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忠賢廣攬天下「禽獸」的準備對付東林黨時,東林黨人楊漣率先發起攻擊。
楊漣(1571年—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今屬湖北廣水)人。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初任常熟知縣,舉全國廉吏第一,入朝任給事中。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進宮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極力反對鄭貴妃求封皇太后,力陳光宗施政過失。光宗病重,召見大臣,他不屬大臣,亦在召見之列,臨危顧命;光宗逝世,李選侍居乾清宮挾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說服朝臣,挺身而出,闖進乾清宮,擁太子即位,並逼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給事中。
天啟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楊漣寫就上疏,彈劾東廠提督太監魏忠賢二十四大罪。
在這篇青史留名的檄文中,楊漣歷數了魏忠賢的種種罪惡,從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圖謀不軌、殺害無辜,可謂世間萬象,無所不包,且真實可信,字字見血。
他寫完這封奏疏後,並沒有遵守程序,把它送到內閣,而是隨身攜帶,等待著第二天的到來。
因為在這一天,皇帝大人將上朝議事,那時,楊漣將拿出這封奏疏,親口揭露魏忠賢的罪惡。
在清晨的薄霧中,楊漣懷揣著奏疏,前去上朝,此時除極個別人外,無人知道他的計劃,和他即將要做的事。
然而當他來到大殿前的時候,卻得到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消息:皇帝下令,今天不辦公(免朝)。
但就在他準備打道回府之際,卻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於是他改變了主意。
楊漣走到了會極門,按照慣例,將這封奏疏交給了負責遞文書的官員。
在交出文書的那一刻,楊漣已然確定,不久之後,這份奏疏就會放在魏忠賢的文案上。
之所以做此選擇,是因為他別無選擇。
楊漣是一個做事認真謹慎的人,他知道,雖然此事知情者很少,但難保不出個把叛徒,萬一事情曝光,以魏公公的品行,派個把東廠特務把自己黑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能再等了,不管魏忠賢何時看到,會不會在上面吐唾沫,都不能再等了。
於是就真的有人把這封奏疏送給了魏忠賢,說有人告您了。
魏公公接過奏疏,打開一看,俺的娘恩,一個字也不認識,這究竟告俺什麼了?
趕忙找人讀給他聽。
但當這位無惡不作、肆無忌憚的大太監聽到一半時,便打斷了朗讀,魏忠賢害怕了,這位不可一世,手握大權的魏公公,竟然害怕了。
據史料的記載,此時的魏公公面無人色,兩手不由自主顫抖,並且半天沉默不語。
現在他掌握了內閣,掌握了六部,甚至還掌握了特務,他一度以為,天下再無敵手。
但當楊漣再次站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才明白,縱使這個人孤立無援、身無長物,他卻依然畏懼這個人,深入骨髓的畏懼。
因為他身上有一種氣,無堅不摧的氣,縱使人死了,氣永遠不會消亡。
極度的恐慌徹底攪亂了魏忠賢的神經,他的腦海中只剩下一個念頭:絕對不能讓這封奏疏傳到皇帝的手中!
奏疏倒還好說,魏公公一句話,說壓就壓了,反正皇帝也不管。但問題是,楊漣是左副都御史,朝廷高級官員,只要皇帝上朝,他就能夠見到皇帝,揭露所有一切。
怎麼辦呢?魏忠賢冥思苦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沒辦法的辦法:不讓皇帝上朝。
在接下來的三天裡,皇帝都沒有上朝。
但這個辦法實在有點蠢,因為天啟皇帝到底是年輕人,到第四天,就不幹了,偏要去上朝。朱木匠也知道該處理點正事了。
魏忠賢頭疼不已,但皇帝大人說要上朝,不讓他去又不行,迫於無奈,竟然找了上百個太監,把皇帝大人圍了起來,到大殿轉了一圈,權當是給大家一個交代。
此外,他還特意派人事先說明,不允許任何人發言。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6s 3.676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