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同大學建築學院,在某間大教室里,學生會幹部唐紅俊同學正在做主持人:
「同學們請靜一靜,下面請允許我來跟大家介紹兩位客人,這位是,香江愛國僑胞林,林凱先生,這位,這位是李華勇同志。大家都知道,李華勇同志現在算是咱們學校的名人啊,尤其是咱們學院,就在這幾天,我聽到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他的「三問」。也有很多人跟我打聽,那位駁得哈佛博士啞口無言的高人是誰。可能有些同學不知道的是,李華勇同志其實是咱們學校的老朋友了。咱們學院在鵬城的那個實習基地應該很多同學都去過吧?可是大家知道那個項目是誰在具體負責施工嗎?沒錯了,據我了解,李華勇同志就是負責把同學們的圖紙變為現實的那個人。除此之外,大家別看李華勇同志年輕,歲數也就和我們差不多,不過人家卻有相當豐富的工作經驗,參與過很多重大項目的建設,比如大名鼎鼎的鵬城世貿「三天一層」,李華勇同志就是親身經歷者和參與者。再比如香江的中銀大廈.....再比如.......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他們二位來和我們座談,請大家用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
唐紅俊同學口才了得,他洋洋灑灑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說了一大堆,重點側重在介紹李華勇。然而坐在主席台上的李華勇含笑看著他表演。
是的,李華勇現在的確是坐在「主席台」上。在他的左手邊,坐的是老錢錢正英教授,林凱坐在李華勇的右手邊,而林凱的右手邊,坐的據說又是一位濟同大學校團委的某領導。
今年已經是1986年,隨著我國南疆的那場戰爭基本結束,眼下各種「宣講團」,「英雄事跡報告團」在全國各地滿天飛。而體制內好像非常喜歡類似的活動,這也導致這種形式的活動在國內非常流行,一直延綿到後世。
李華勇對這類活動其實是有所抗拒的。雖然咱們國家的官方媒體經常宣稱:某某「宣講團」取得了如何如何的效果,某某「英雄事跡報告團」又感動了多少多少群眾。
但李華勇從來都認為,在所有宣傳手法中,這樣一種形式的宣傳手法也許是最無聊也最拙劣的了。對於這樣做的效果,李華勇表示懷疑。總之反正不管別人怎麼想,李華勇是從來不相信這樣一種方式還能取得多大效果。
這就好比今天,假如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座談會」,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那李華勇還是很樂意和這年代的大學生交流。可現在卻偏偏弄成這樣一種形式,弄得自己等下好像是來作報告似的,這當然就並非李華勇所願。因為這既讓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說,其實也讓人家不知道該怎麼聽。
等唐紅俊同學的開場白終於講完,李華勇感受到無數目光投向自己的時候,為了調節一下氣氛,李華勇側身對林凱笑道:
「林凱先生,要不你向來兩句?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香江......」
「不不不不,你,你來,勇哥還是你先來。」
見林凱一副坐立不安模樣,李華勇心裡竊笑,同時也對此表示理解。想想也是啊,林凱的反應算是正常了。
曾經有人說過,「作報告」是在國內的制內混的必備基本功之一,林凱又沒練過這玩意,那他現在的反應太正常了。別看他現在私下裡已經和雷雨彤等人混得很熟,然而私底下歸私底下,檯面上發言能和私下裡的聊天是一樣的嗎。
和林凱相比,李華勇倒是在體制內混過,他還是具備一點這樣的基本功。因此儘管心裡有點歪膩,他還是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尤其是在現如今,結合目前國內的形勢,李華勇非常清楚濟同大學校方讓自己來這「說兩句」的本意,就是圍繞這個中心,李華勇環顧四周,他在心裡稍微組織一下語言,然後含笑緩緩開口:
「在兩年以前,假如我能有幸考上大學的話,我也許就在在座中的一員,只可惜我當時沒能考上,因此作為同齡人,我在這稱呼大家一聲「同學們」,大家可別在心裡怪我高攀呀。」
底下響起一片輕笑聲。李華勇在說「兩年前」的時候,他下意識的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尋雷雨彤,正好和雷雨彤的眼神相遇,這一刻她那神態動人之極,動人到讓李華勇心中一盪,他連忙收斂心神,繼續往下說道:
「今天承蒙大家抬舉,讓我在這裡說兩句,說實話我在誠惶誠恐之餘其實也有點為難,讓我說點什麼好呢?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其實就是個建築工人,水平有限得很,讓我在這裡發言,這實在是抬舉我了。好在我知道,這裡是咱們學校的建築學院,而在座的大部分同學,未來應該大多都會從事建築行業,因此從這個角度說,咱們那也算是同行了。既然這樣,我在來之前就已經想好,那我就和大家聊聊咱們這個行業里的人和事吧,而我想說的第一個人,那就是咱們國家的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各位同學,請問大家對梁思成先生是怎麼看.......」
梁思成先生?李華勇居然一上來就提梁思成先生?這顯然有點出乎老錢和那位團委老師的意外。李華勇居然不提自己的光輝事跡,這明顯不是正常「作報告」的套路啊。他到底想說什麼呢?
不過意外歸意外,當李華勇提到梁先生的時候,大家還是興致勃勃。畢竟作為一代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在行業內擁有著特殊地位,現在聽李華勇提起他,大家自然都很想聽聽,一位現代「建築工人」會怎麼說。
「說到梁思成先生,我突然想起一位英國建築歷史學家關於「建築」的議論,這也就是現在大家常說「建築的靈魂」。那麼什麼是建築的靈魂呢?在那位位建築歷史學家看來:當一個穴居人為了更舒服在洞口掛上幾張皮子的時候,或當牧民用根柱子支起獸皮搭帳篷的時候,「建築」其實並沒有開始。只有當人類將自己與他的建築視為一體和引以自豪時,並且比單純的需要更進一步-----他開始關心他的建築外觀之時,「建築」才真正開始。這位建築歷史學家甚至認為,在建築史中,應該排除那些僅僅是「房子」的房子,並且明確在「房子」與「建築」之間必須有區別。總而言之,『建築』是一種藝術,因而它在某些方面算是人類或建造者的表現。這就是那位英國學者關於「建築靈魂」的表述......」
「.......如果用這個標準來套的話,梁思成先生顯然就是一位擁有了建築靈魂的大師了,大家都清楚,梁先生是咱們國家眾所周知的古建築研究專家,古建築在他眼中,永遠是有生命的物體。一磚一瓦,一根立柱,一處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當他攀登木塔時,當他考察一座座石橋時,當他觀看京城的城牆,他決不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而是將自己的全部生命,與他所接觸的對象融為一體了......」
「......梁先生以做學問起步,從枯燥的架構分析、材料分析、形狀勾勒等等專業常識,走進了包容歷史與現實的人類精神。這樣,他對建築歷史的描述,就已經不能僅僅視為單一的學問的。他為什麼了解那些古建築的價值?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梁先生把它們,以及創造它們的人的精神視為一體.......」
李華勇在侃侃而談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老錢好奇的打諒著他。李華勇的這一番話再次刷新了他對李華勇的認識。
只是老錢到這個時候依然不理解,李華勇為什麼會在今天這個場合突然提起梁思成先生呢?他到底什麼用意呢?
老錢準備繼續仔細聽下去。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65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