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這一次南巡,有三個目的,一個是考察從北京城到江南的官道改造情況,一個是考察河工堤壩加固情況,另一個是想看看江南建立的格物院,洋人和江南士子在思想領域的競爭情況。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自打康熙三十九年,在芙蘇妮的指點下,九阿哥門下奴才燒制出了水泥,康熙就下令全國各地能開採石灰石的地方,大力燒制水泥,用於官道的改造和堤壩的加固。
如今,四年過去了,各地都匯報了官道改造和堤壩加固的成果,康熙也就想去檢驗一下。
於是,此次的南巡行程,陸路、水路兼顧。
直隸的官道因為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修得還是很好的,路面寬闊,水泥路的厚度大約在6-7公分,達到了規定的要求。
一路走來,馬車的顛簸也大大降低,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康熙非常的滿意。
&九,你弄的這個水泥還真是不錯,按照這個速度,從京城到江南,能節省一半的時間吧。」
工部尚書溫達回答道:「回皇上話,奴才們實際測量了一下,水泥路比之以前的官道,速度提升了六成多接近七成。」
康熙朗聲笑道:「好,很好!當初,朕要封老九為貝勒,還有許多人反對,說什麼無軍功不可封爵。如今看看老九弄出來的這個水泥路,讓大軍的行軍速度和糧草運送速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番功勞,還不足以給個貝勒爵嗎?」
溫達立時道:「依奴才看,九爺的這番功勞,別說是貝勒爵了,就是一個郡王也是使得的。」
溫達身為工部尚書,自然是要提高工部的價值的,九阿哥因為水泥一事,得到的認可越高,他們工部的價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九阿哥笑道:「溫大人,爺還年輕,還要多歷練才行。貝勒爵爺愧受了,郡王爵卻是還不敢想的。」
如今兄弟中間,郡王爵也就大哥和三哥,他現在若是就被封了郡王,那可真是要成為眾矢之的了。
太子看著九阿哥,眼底不時閃過絲絲冷意。
二月二十二,康熙召見歷算學者梅文鼎。
梅文鼎是大清歷算第一名家,精通中西算學精華,被世界科技史界譽為與牛頓、關孝和齊名的「三大世界科學巨擘」,可見其學問之深厚。
此時的梅文鼎鬚髮皆白,但是身子骨看上去非常的硬朗,雙目炯炯有神,其神采不見絲毫的老態。
康熙笑著問候:「梅老先生今年高壽啊?」
梅文鼎笑呵呵的道:「草民今年虛歲七十有三了。」
&喲,老先生看著可不像是七十多歲的人,不知可有什麼養身之法?」
梅文鼎笑道:「草民年輕的時候也是無肉不歡,又素日靜坐專研算學,年紀輕輕身體就不大好。後來,得城中大夫指點,日常飲食多素少肉,多一些活動鍛煉,再保持活躍的思維,其他就沒有什麼特別的養身之法了。」
康熙就嘆了口氣:「老先生尚能自由安排活動鍛煉的時間,朕卻是政務繁忙,常常一坐就是半日,如之奈何?」
至於少葷腥,太醫也提過多次,可是康熙堅持不了,身為一國之君,若是連一點口腹之慾也滿足不了,那活著還有什麼趣味?
梅文鼎微微欠身:「皇上日理萬機,為江山社稷、天下百姓操勞,的確是辛苦了。」
對於滿族這個異族,梅文鼎心裡是很排斥的,滿族在進關之後,大肆屠戮,就是他的長輩,也有被滿族屠殺的。
也正因如此,朝廷多次徵辟梅文鼎入朝為官,都被他拒絕了。
不過最近幾年,梅文鼎對滿清朝廷卻是有了些改觀。
首先,康熙字典的編撰,從他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對於將來文明的傳承是有很大幫助的。
其次,水泥的發明,全國官道的改造,和河工堤壩的鞏固,梅文鼎也看到了其中的價值,這兩項都是有利於民生的。
再一個,羊毛線的發明和推廣,不僅豐富了百姓的衣料,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質量,還遏制了蒙古的發展。
這幾項,讓梅文鼎看到,滿清,對這個國家,對全國的百姓,還是有所助益的,並非像當初的元朝那般,無底線的剝削漢人。
而且,梅文鼎感覺到,朝廷這幾年,對於漢人的打壓和防備有所減輕,對於文字思想的控制也有所放鬆。最近幾年,宗室子弟的嫡妻,多了幾個漢女的存在,宗室格格也有幾個嫁給漢人男丁做正妻的。
這樣的變化,讓梅文鼎感覺到,康熙嘴上一直在說的「滿漢是一家」,似乎有了那麼一點點可能。
所以,這次康熙召他前來,他也是想仔細觀察觀察,看看這個滿清的皇帝,骨子裡到底抱著怎樣的想法。
一番接觸下來,梅文鼎對康熙的印象還不錯,就是太子感覺有些陰沉和傲慢,沒有人主的氣概。
九阿哥這時道:「梅老先生在算學和曆法上可以說是學究天人,如今朝廷也無比的重視算學和格物學,梅老先生何不出仕,到京城的格物院教書育人呢?」
對於提出了音標和句讀、發明了水泥、發明了羊毛線的九阿哥,梅文鼎是很有好感的,他溫和的笑:「九貝勒,草民已經七十有三,一隻腳都在棺材裡了,教書育人之事還是交給他們年輕人吧。」
九阿哥道:「梅老先生身子骨健朗,再活二三十年沒問題,您的學問若是能夠傳給更多的人,那才是大清之福,百姓之幸。」
十三阿哥也道:「九哥那裡的芙蓉醉極具養身效果,聖血米滋補氣血,您老要是去了京城,絕對能長命百歲!」
康熙也道:「老先生就不要再推遲了。以前,咱們中原大地各項學說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如今,區區歐羅巴的幾個小國,就已經在很多學說方面超越了大清,尤其是在算學、幾何、格物等方面,已經遙遙領先。若是咱們不奮起直追,再過百十年,咱們中原大地的學問就要淪落為二三流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7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