教」從四川轉移到江西的足跡。
究其原因,全是戰爭惹得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別說尋求道的真諦,就連自己的人生也會巔沛流離,支離破碎。
世界不太平,你什麼也別想干。
有人說了,世界不太平,正好可以去當英雄,亂世出英雄嗎。
其實,這是在誤導廣大的人民群眾,這句話應當改成亂世出饑民、亂世出災民、亂世出難民才對!
要知道,一個英雄的出現,意味著千百萬的饑民、災民和難民會出現!
那麼,張盛跑到龍虎山上做么子呢?不會是當難民來了吧?
非也,人家這趟旅程有個好聽的說法叫——追根溯源。
說的更通俗一點就是重走祖先路的意思。
張道陵在修行過程中曾經得到過仙人傳授《黃帝九鼎神丹經》,並在當時還叫雲錦山上鑄鼎煉丹,三年煉成「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因此才有了後來的龍虎山。
張道陵修道給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可張盛修道才剛剛給自己的行程點了一個逗號。
這時候沒有人能幫張盛,能幫張盛的只有他自己。
沒有人會想到張盛會重上龍虎山,很多人都以為他是來尋找他太爺爺埋藏的「法寶」或者「秘籍」什麼的,其實不然。
張道陵給子孫們能留下的全都留下了,留不下的他老人家全帶走了。
那麼,張盛上山來找么子呢?
張盛是個有心人,他真的找到了,找到了他太爺爺留在龍虎山上的「仙跡」。
沒有「法寶」,也沒有「秘籍」,只有一座廢棄已久的講壇和一處破舊不堪的爐灶。
歷經四代已近百年,歲月無情,風雨洗刷,這倆處隱藏在大山之中的痕跡幾乎快被湮滅了,「祖天師」留下的這些東西還是讓張盛給找到了。
張盛一眼認出這就是自己太爺爺曾經講道的「玄壇」和煉製金丹的「丹灶」。
張盛那天顯得很激動,他憑壇遠眺,心潮澎湃,憶古思今,思緒萬千。
雖然這是張盛初次見到這些遺址,卻讓他產生一種久違的感覺,那種感覺很親切,很熟悉,很微妙,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張盛默默地說了一句:「祖天師,我回來了。」
然後,張盛就開始忙乎起來。
他忙么子呢?
就在張道陵留下的那座玄壇和丹灶的不遠處,張盛蓋起了一間茅草房,
張盛開始了重建道場的第一步,他得先安個家才行,要不晚上睡哪去。
張盛這就叫另起爐灶、二次創業。
創業,就意謂著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那陣子龍虎山上什麼都沒有,沒有上清古鎮、沒有上清宮、也沒有天師府;沒有十大道宮、八十一道觀、三十六觀院;也沒有信徒、沒有道眾、沒有高功大法師、各位高道、更沒有什麼「嗣漢天師」。
當時的龍虎山除了張盛和他的一座茅草房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不過,這一點也不影響張盛對道的信仰和追求,他知道他來龍虎山上要做么子,因為他擁有一顆求道的心。
那顆心很堅強又堅定,決不會動搖,更不會背叛!
張盛重新修治祖天師玄壇和丹灶,遂以其地為居,每年以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登壇傳籙,四方從學者千餘人。
「五斗米道」又回來了!
「正一教」弟子聞風而動,奔走相告,消息很快就傳到回了四川,後來慢慢地傳遍了華夏!
後來,龍虎山上有了上清古鎮、有了上清宮、也有了天師府;有了十大道宮、八十一道觀、三十六觀院;也有了信徒、有了道眾、有了高功大法師、各位高道、更有了「嗣漢天師」。
當龍虎山上有了這一切,也就有了道教祖庭!
如果說張道陵開創了道教,那麼張盛則確定了龍虎山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由於張盛對道教的傑出貢獻,他被賜號為清微顯教弘德真君。
隨著道教的廣泛傳播,張道陵的後世天師得到歷代政府的承認和冊封,代代相傳,可以說是道教中的一支最完整、最系統、也是最具權威的道教代表和領袖。
道教祖庭——可不是蓋的。
當然了,那都是後話了,還是說說張盛在龍虎山上的發生過的一件事情吧,這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已經沒有人說得清那是哪一年哪一天發生的了,不過,這件事情確實發生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67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