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營多年的東北太平洋大區相比,不論濱海邊疆、還是烏拉爾大區,還沒有建起一張無死角覆蓋的無線網絡。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單純藉助通訊節點,「替身」的活動範圍,相對受限,並不支持方然隨便行動。
不論深邃的貝加爾湖,還是蜿蜒的勒拿河,中央大平原的一望無盡,還是烏拉爾山脈的綿延起伏,這些,都只能在屏幕上得見,但時間緊迫,阿達民本來也無暇旅行,而更關注新近併入gpl的大區之開發進度。
遼闊的西伯利亞大地,氣候嚴酷,人煙稀少,在舊時代是一片幾乎被遺忘的土地。
很多地方的人口密度低於100/km2,寒冷而荒涼,幾乎是西伯利亞的名片,但在這天翻地覆的新時代,一切都隨之而變。
機械轟鳴,車輪滾滾,大規模的現代化開發,肇始於不久之前的西曆1490年代。
油鋸吱吱作響,伐倒巨樹,鑽井隆隆運轉,探出石油,載重卡車與工程機械來往奔忙,建立起連片的巨大建築,水壩截斷河流,風力發電機組遍布山谷,高原台地河畔的電站,水汽蒸騰,將核力轉化的電能,通過特高壓線路輸送到遠方。
鋼鐵,火焰,電流,晶片,科技的巨力,在一棟棟廠房、一座座高塔中鼓盪激流,炮車,導彈,殲擊機,乃至熱核彈頭,規模空前龐大的軍工體系被建立起來。
相形之下,遍布舊時代之世界的,那些為人類生活、消遣而存在的傳統產業,則幾近消亡。
從光芒璀璨的水晶燈,到油光鋥亮的小汽車,從純棉運動襪,到香氣四溢的菲力牛排,一切人類生活所需的產品,都在迅速消失。
定居點裡的人,並不需要這些花里胡哨,這是管理員的判斷。
即便他們真的想要,管理員也只會搖一搖頭,聲音淡漠的替他們發聲,為他們代言:
「不,你不想。」
民眾,從社會的主體,蛻變為一群世界邊緣的可有可無,至多只作為「牲畜」而存在,完成人才的代際更替,身為管理員,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樣的最高效之道路,民眾的需求,自然便無須在意,更無須加以滿足。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大區的全部產業體系,apos,完全為阿達民的利益而運作。
在蓋亞大戰的今天,利益,自然便是為戰爭而不惜一切。
從白令海峽到烏拉爾山,廣闊無垠的大地上,為阿達民的戰爭而竭盡全力,這一幕正在發生,正在進行。
濱海邊疆與烏拉爾大區遺留的產業體系,被「全產機」迅速整合,圓腦袋履帶式炮車與無人隱形殲擊機源源不斷駛出廠房,抽油機晝夜運轉,光伏機組遍布戈壁,巨型鋼鐵聯合體的高爐,烈焰沖天,地下深處的快中子反應堆,泛起妖異的光芒。
大地上的一切,仿佛都具有了生命,融為一體,脈搏震動。
驅使「替身」風塵僕僕,身在西伯利亞高原的地下世界,方然沉默的注視著這一切。
自己,曾搭乘運載上萬噸煤炭的重載列車,穿過西伯利亞高原的漫長隧道,曾跟隨前進的「紅軍」裝甲部隊,經過廣袤的中央大平原,曾站在烏蘭巴托遺蹟城頭,眺望無邊無際的輻射廢土,曾跨越幽藍色的北方航線,踏上布爾什維克島的堅冰。
世界,何其廣闊,疾馳的時間列車,竟然是如此巨大而不可想像。
在無邊無際的大自然面前,人類,何其渺小,人類驅使的龐大戰爭機器,也只好似蓋亞表面的微末塵埃。
卻不曾想,看似渺小的存在,卻終將決定這蔚藍星球,乃至棲居其上之一切的未來。
勝利,唯有勝利,此外別無所求;
就讓這場蓋亞大戰,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
西曆1502年的元旦,西伯利亞,阿達民驅使「替身」,在烏拉爾山麓度過了這一天。
下塔吉爾,地圖上藉藉無名的小城,如今顯得十分破敗,在落滿塵土的狼藉街道上行走,方然有時稍作停留,試圖在這裡,尋找些許理聯的痕跡。
這裡,現在已變為徹底的廢墟,卻並非一直如此,而是幾個月前大戰所致。
位於烏拉爾山脈東麓,開闊地帶一隅,下塔吉爾是作為一座戰時工業城而建設起來,周邊若干工業基地,提供煤炭、鋼鐵與工業製成品,鐵路連接彼此,匯集起強大的現代工業力量,繼而誕生出著名的「烏拉爾機車車輛製造廠」。
第二次蓋亞大戰期間,理聯的鋼鐵洪流,差不多有一半都在這裡打造出來。
戰後,東西方對峙的冷戰時代,下塔吉爾的名氣,並不及鄂木斯克,由哈爾科夫工廠東遷、與捷爾任斯基工廠合併而成的烏拉爾機車車輛製造廠,卻長期擔當世界第一大履帶式炮車生產基地。
巔峰時期,伴隨理聯陸軍的擴充,下塔吉爾的炮車年產量曾高達1,200。
履帶式炮車,重達數十噸的主戰兵器,製造成本、工時不容小覷,一般認為炮車與小轎車的製造能力換算接近1:100,年產1,200輛顯然是極高的成績。
不過,在it大潮席捲蓋亞的時代,產業體系的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很快讓人類世界的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體系的規模與產能,也再度爆發到一個令前人難以想像的新高度。
據相關資料,asa提交的「下塔吉爾歷史簡述」,在西曆1489年8月、全面核戰前夕,烏拉爾機車車輛製造廠的炮車年產量,已接近10,000。
核戰爆發後,不出所料,作為特大型軍工基地的下塔吉爾,被核彈嚴重破壞。
其後接手的烏拉爾大區之管理員,大概是出於其地理位置偏西、靠近大區邊境線的考慮,並未將下塔吉爾作為一等軍工節點來經營,但即便如此,估計這座歷經劫難的重鎮,在1500年的炮車年產能也接近24,000。
沒一個月,製造出兩千輛履帶式炮車,這是何等驚人的工業規模。
然而時光荏苒,世易時移,今天,下塔吉爾綿延數十公里的龐大工業基地……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3s 3.620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