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源到彈藥的一切戰爭所需,都被標註a級權限,不相關的其他門類則幾乎絕跡,研發暫時中止,產能也被凍結。
但,即便在沉重的軍事壓力下,仍然有一些非戰爭準備的工作,必須進行。
幾個月的全面內戰,毋庸置疑,對聯邦所在的北大陸造成了嚴重破壞,核戰爭導致的氣候變化讓冬季格外寒冷,直到第二年四五月份,某些地區的平均氣溫仍然在零度徘徊,聯邦大地的農業生產也隨之遭遇一場毀滅性的打擊。
農業大規模減產,對任何國家,原本都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但是在今天,核戰與其後的內戰,直接或間接造成了聯邦民眾的大量傷亡,放眼全世界,情形也幾乎都一樣悽慘,局勢逐漸平定後,方然才有閒暇關注這方面的數據,繼而被「3,740,000,000」的數字嚇了一跳。
三十七億四千萬,是損失嗎,一下子損失這麼多聯邦馬克——
不,不是馬克,而是這世界的人口損失。
從西曆1489年8月19日算起,半年時間,人類文明累計損失的人口數量,高達三十七億四千萬。
盯著數字發愣,起碼的思維運作還在進行,方然模糊的想到,
如果按年度百分比,這意味著,人類在1489~1490年度的死亡率超過65。
三個人裡面,只有一個,活到了今天。
驚訝,或者說震驚,讓控制室里的男人一時無言,令人驚訝而印象深刻的,不僅是374…的恐怖死亡數字,還間接的讓方然意識到,哪怕在1489年8月19日之前,人類世界的人口規模就已經在持續下降。
世界的人口規模,在1477年達到八十七億的最高點,其後就一直在減少。
人口數量的起起落落,原因,既複雜又簡單,一方面固然有經濟落後地區的瘋狂生育浪潮,與資產主義超級大國的生育低迷,但最根本的因素,還是經濟,始終在把人類脖頸上的絞索越收越緊。
當一群成年人,連吃飯、甚至「肥皂」都不可得,生育又如何進行得下去。
起碼的物質能量守恆定理,決定了一次生育,母體起碼也要額外獲得幾公斤肉(是吧)的物質與能量供給。
在每天兩塊食用肥皂,其他有機物一概欠奉,蝸居之地連蟑螂都抓不出幾個的情況下,饑寒交迫、衣食無著的民眾,又哪裡去獲得這許多額外的卡路里與碳氫氧氮硫磷,藉由生命的奇蹟而拼湊出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
再頑固的傳統習俗,再瘋狂的擴張野心,在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大潮面前,一概都被拍的粉碎。
對這一切早有所知,人口下降,並不會讓方然太過驚訝。
但從無暇關注,到直面冷冰冰的現實,ai的統計報告才讓他一下子意識到,早在全面核戰日之前,世界的人口規模就已經跌破了六十億。
從八十七億到六十億,短短十餘年,全世界的老人一起上路也做不到。
即,巨量的人口減少,其中大多數都並非大限將至、壽終正寢,而是種種非正常的死亡。
近三十億人,就這樣告別了人間,掉落到疾馳的時間列車之外,身為乘客的自己豈但一無所知,根本也意識不到。
下車,日夜恐懼的結局,這麼多人就寂然無聲的墮入黑暗,想一想都覺得恐怖。
與這無聲的恐怖相比,核戰,內戰,三十七億四千萬人的死亡,簡直都要「合理」得多,「正常」得多,對見慣生死之人,根本激不起一絲心境的波瀾。
但再怎樣平靜,代價,3,740,000,000的血色數字,仍令方然艱於呼吸。
代價,會是怎樣的沉重;
一切才剛剛開始,仍留存於世的1,923,000,000生靈,最終的命運又會如何,念及至此,才更令人胸悶欲嘔。
但自己又能做什麼呢。
人死,不能復生,何況也沒有合理的動機。
剛剛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世界,一下子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核彈爆炸所致的死亡還不到3,740,000,000這數字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人口的損失,都發生在核戰之後的隆冬,因缺吃少穿而饑寒交迫,繼而喪命。
這一切,倘若說給幾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聯邦民眾,就是天方夜譚,如今卻真切的發生著。
身為管理員之一,偌大數字中的一小部分,正是方然麾下的「天堂軍」所造成,這樣想並非沒道理,三十七歲的男人卻沒空自省,現在他必須直面一個與之密切相關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待ne大區殘存的,那些分布在廣袤大地上的普通民眾。
截至1489年8月19日,ne大區的人口數量為31,572,9xx,這是官方的統計數據。
數字精確到百位,看起來,掌控東北太平洋大區的管理員是可以有一個比較堅實的人口基礎。
但在核戰後,北大陸遍地狼煙,效忠於管理員的機器大軍彼此廝殺,正若「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手無寸鐵的民眾雖然不是武裝機器人的目標,卻被戰爭將生活打成一地碎片,繼而蒙受沉重損失。
到1490年4月,asa統計的人口數,即便因為一些技術因素而不會很準確,也反映出令人擔憂的趨勢。
截至目前,ne大區的人口總量,已經不足14,000,000。
幾個月損失了一半人口,看起來,情況還不是太糟,但考慮到東北太平洋大區的特點——地廣人稀,並沒有太多大小城市和苟活其中的無數民眾,這一數字就又有些驚悚,反映出篡權者間的戰鬥之激烈。
一場大規模內戰,殘留人口還不到兩千萬,但對方然而言,儘管不太願意承認這現實,
這些人口,其實還太多了一點。
人口,曾經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在今天的管理員眼中卻成為一種累贅,這並非狂妄,而是建立在生產體系無人化大趨勢下的必然判斷,上千萬遊蕩在ne大區各地的流民,對「全產機」毫無用處,反而是需要提防的威脅。
累贅,既然如此,要不要一勞永逸的斬草除根,似乎也不可以。
不管生產體系如何發達,自動化的設備怎樣徹底的取代了人,當今時代,仍有一個領域是必須由人來運作,那就是科學技術研究。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8s 3.64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