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註定無法永恆,甚至,註定無法長久,否則蓋亞表面的人類文明,豈非就會事實終結於這樣一種匪夷所思的怪異結局;
這種情形,苟延殘喘的狀態,絕不應該是文明的終局,自己始終堅信這一點。
信念,或者說,罕有的除「追尋永生」之外的念頭,隨時間流逝而越來越強烈,意識到這問題不僅關乎文明的命運,最終也必然關乎於自己,方然開始搜集資料,撥出時間,認真嚴肅的對待這一問題。
和平無法持久,那麼,割據一方的管理員們,究竟會在何時拔刀相向,彼此開戰。
時刻,究竟會在哪一點,是軍事實力的嚴重失衡,還是壽限引發的死亡危機,是治下民眾的揭竿而起,還是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
似乎都有可能,不過,方然並沒打算逐一排查這些動機,至少一開始沒打算這樣。
他的做法,是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些可能引發大區間對抗、進而有可能升級為蓋亞大戰的因素,彼此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在紛繁蕪雜的表象之下,究竟有沒有一個根本性的、根源性的東西存在。
軍事實力,第一個被排除,短時間內各大區的軍力彼此相若,是普遍現象。
而且,即便像ne與sk、或者ne與is這樣的對比,軍力的確存在一定的差距,也並不容易成為雙方開戰的理由。
面對sk大區的ne,不就是一個實例:
權衡利弊後,自己並未選擇戰爭,而寧願和其他同類一樣按兵不動、明哲保身。
人類壽命的上限,同樣可以排除,並不是對科技的發展有信心、預測身體的永存一定可以實現,而是這大限的到來,未免太遙遠——
哦,也不一定,就算按自己的假定,篡奪系統控制權、割據一方的,都是中青年男性it工作者,但,生命終結的原因,並非只有衰老,疾病與罕見的意外同樣可能導致這一點,而這些因素隨時可能起作用。
身為永生追尋者,倘若遭遇這種情形——就如「匿名者」那樣,相比於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匿名者」,執掌一方、大權在握的管理員,還真不知道會做出些什麼來。
這種情形,方然暫時記錄一下,他只能用理性告誡自己,以當今世界的管理員數量、和普遍掌握的科技水平,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很小,即便有那麼一兩位管理員遭遇坎瑟、或者意外事故,也幾乎不可能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大區內部的危機,這種因素只要對照一下ne的情況,就能輕易排除。
今天的人類世界,在廣袤蓋亞,正在退化為一座座滿地狼藉的遺蹟,殘存人類幾乎完全被禁錮在定居點內,其他大區的情形,方然雖無法親見,但想一想也能知道其他管理員會怎樣做,對策大致都是一樣。
在定居點,或者,再加上研究機構,殘存之人的絕對數量並不算少,相比於「阿達民」一個人,治下的民眾成千上萬,這是很尋常的情形。
人數對比如此懸殊,力量的對比,卻完全是一副顛倒的模樣。
新時代的人類文明,如果還能被稱之為「文明」的話,其組織形式,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不盡相同,卻又有本質上的一脈相承之處,區別只在於,居於統治地位的管理員,其維持統治的手段,是歷史上任何君王都夢寐以求、卻註定無緣的。
機器,在這樣一個時代,近乎完全取代了人的地位。
除嚴肅的科學研究之外,一切崗位亦然,暴力機器就是如此,幾乎可以完全由機器代替。
龐大的暴力機器中,唯一無法被取代、也沒必要取代的,就是決策者,這職位天然的由管理員來擔任,其他所有成員,則全都是沒有意識、沒有情感的機器。
這樣的體系,毋庸置疑,絕無可能從內部被攻破。
而從外部去進攻,對定居點、科研機構里的人類而言,又分明是一種悲壯的自戕。
正是基於這種觀察,在考慮自己與人類文明的前途命運時,方然根本想不到治下的民眾,也不認為他們的觀點,假使有的話,會對歷史的進程產生任何影響。
諸如此類的動機,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羅列、與詳盡的分析,讓方然意識到,這些動機幾乎都只是笑談。
到最後,留屏幕上的「動機」,就只剩下了一個:
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
科學技術,人類文明的根本推動力,一旦取得劃時代的重大突破,對管理員、大區乃至人類世界的影響,都將難以估量。
排除其他選項,最終,面對「科學技術進步」的重大猜想,推理的過程十分粗糙,結論,也不一定準確、甚至不一定正確,方然卻很有興趣的將思維聚焦到這一點,閒暇時分,幾乎都在思考這至關重要的問題。
科學技術的突破,這種事,究竟會在哪一個領域爆發,又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身為管理員,而非科技前沿的探索者,思考這種問題似乎是很無稽,方然沒有剛愎自用,而是將這一問題分發給若干研究機構,他想聽聽專家、學者的意見。
只不過旁人的意見,僅供參考,即便思考的很艱難,他還是很想獨力將其解決。
這一寄望,不是身為管理員的自高自大,而是他認為,在跨學科、跨領域的文明前景之研究中,自己的條件、思路與既有經歷,會比ne大區內絕大多數專家學者更有利,進而,也更有可能得出真正準確的結論。
然而……
一旦涉及到科學研究,尤其是戰略層面、長遠立場的分析,這,卻又談何容易。
科學技術的大廈,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高不見頂,其中的廳堂廊舍,也不知道有幾千幾萬之多,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即便窮極畢生,也只不過能夠比較詳實的把握其中一個學科領域,一個技術分支,甚至一個分支下的狹小方向。
站在這棟大廈之外,自己,不從事任何科學研究,充其量只做些必須親力親為的it項目,以這樣的基礎,
又怎能奢望把握這時代的脈搏,號准科技發展的大方向。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7s 3.62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