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要被逼到絕境才會激發最大的潛能,皇太后天資不夠聰慧,在宮中的經歷又格外順利,不但小小年紀既獲聖寵,而且還有三子一女在手,更是不需要她費什麼腦筋。隨著先皇的駕崩,十四阿哥的失勢,皇太后被逼到了絕境,開始了為自己、為十四阿哥籌謀的道路。對於「篡位」的皇上,她哭過、罵過、鬧過,卻是沒有一次能夠得逞,反而是他的皇位越坐越穩,她的希望下是越來越渺茫。痛定思痛之下,皇太后這個並不十分陪慧的大腦被徹底地激發出來無盡的潛能,於是靈光一現、腦筋一轉,來了一個反其道而行之。她不再以當眾羞辱的方式來與皇上進行硬碰硬的對抗,她既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資本,硬碰硬的結果只有自取滅亡,她必須揚長避短、以柔克剛。
禁食!雖然這是最為消極的做法,然而絕對是一個一箭多雕的法子!在崇尚孝道的社會中,一個以誠孝自我標榜的帝王,竟然將自己的親生額娘逼迫到禁食的地步,他還有什麼立足之本,他還有什麼臉面繼續恬不知恥地維繫他的孝子形象?
不得不說,皇太后的這個招數確實在是太過厲害、太過高明,簡直是直抵皇上的命門,立即將他陷入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受世人唾棄的境地。她就是要以詆毀他的名譽的方式,憑藉一已微薄之力,從而煽動不明真相的人們,將矛頭直指她的皇帝兒子,以小博大、以弱勝強,通過輿論的力量,實現不戰而勝。
身陷逆境的皇上必須要為他的名譽而戰!
一想到這裡,皇上的心中止不住地怨氣。畢竟皇太后是他的親生額娘,他就是貴為天子也不能一絲一毫地違逆於她,然而也正因為他貴為天子,才必須君無戲言,朝令夕改與烽火戲諸侯有什麼區別?最終斷送的還不是大清的江山?不管是他坐這個位置還是十四阿哥坐這個位置,他們都有責任守護住老祖宗打下的這份基業,若是因為個人恩怨和利益得失而毀了社稷,他負不起這個責任,相信皇太后同樣也負不起這個責任!
一方面埋怨皇太后只顧一己私利感情用事、公私不分,置大清江山於不顧,實在是可氣可恨,然而另一方面,皇太后畢竟是他的親生額娘,先皇龍馭歸天之後,她是他唯一的長輩至親,他怎麼能夠不擔心她的身體?已經六十歲的老人了,怎麼可能禁得住這番折騰?此刻的皇上簡直是矛盾至極,如何能夠既勸動了皇太后趕快恢復進食,不再繼續胡鬧去,又不用他違心地朝令夕改、言而無信呢?
「王長有,朕問你,可是要老老實實地據實稟報,不得有半點虛言!」
「回萬歲爺,奴才明白,奴才明白。」
「那好,朕問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娘娘這些天不是一直都好好的,怎麼會今天突然就不吃不喝起來了?」
王長有哪裡敢說他家主子是因為皇上革了十四爺的祿米才發了這麼大的脾氣?雖然是據實稟報,然而一來因為直接揭了皇上的傷疤而惹得他惱羞成怒,二來也是火上燒油,事情更加地一發不可收拾。王長有在宮中呆了四十多年,早就參透了其間的利害關係,知道哪些是當說的,哪些是不當說的,既是給主子保留臉面,也是給自己留得退路,因此王總管在這個時候只能是含糊其詞地回復皇上。
「回萬歲爺,娘娘可能是身體不舒服,奴才請了太醫,留了方子,也煎了藥,可是娘娘連飯都不吃一口,更不要說喝藥了……」
「噢,原來是這樣,你先退下吧。」
皇上當然知道王長有心中打的什麼算盤,不過念在王總管是一片好心,他也沒有再過多地追究,而是將高無庸叫了進來。
「你去傳個口信,朕這就擺駕永和宮。」
永和宮在西六宮,距離養心殿有一定的距離,正好利用路上的這段時間,皇上再好好地想一想對策。這邊皇上刻意走得慢了一些想對策,卻是同時也給那邊的皇太后留出來了思考的時間。一聽到秋嬋進屋的傳話,皇太后當然知道皇上是為何而來,由於已經禁食一天了,前面又籌劃了兩天,因此對付皇上的法子早就是信手掂來。
「秋嬋,你去傳本宮的話,就說本宮已經歇息下來,不要再來打擾。如果他想讓本宮早點咽下這口氣的話,他就進來!」
因為皇太后一直不肯承認她的四阿哥繼承大統,因此每當稱呼皇上的時候,她都是用「他」,而不是慣常所用的「萬歲爺」,即使當著奴才的面也是如此。秋嬋只是一個小小的奴才,而且還指望著皇上給她許下的即刻出宮的承諾立即兌現呢,因此面對皇太后的這個吩咐簡直是欲哭無淚,這樣的吩咐傳給皇上,皇上有多憤怒可想而知,皇太后是他的親額娘,因此這頓暴怒只有撒到秋嬋的身上,那她豈不是成了皇太后的替罪羊嗎?一想到這裡,秋嬋恨不能連死了的心都有了。
眼見著秋嬋竟然像塊木頭似的一動不動,氣得皇太后又是一頓怒罵。
「你這死丫頭!還呆在這裡幹什麼?還不趕快傳話去?」
此時的秋嬋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傳話也不是,不傳話也不是,這讓她如何是好?就在她進退兩難之際,突然間聽到外間屋有腳步聲,扭著一看,天啊!皇上竟然已經大駕光臨了!
皇太后因為正在盛怒之下,因此那番話聲音很是響亮,令還在院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81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