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 第264章 我們都有美好明天

    第264章 我們都有美好明天

    整個天下風起雲湧,朝廷上為了北元留下的遺產,正在忙碌不堪。

    但對於大明境內的老百姓們來說,卻沒有那麼多重要的事情讓他們去忙碌的。

    畢竟他們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田,為了生存下去努力幹活種地,期盼著來年能夠有一個好的收成。

    多一些存糧,這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了。

    李四是在中原地區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住河南,經過多年的戰亂,原先的故鄉,早就不知道在哪裡了。

    而他自己祖上只知道爺爺並非是河南人,除此之外一無所知。

    不過沒關係,畢竟在這樣的亂世,能夠活下去,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能不能夠回到故鄉,對於李四來說其實也並不是很在意,畢竟他自己都不知道故鄉在哪了。

    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好在大明建立以後,有了大明政府的庇護,這種四處漂泊有今天沒有明天的生活,總算是稍微安穩了一點。

    而李四最近又在考慮著,要不要遷徙去雲南的事情。

    因為遼王殿下的緣故,最近村裡面不少人,都商量著要去雲南重新發展。

    畢竟雲南最可怕的就是那些野人和瘴氣,而野人的話已經被遼王朱啟給馴服了。

    瘴氣的話,也有遼王殿下親手寫的醫書。

    現在都已經貼在村門口了,而那些宣傳移民的官員們,每天來都會和這些村民宣傳去雲南的好處。

    不少年輕人還沒有成家立業的都報名過去了,最先一批的在上個月就已經運走了。

    而聽家裡面其他的人說,去了雲南之後可以免稅5年,這種好事情李四自然也不想錯過。

    不過還是有很多的顧慮的,聽到一個最新的消息,李四終於是沒有任何的顧慮了,那就是去雲南定居的中原人除了免稅5年之外,還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去新式學堂學習。

    而學費的話打個8折。

    本來學費這種東西,就不是他們這種普通老百姓能夠去想的。

    畢竟孩子上學是非常花錢的,但打聽一下學堂的學費,還有勤工儉學的制度之後,李四一下子就熱血沸騰了起來。

    你說在河南這個地方,他哪有機會讓孩子上新設學堂呀。

    當然他現在還沒有孩子。

    不過將來肯定會有的呀,考慮到讓下一代能夠讀書,,還能夠免稅5年。

    李四咬了咬牙,決定和那些沒成家的年輕人們一樣,背井離鄉去雲南發展好了。

    就這樣在洪武17年的時候,李四就報了名,然後等了兩個月,終於等到官府衙門的通知。

    他和周圍附近百里總共2000餘人年輕人一同前往雲南,連定居的地方都選好了。

    就在雲南大理。

    雲南大理這個地方,李四那是聽都沒聽說過的。

    不過聽村里一些博學的人說,似乎是很遠的樣子,不過遠就遠吧。

    距離應天府近對於李四來說也沒什麼特別的好處啊。

    而且從以前過往戰亂的經歷來看,北方打成一鍋粥的時候,大家還不都是往南方跑嗎?

    現在自己提前去雲南那邊定居,以後萬一北方又打起仗來了,那在雲南肯定是安全很多啊。

    李四心裏面這樣想著也就心安理得了。

    李四很快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然後跟著其他的年輕人一起告別了家鄉,朝著雲南過去了。

    而像李四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現在除了雲南需要中原人口,去移民填邊之外,現在北元的草原現在也需要中原的人口去移民填邊了。

    而大明現在的人口可比不上宋朝鼎盛時候。

    畢竟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戰亂,人口銳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為了能夠最大化控制草原,這移民填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有些老百姓可能覺得奇怪了,去雲南好歹還有田種,還有書念還,有地方可以住。

    但草原,那可是狗不拉屎鳥不下蛋的鬼地方呀。

    而且荒原百里鳥無人煙那地方怎麼去啊?

    難道自己過去也跟遊牧民一樣,天天放牧不成嗎?

    這老百姓們肯定不干呀,你看北元那些牧民們日子過得多麼悽慘啊,連衣服都沒有,他們可不想過上那樣的生活。

    雖然在中原苦是苦了點,有的時候收成不好還要挨餓,但起碼不會像北元那樣,年年都沒有盼頭啊。

    中原的老百姓們,一聽說北元這邊也需要移民了。

    一個個都沒有什麼興致,也沒有積極性了。

    不過他們這樣的情況早就在朱啟的意料之中了,而朱啟是幹什麼的?對於情報可是拿手的對於輿論更是拿手的。

    所以朱啟早就提前準備好了宣傳的材料了,這草原上的優惠力度自然要比雲南還大的。

    只要願意到草原上進行開荒的,那麼可以免稅10年,除此之外在草原上,所有的平民老百姓的孩子都可以免費入學。

    而且國家這邊還提供種子和工具,以及其他的建築材料,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城市和村莊等等。

    可能有人要問了啊,給這麼多好處,大明有這麼多財政,可以支撐這些老百姓嗎?

    如果中原地區幾千萬的老百姓都過去北元的話,那肯定是沒有這麼多錢的。

    但朱啟早就已經考慮過了,即便是自己拿出這些材料來宣傳,恐怕願意去草原的漢人,也不會超過幾十萬或者百萬的。

    能達到三十萬,那都已經是預料之外的事情了。

    而且還不可能是一年就達成,恐怕得往後的十幾年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夠慢慢把移民給填過去,所以朱啟並不覺得財政會有任何吃緊的情況。

    更何況朱啟也,並不打算用草原上,老百姓種出來的糧食作為稅收。

    因為朱啟更重看重的是海外貿易的稅收,老百姓的糧食說實話產量不大。


    而且能夠補的稅收,也並不是很多,比起老百姓身上的那點點糧食,倒不如把目光放到那些商人或者是外國去,比較合適呢。

    朱啟就是這樣乾的,而朱元璋對於這些事情是非常信任朱啟的。

    自然是按照朱啟的建議來做的,所以那些中原的老百姓們原本還不想去草原,但一聽到朝廷給的條件居然如此豐富,一個個的也都是動了心思了。

    但也只是動了心思,要真要下定決心去草原生活,那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隨便下的。

    即便是給了這麼豐厚的條件,後代也可以免費的讀書,甚至國家還提供各種工具和建築材料。

    但這些福氣也得有命去享用才可以呀。

    在雲南殺人的也只是瘴氣,但在草原上害死人的可就多了。

    像遊牧民們他們也不知道什麼個態度,萬一自己過去,人家搶劫自己的時候還得過長城,現在自己送上門了,連長城都不用過了。

    指不定哪一天拿著彎刀就把自己捅死了,你說對不對?

    更別說野外那麼多的野獸,實在是讓人不放心啊。

    而朱啟也早就考慮到老百姓們,心裏面所想了,所以一開始移民的目標就不在草原深處了。

    而緊挨著長城在附近建造一些城鎮,這才是那些中原老百姓們最先開始居住的地方。

    等到草原靠近長城的地方,土地都分完了,再慢慢把他們往草原深處給挪動。

    當然這移民必須得跟著水源來,水源哪裡多哪裡就建城市,如果哪裡沒水源,那肯定不能去建城市,找虐的。

    大明這邊的移民計劃非常的完美。

    而中原老百姓們雖然一開始沒什麼興致,但架不住給的太多了。

    所以斷斷續續的也有不少人報名了,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全國各地都有將近三萬人的報名人數。

    這已經大大超出預期了,而朱啟也不再多等,很快就命令將這三萬人往草原上面送,這三萬人都是第1批開荒者。

    他們過去自然是先開墾荒地建造房屋,先定居下來,才能夠有光明美好的未來呀。

    而這連續不斷的移民之後,連帶著原本已經擁擠起來的中原地區又變得開闊了起來。

    而那些農民們有更多的土地耕種,也有更多的荒地需要他們去開墾,有土地,自然就有生育的欲望。

    一個個的都開始在家裡造小孩了,再加上朱啟新種植的文明三寶產量那麼高,實在是人口的大保障。

    而大明的人口增長自然就代表著國力上升,畢竟在這個年代人力就代表著國力。

    而那些移民走的中原老百姓,空缺出來的土地,正好給新生代去種植開墾。

    這未來幾十年,都不存在什麼太大的土地矛盾了。

    當然那些當官的和有錢人,去兼併土地這種事情,還是要時刻注意一下的。

    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很容易就造成大崩盤的情況。

    當然這就是政治上的事情了,朱啟也管不了那麼多。

    他只管經濟和民生這些事情。

    而朱啟的這些計謀和策略,自然也都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下,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謀臣,而且和朱棣關係如此親近,自然也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層面的規劃。

    朱啟規劃這些東西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多麼了不起。

    畢竟從頭到尾都是以老百姓為主,而且想的也很粗糙。

    並沒有多麼的詳細,只是粗略的算了一下財政的收入,以關稅來抵消老百姓們該交的糧稅罷了。

    但朱啟這一番操作下來,著實讓劉伯溫開了眼界。

    劉伯溫本來就在寫遼王朱啟的傳記,如今又知道這些東西自然也是一併寫入其中了。

    而作為發明了關稅的遼王朱啟,這關稅穩定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自然是要大吹特吹的。

    只把朱啟寫的如同秦皇漢武一般,也幸虧朱啟沒看到這本書,不然肯定要叫劉伯溫修改一下的。

    我只想當一個清閒的小王爺,伱沒事寫這些東西不是給我找麻煩嗎?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而劉伯溫在寫著傳記的時候,中原老百姓們也在朝廷的引導之下,朝著兩邊不斷的移民開荒。

    而朱元璋也命令朝廷軍隊開入草原,一方面是防備那些大部落不讓他們造反,另外一方面自然也是要選好地址來建造城池。

    畢竟朱啟不想用堡壘來控制草原,那起碼也得建造起來城市,要不然沒有城市的依託,可沒有辦法好好的保護農田這些老百姓的資源和財產啊。

    整個大明從上到下都是一片紅紅火火,幹勁十足的樣子,每個人可以說都有光明的未來,不過大明這邊有光明的未來在高麗半島卻是兩回事了。

    李成桂經過幾次大敗之後,已經知道何大明沒有什麼硬拼的實力了。

    雖然表面上的戰線依然維持著,但李成桂早就沒了繼續和大明對拼的心思,而全心全意的在準備逃跑的事情了。

    就在李成桂準備逃跑的時候,他底下的幾個兒子自然也是跟著一起。

    只是其中一個人卻並不想就這麼灰溜溜的跑走,那便是他的次子李芳遠。

    說起李芳遠這個人可能很多人並不是特別的熟悉,但李芳遠對於朝鮮的歷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君王。

    可以說他的地位是如同大明朱棣一般,被稱為朝鮮太宗。

    進行了多項的改革,穩定了和大明的外交關係,並且還帶領朝鮮國力蒸蒸日上。

    不僅僅在遼東開拓土地,把原先長白山一片的地方都納入麾下。

    而且向北還搶奪了女真人的土地,奠定了朝鮮的版圖。

    而且這個李芳遠也是非常有能力和野心的人,本來是他的哥哥繼位,當朝鮮國王的。

    而李芳遠想要當國王,就把他的哥哥給殺了,還把他的父親李成桂給軟禁了,然後自己當了朝鮮王。

    如此果斷之人,自然是非常有野心和能力的,而他並不想就這樣灰溜溜的跟著父親逃離朝鮮半島。

    他主要是覺得父親實在是太軟弱了一點,而且一開始就沒有和大明打好關係,才落到現在這個局面。

    不過自己如果出馬的話,大明那邊沒準會和自己合作也說不對呢。

    李芳遠抱著這樣的想法,想著反正自己若是去了倭國,那竟然是沒機會當王了。

    但如果留下來的話,自己的父親一走,他的基本盤不就是自己的基本盤了嗎?

    李芳遠這樣想一下子也來了幹勁了。



  
相關:  幻想生物地球創業公司  驚笑直播間  我老婆是紙片人  我渡了999次天劫  地下城玩家    望仙門  塵世刀吟  港綜世界的警察  大乾憨婿  無限流的元宇宙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第264章 我們都有美好明天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
360搜"洪武大明:吾兒怎麼還不造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69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