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國色 第兩百四十二章 為華夏威服狄夷

    div lign="ener">

    遼東冬季苦寒,夏為泥澤,地勢多丘陵山地,山川切割,不似中原有大澤,廣袤平原。所以築城多於山上。高朱蒙立國於山上,高句麗因而興起。一般遼東所建立山城,一般皆選擇於山勢險峻,平原江河水陸之要衝。

    而蓋牟城(注一)正是這樣的一座山城,將整個山丘都包納進去。蓋牟城三面背山,而面前則是梁水支流,從山下到城門有三道攔馬牆,中間分布鹿角壕溝,山城的城牆不同於中原的黃土夯築的土城,皆以楔形石料,條石交錯而築,城上修築有馬面牆。城頭上手持銎尖鐵矛,頭戴牛角鐵兜,披著鎧甲的高句麗士卒,隔著雨霧,冷然打量著山下的草原騎兵。

    整個蓋牟城的地勢,西高東低,呈一個簸箕狀,雨水匯成,如溪流般從城牆的涵洞向下排泄,洗刷在攔馬牆下高句麗,蒼頭軍陣亡將士的屍體上,血水混著雨水緩緩而下。

    大雨滂沱,戰馬一哆嗦,將身上的雨水甩開,泥水濺得眾人好似泥猴一般。雨水順著盔沿滑落,耳邊則是一片嘩嘩的水響,李重九注視著城頭,似要從其中看出幾分破綻。

    楊林甫穿著蓑衣而來,上前對李重九言道:「太守,這雨下得急,還是先避一避吧!」

    李重九揚起馬鞭指著城頭,對楊林甫問道:「林甫,我若要拔此蓋牟城如何?」

    楊林甫聽了臉色一變,急忙言道:「這蓋牟城,乃是郡城。有敵酋處閭駐守,處閭相當於我大隋一郡太守。駐兵最少三千之眾以上。又何況入城敵軍又在五千之數,如此城中即有近萬敵軍。而山城堅固足以固守,攻取此城,難於柳城百倍。太守眼下已救回百姓,我們不必再此城下損兵折將,立即返回遼水就是!」

    楊林甫的意思,是讓李重九不必攻下此蓋牟城,立即退兵返回。聽了楊林甫的話,一旁的王馬漢,亦是言道:「小九啊。楊太守說的有道理,柳城才七百守軍,我們弟兄們都幾乎崩壞了牙才啃下。而這高句麗城,全城都是石頭,吃也不能吃,啃也啃不下。算了,該救了也救了,損失個幾萬糧草也沒什麼,回去吧。」

    李重九聽王馬漢。楊林甫之言,搖了搖頭,堅定地言道:「不必說了,我已決定攻城。為通定鎮慘死的將士報仇,我要為華夏威服狄夷,讓這不敢正視我蒼頭軍。從此不再踏足遼水一步。」

    「太守!太守!」王馬漢,楊林甫都是色變。

    李重九沉聲言道:「我自有辦法攻下此城。你等造作就是。」

    當下李重九斬釘截鐵地,言道。「傳令下去,令額托,英賀弗,王馬漢,突地稽你們率各自騎兵入山谷,掃蕩一切高句麗村莊!」四人聽到李重九將令之後,當下應諾而行。

    「傳令讓六千步卒加快行軍,立即趕至城下,準備參與攻城。」

    見李重九其意已堅,楊林甫也不信,李重九究竟有什麼辦法,能以萬餘之軍攻下此蓋牟城。高句麗人善於守城是有名的,而且遼東本身就多是石城,山城,比之中原在平原上所築的夯土城池,防禦上要更勝數籌。隋軍第二度征遼,攻打遼東城,楊廣以三十萬大軍於遼東城攻城一個半月,傷亡慘重仍是不下。

    後世謂武功之盛無人可及的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時,也是在安市城下受挫,不得不退兵。

    楊林甫坐在地上,頹然仰頭望天,想起自己這官場數十年浮沉,不由苦笑。當初征遼時,他雖是中年卻意氣奮發,大有建功立業之志,于仲文帳下參贊軍機。後半途患病,沒有隨謀主于仲文,於三十大軍一併東征平壤。

    軍糧不足,後勤輾轉艱難,隋軍連戰連捷,軍士卻人人皆有飢色,待大軍已抵至平壤不足三十里,敵軍大將乙支文德詐降言若是返軍,則將高元送往東都朝見楊廣。但當隋軍回師時,乙支文德卻在薩水驟襲隋軍後衛……

    楊林甫當時身在病中,聽聞三十萬人最後自有兩千七百人返回後,忍不住仰天大嚎,幾乎泣血,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當時也在軍中。師敗之後於他有知遇之恩的于仲文,被朝廷眾臣們指責為征遼之敗的替罪羊後,氣病而死。楊廣二度征遼時,楊林甫本以為可矢志復仇,沒想到楊玄感謀反,半途而廢。第三度征遼,又因為各地民亂,不得不取消。


    楊林甫遂心灰意懶,但天子念其操勞,又拔他為遼西郡作一任太守,結果羅藝謀反,而今他重回遼東故地,沿著當年三十萬大軍征遼的之路前進。當年大軍氣勢更雄壯,乃是朝廷之精銳府兵,但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好男兒今日大好頭顱,卻被高句麗人豎立在遼東作塔立威,孤魂徘徊。

    而眼前這數萬之軍,也要步後程了。罷了,罷了,反正能不死在病榻之上,與大郎二郎三郎他們一起死在遼東也好,楊林甫將心一橫,索性甩掉蓑衣。

    李重九看了一眼楊林甫,問道:「你方才說,這蓋牟城乃是郡城?如何說來?

    楊林甫這時候反正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索性也就侃侃而談,言道:「古時高句麗王,初時定遼東時,以五部族,分封遼東,以城邑統御國內。之後高句麗國力日強,自稱有城百七十六座,戶六十九萬七千,遂改為郡縣之制。全國仍分五部,之前五部褥薩,可比都督,所駐之城堪為州城,而各城處閭,可比太守,所駐之城為郡城,而可羅達,可比縣令,所駐之城為縣城。」

    「太守,這蓋牟城,可比之郡城一級。」

    楊林甫搖了搖頭,當初遼東城為西部行營所在,西部褥薩淵太祚就是以此為州城,以萬餘將士抵禦大隋三十萬大軍,一個半月,直到楊玄感謀反仍是不克,而眼前的這座蓋牟城亦不會比遼東城遜色,李重九以一萬六千大軍,毫無攻城器械之輔佐,要想攻下……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原來如此。高句麗竟有城百七十六座,戶六十九萬七千,也有我大隋最盛時十而有一之戶數。」

    楊林甫見李重九絲毫沒聽出自己弦外之音,搖了搖頭,但還是順著他的話題言道:「不,這還不止,還要算上遼東為高句麗附庸的靺鞨,契丹二部,這兩部也有數十萬之人口。當年高句麗王屢攻百濟,新羅。百濟,新羅兩國國王向我大隋求援,言一旦兩國為滅,那麼高句麗疆土可直達濱海之陽,之後必然西侵,意欲於中國一較高下。」

    「先皇聞此後,深以為然,故而年老時命齊國公高熲率三十萬大軍伐高句麗,但因疫病,喪師十之八九,而當今天子承先皇之志,三伐高句麗之後,我大隋固然喪師百萬,但高句麗亦絕非好過,國力大損。」

    李重九也是露出深深贊同的神色,隋唐以前蒙古草原上的北狄,乃是中原王朝大患,但隋唐後則遼東取而代之,就算是鮮卑當年也是起於遼東的。所以楊廣要滅高句麗,為子孫絕一後患,並非魯莽而為。

    說到這裡,楊林甫長嘆一聲,言道:「老夫在遼東打了半輩子戰,三個兒子都折在遼東。眼下風燭殘年,若有生能見高句麗覆滅,老夫可含笑九泉,但是太守,戰不能這麼打的啊。」

    說到這裡楊林甫手捧著臉,重重嘆氣,不知是否想到了自己三個兒子。

    李重九看向楊林甫,言道:「林甫,我承諾你,有生之年,你一定可以看見高句麗滅亡一日。」說罷李重九翻身上馬離去,而這時大雨已是停歇,空中烏雲滾滾,逼人而來。

    而這時大雨放晴之後,李重九的萬餘騎兵,頓時如颶風一般以蓋牟城為中心,向四面掃去。

    高句麗人在城則稱為城民,在野則稱為谷民,一谷有數村,而谷歸於褥薩所轄。

    蓋牟城所處之地,頗為富饒,四周谷民聚落村落無數。地里一片青綠的莊稼,就成為村落最好的標識,凡是有莊稼的地方,就一定有村落。但是李重九的騎兵來得極快,騎兵們沿著莊稼,河谷一律沿山拉網搜索,不漏過分毫。

    高句麗人雖得到烽煙的示警,但還來不及退往深山。大業七年,隋軍征遼時,乙支文德行堅壁清野之策,將谷民都強行遷至深山,或是平壤,所以三十萬隋軍才毫無補給,但這一次李重九來得突然,高句麗人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百姓剛剛得到消息,大股的騎兵就已經包圍了村落。

    高句麗人十分彪悍,即便在如此情況下,仍是進行反抗。當這些不肯服從的高句麗谷民都馬刀砍到之後,剩餘之人就通通作了俘虜。他們的村落,隨後就被洗劫一空。而這些谷民都被騎兵一併往蓋牟城方向驅趕著。

    兩日之後,三萬手無寸鐵的高句麗百姓,在上萬名騎兵的驅趕下,出現蓋牟城城下。

    注一:蓋牟城今日遺蹟在瀋陽境內的塔山山城。(未完待續……)

    是 由】.



第兩百四十二章 為華夏威服狄夷  
相關:  寒門宰相  大志所向  大明文魁    一品江山  仙府種田  網遊之獨步武俠  長生者仙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江山國色第兩百四十二章 為華夏威服狄夷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江山國色"
360搜"江山國色"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4s 3.71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