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就在眼前,可是還沒有等吳三桂反應過來,多爾袞的命令就到了,速追農民軍。
吳三桂不得不聽多爾袞的話,屁顛屁顛就追了下去,因為多爾袞給了他一個不得不追的理由:崇禎的太子還在李自成手裡。
這時的吳三桂就是一個受氣小媳婦,領了結婚證,不得不聽從婆婆的話,犟了就有家法伺候。
事已至此,只得走一算一步了,反正追擊李自成,相救太子也是必須做的事。
支走了吳三桂,就再也沒有人跟多爾袞搶北京城了,空空的北京城就在眼前,隨意進去。
想想曾經三番五次大戰北京城下,誰想如今進去全不費吹灰之力?事實變幻如做夢一樣。
五月二日是多爾袞進北京城的時間,城中士民出朝陽門外,跪伏道旁。
你要是以為這是迎接多爾袞的榮重禮節,那就錯了,這都是準備迎接吳三桂攜太子進城的。
吳三桂從山海關向北京進軍時,就發布文告,要求京城百姓擺香案、穿素衣,為崇禎發喪。這一消息,不脛而走,後竟哄傳吳三桂在山海關大戰中奪得太子朱慈烺,進京後,就把他嗣立為新君。
人們於久亂之中渴望得到安定,所以對三桂擁太子入京抱有某種期望。這時,他們還不知道吳三桂已降清,對他請兵報君父之仇無不懷有感激之情。
為討好三桂,商人們自願出資,湊集在一起,聯合為三桂家辦喪事,共購買了三十四口棺木,壯年以上的,每棺價值百餘兩白銀,小孩所用棺木,每棺值三四十兩白銀。又給死者每人置壽衣,穿戴整齊入殮,總共花費數千兩白銀。
從李自成退出北京,到多爾袞進城,其間三天,北京真正成了無主之城,於是明舊官紛紛出來維持社會秩序,在朝陽門預備法駕,迎接太子朱慈烺。
誰也沒有想到,來的不是太子朱慈烺,也不是吳三桂,而是結怨多年的清人,「臣民相顧失色」。
有些還有點氣節的官員,駭愕之中悄悄溜走,有一部分官員將錯就錯,把多爾袞迎接進宮。
宮中大火已被一場大雨澆滅,剩下的是一片殘垣斷壁,燒焦了的宮木,散發出一股焦煳的刺鼻氣味,只有太廟和武英殿還算完好。
宮殿雖然殘破,仍不失神聖莊嚴。
多爾袞望著這天下人夢寐以求的宮殿,感慨萬千。
這裡曾經有多少故事發生,又會有多少故事即將發生。
而自己的人生成為其中的一個演員,是幸運還是不幸啊?
多爾袞想到老爸**哈赤躍馬揚刀寧遠城下,八哥皇太極翻山越嶺、殫精竭慮,無不為這一片朱紅色的宮殿。
而如今,它卻以殘垣斷壁的形象呈現在自己面前,就好像夢中的女神,有朝一日目睹芳顏,卻不如想像中的好。
從這一天起,中國歷史進入以大清為標誌的新時代了。
撤離北京的李自成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牆倒眾人推,後邊有吳三桂和清軍的緊追不捨,前邊那些原來投降農民軍的明朝官兵,又紛紛倒戈,攔截農民軍撤退。
五月一日上午,李自成及其將士才到達北京南120餘里的涿州(涿縣)。在這裡,原明官員馮銓等人糾集地主武裝,占據涿州,阻擊農民軍。
李自成大怒,小小馮銓還反了你了,揮軍攻城,激戰達半日,城未攻下,農民軍卻是「屍橫遍野」。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連一個這樣的城都拿不下?
此時無暇想這些問題,因為後面的清、吳聯軍快追上了,此路不通那就改道。
二日,農民軍退至保定。連日行軍,屢遭襲擊,廣大戰士已是口乾舌燥,飢腸轆轆,人馬皆疲。
進保定府時,已部伍不整,騎兵無行列,漫無秩序。沒有飯吃,就用寶物向當地百姓換些食物充飢。
這時,清、吳聯軍業已追了上來,李自成迅速撤離保定,為了贏得撤退時間,農民軍把從皇宮內帶走的錦、綺等御用織物都纏掛在樹上,金銀財寶仍的滿地都是,以此來稍緩追擊。
但這一招也只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五月三日,清、吳軍在定州追上了農民軍,負責斷後的李自成部將谷大成也發現後面塵土飛揚,漸漸地顯露出騎兵飛奔的影子,知道追兵已到,便勒轉馬頭,傳令部眾停止前進,排成陣式。
清、吳軍一見農民軍那是二話不說,直接操傢伙就上。
而農民軍這時是無心戀戰,歸心似箭,很希望把自己搶的這點東西帶回老家,好好的享受人生。
前面一接戰,後邊就亂了起來,爭相逃跑,谷大成厲聲呵斥,揮刀連斬數人,仍然沒有制止住部眾的騷動。
在混戰中,谷大成陣亡,部眾見主帥被殺,那是跑的更快。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5s 3.68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