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天地之與太虛,陰陽為其魂魄,大塊為之形體,若於大塊,虛空為其神意,大地為其形體,至於人身,心意為其精神,五根為之形體,精神者,有質而無形也,可以視之而不可見其色,可以聞之而不可聽其聲,可以觸之而不可得其形。
人身具六根,所謂眼、耳、鼻、舌、身、意,此乃六根之界,六根雖居同身,通用一神一意,共在一境而各自成界,六根所觀見者亦有六,名之為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所見之物象,名之為塵,蓋因大塊處乎太空即如微塵,故以六根觀大塊中萬象皆如微塵現。
此六塵各個對應六根,亦各自成界,如是成境界時,復有六種認識出現,於是乃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此六種識因前次六根相對六塵而生,此十八界和合,名為世間相,世間萬事,乃至生死流轉,莫不以此而行。
所謂和合者,譬如五色混淆而生乎雜色,亦如五味混雜而生乎新味,非有新色、新味出生,其根本色、根本味各個現用,而諸用混雜,故使人不辨虛實彼此,錯覺為新物出生,譬如五色混淆時,人目見新色而自覺此色獨別於五種本色,若將其中一色抽出,則另現別色,若將五色分別還原,則新色不生,非新色出生,乃五色和合故,人錯覺有新色而已。
世間萬色皆因五本色不等混淆而現,皆和合故,譬如飲食調味,眾味混合,不似初味,而新出之味,亦不離本味,因諸味之本用特性不改,故和合後乃有新味覺現,實非新味出現,乃本味和合故。
說此和合,乃說世間相故,世間根本,皆此六根六塵所現之相,而眾生因六識而作種種思維,如是六識思維和合,乃自覺為新識,此識即『我』。
譬如眼根觀諸色相,不論根本色,或復世間諸和合色,無量雜色,皆可諦觀,無諸障礙,然而眾生眼目能無礙觀色,卻不能識別音聲氣味,是故說色界與眼界,獨自成界,非一界者。
如是乃說耳根識界,耳根界識能辨別無量百千種種音聲,復能辨別種種和合音聲,於諸音聲,辨別無礙,無錯漏者,而於色界、眼界,及其他諸界,皆不能辨識,如是耳根界與音聲界亦自成界,非一界者。
鼻根識界辨香界,亦無諸障礙,而獨不辨其餘諸界,舌根識辨諸味,不辨其他,身根識辨一切觸,不覺其他界,如是五根相對五塵而映現意根中,動於意根而現諸辨別識,是故說六根本清淨,六塵亦清淨,六識亦清淨,和合生不淨。
譬如眼目觀於世間,若無色相,則雖有目,不見所有,是故不生色識,縱復山呼海嘯之聲而眼根識界不為動搖分毫,是二界不相對故,識之分別,不為產生。
若復無目之人,耳根識界,雖聰辨十方一切音、一切聲,而於色界諸相,無所辨識,此亦根界不對塵界,是故不生辨識,若有絲毫音聲,則辨識乃起,意識為之生動,於是能作於思維流轉。
人身具足六根,而意根獨居五根之上,蓋意根為五根用之本也,若復意根為之休息,則人五根失靈,一切五根界所對之塵,縱復根塵相對,而意根休歇故,不能生識。
譬如鏡面,雖鏡面明淨,照映諸塵色,而其鏡面不做分別,美醜善惡,淨濁榮辱,一切不做分別而涵容,如是名為大容,若復於人,亦有如此大容,於六根界、六根識界,皆具足此大容之性。
譬如有人,耳根聰辨,一切音聲,粗細遠近,一歷耳根,無不明朗,於此人未作思維時,彼聞覺一切音聲之力,譬如明鏡照物,而人非死物,終究有自我愛好厭憎,是故聞聲作想,以所愛憎而生諸情識,名為情緒。
人因何而作諸情緒?蓋因六根識性和合成身,是故自以為有我,於是因我而分別他人,於是人我之別得生,由此而名生,因生而見諸有,見有而辨別好惡,於是愛憎乃生,愛憎生時,取捨乃生,作取捨時,得失乃生,於是恩仇乃生,於是糾纏恩仇苦海,此名執我而迷,因愛生恨,以得生怨,以失生仇,以苦為樂,以妄為真。
諸情識皆因意根而成,若意根休息,則五根之用為之暫歇,然人之五根若為損壞,而彼意根未壞,此人可作諸意識思維,獨不能運用五根,其人則耳根界對音界不成識,眼根界觀五色無所見,五根五塵,根相相對而不能辨別諸有。
譬如失明者不見色界,失聰者不聞乎音界,身觸失者不知冷暖,舌根失用無諸味別,鼻根失用無諸香變,意根失靈如空無情,如是六根皆可有損有壞,是故世間眾生,不論人或非人皆有諸多病相,有五根身者,有五根之病患,無五根者,乃有意根之憂患,世間具五根之眾生別類萬千,其意根類別不等者,亦復萬千不可計數。
或有眼根利於他根者,或有耳根利於他根者,或有舌根利於他根者,或有身根利於他根者,或有鼻根利於他根者,或有意根利於他根者,或復無色身五根者,或復不具足五根者,如是諸類眾生,以其根性所現諸根之和合而現彼等意識思維境界,彼等自我即乃如是得成。
魚兒得水乃歡,得火乃死,彼性喜水,以其根性意識和合故,若復水為污濁所染,魚兒乃為不樂,然而生勝於死,是故忍耐而活,世間眾生,皆如此性,若復此水污濁不能活命,則彼魚等為求生路,或可躍出水域而尋新生,雖復死於路,而彼意識乃自許可,寧尋新生而死,不留惡死之境。
世間眾生,凡有意根者,皆乃有情眾生,各因自所作業而所生身相不等,意根微妙,似乎虛靈,透入眼根,則眼根為之靈明,透入耳根,則耳根為之聰辨,透入身根,則身為之觸覺,是故說意根為五根之本,而意根亦有自獨之界,是故意根攝五根而為主。
肉眼豈名眼根乎?雙耳可名耳根否?三寸之舌可名舌根否?否否,非若是也,所謂根者,豈止肉根,此肉根為體,根性乃為根本,若此根性之不存,則意根不能通達此肉根上,此肉根則為虛設,無諸用處。
說身根為知冷暖痛癢者,眼目豈不知冷暖?雙耳及舌豈不知冷暖之變?若以肉根為分別,則眼耳鼻舌亦為身根,是故說諸根者,即說根性也,眼根性即見色,耳根性聞聲,徒有其目珠、雙耳,根性不具,亦不見色,亦不聞聲,如是而已。
是故諸根在身,亦皆為身根,亦不礙其自具之根性,如是乃為各自成界,亦共成一界,一身境中,乃有諸界,譬如人意境中乃有諸分別意識界,是故眼識界、耳識界等諸識界亦如肉根在身而在意識界**集又各自成界。
於五根識界之外,復有意根自界之所觀照,譬如虛空涵容大地,大地氣息通透所有虛空,而虛空涵容之不動,五根亦如大地,彼意根則為虛空,意根透徹乎五根而自有境界,是故五根所有感觸識性生覺,皆為意識境界產物。
此意根識界,在五根識界之外,自成一界,五根對五塵時,動意生識,識又生知,知又生覺,覺又生思,思維乃轉,情緒乃化,如是五根識界對五塵而生思維,如是五根意識境界所現之相,又名意識相,此相在心,為一切物質不能現變,獨察自心此境界乃見此相,如是相則名為感、想、念、慮。
自察所感所想,則知是世間萬法,世間一切諸色、諸聲、諸香、諸味、諸觸,即為諸法,世間一切相,皆名為法,此法只在意識中可見,目所見諸色,皆是法,耳所聞聲,無不是法,如是即名世間相法,亦名世間法相,法由心生,如是名之。
如是法識界,即識法界,此即意根所自獨成之界,說名獨成,亦容五意識界,如是六種意識界,自所成界,所共成界,皆在根本意識界中,本跟意識界,又名意境,如是意識界又名識界,一意境中有此六大類識界,此六識界又分無量小意識界,譬如百千齒輪,銜齒相轉,或復多齒相接,或一接多,或復自轉無銜接者,如是意識流轉,亦有如是等變化。
譬如眾生五根感觸而生之識,循續無止,於頃刻間,即有百千根識生成,而諸百千識和合生意識覺,此覺名『我』,此我乃復作思維,於是乃生諸計較念慮,此非五根識所能承辦,乃是第六根意根之所作為,此諸所有類別思維,皆意根自識界所演化相續,如燭火相續而燃,前識生後識,後識復相生,如是之事,名為念想流注,似水相注,後承前事。
如是有六種意識界合成一境而獨自為界,如是意境中有無量思維念想,譬如太空涵容萬般天地世界、境界,太空中諸世界皆如微塵懸住,此皆有色可見之相,而無形之境界亦浩瀚而存,此亦可覺可測,是故說意境中諸界如太空無形之境界,而諸識思念皆可測察其相,譬如空中微塵,在乎意境中,亦如微塵。
所有情緒,無論喜樂悲苦,皆如無形之界,所有念想意識,皆如有相之微塵,是故自觀念想者,亦當測其諸情,情識不分,若自觀諸想而不能自測其情,則於心境不能分明苦樂之法,亦不能自明心境中所含之法,所謂世間法相尚不測之,則不能見法相根,不見法相根,乃迷於自身,執戀我我想,困於根識界,如是則名為世間眾生。
無極者,生太極,太一恒生而不死,又名太虛,而涵容諸境界,諸境界為恒生者所化,是故諸境界次於恒生,雖能長生而不得不死,是故諸境界皆有滅,而太空亦有生滅。
世間最上無色空界乃名意識最細微界,下至於無間地獄亦名意識處境界,如是世間不離意識境界,譬如世間眾生,皆以自我意識名為自我,意境則如太空,意境諸識界則如太空所含之塵界,世間眾生超越無色空界時則名解脫世間生死境界,此等眾生必當先解脫自我意識境界,必先超越內心此意識諸境界,以如是眼而行於世間,乃能外超世間。
超越太空而住太虛神妙境界,太虛者,穀神也,譬如空谷,扣之有聲而不見形色,有而似無,無而似有,此中神意,名為玄妙,世間眾生亦可以自測意識而見自境界中玄妙穀神,以穀神為宗,步太虛而參造化,世間萬理無不通達,唯於自心所欲,乃應修整,此名修行。
太虛者神,無極者生其神,神而生意,意中生識,是故眾生名為含識,何以含識?以其識生於意,意生於神,神生於無何有之鄉,無何有之鄉,不可言其妙,因是而能生玄妙也,玄妙者太虛,太虛復生陰陽,陰陽同出於神而各自為界,此二者亦為玄妙,二者交復亦為玄妙,如是玄妙相復,乃為眾妙之根源。
頌曰:
法性一片情,蒙蒙太虛生,
太虛沖萌動,陰陽化萬靈,
含識皆有情,識情非本情,
六根各有識,六識各有情,
眼識喜悅目,耳識樂歡聲,
身識愛溫柔,意識趣無憂,
白日意作想,黑夜識作夢,
墮在夢想中,日夜輪不停,
五根識相續,意識起愛憎,
六識合名我,我將我玩弄,
肉根非性根,神性無可尋,
自觀自面目,此心即此性。
時年丙申正月初六戌時所記,略說六根性識和合,文辭鄙陋,或不稱言,隨意而說,得意忘言,莫作計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483s 3.69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