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皇太極對林丹汗必須用兵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都想爭取科爾沁人,科爾沁部約有二十萬部眾,遊牧於北起嫩江、南至西拉木倫河一大片廣袤富饒的草原上。
誰取得了這二十萬人的控制權,誰無疑就會勢力大增,而勢弱的一方,就會被另一方征服。
三國時魯肅對孫權說過一句話,誰都可以投降,唯有主上不能降。
所以被征服的一方領導都不會有好下場。
二是林丹汗早就看出女真人的胃口很大,和平共處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林丹汗早早的與明朝摒棄前嫌,通力合作,共同對付女真,成為名副其實的難兄難弟。
薩爾滸之戰,明軍失敗,**哈赤兵鋒順勢推到了鐵嶺城下,明軍向林丹汗求援。
林丹汗派出一萬蒙古援兵,結果這隊蒙古軍的水平和明軍不相上下,一觸即潰,連主將都被**哈赤活捉了。
雖然林丹汗在一定程度上團結了蒙古各部,但林丹汗自持黃金家族,從小含金湯勺,脾氣自然不如慢慢奮鬥上來的**哈赤和諧。
林丹汗以威眾部,**哈赤就以仁攻之。
蒙古遇上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哈赤本身存糧就不多,卻依然全力以赴,幫助蒙古眾部度難關。
相比較之下林丹汗的脾氣就小多了,我的口糧就不多,幫助你?自力更生吧!
所以很多部落都歸附後金旗下,盟誓效忠。
林丹汗得不到這些部落,眼光便瞄向了西方,後金總不能越過自己的地盤來和這些部落聯盟,再說了,自己也絕不允許後金的使者闖入自己的地盤。
一山更比一山低,林丹汗後金打不過,打蒙古這些小部落還是綽綽有餘的。
就像遊戲裡的小人,吃掉了一些東西,就強大了自己。
一段時間裡,林丹汗確實有點感覺不錯了。
但好景不長,因為連續數年的「塞外霜旱凍害」,導致大片的草場返青不足,牲畜無法養活,以至畜牧業連續數年大範圍減產。
林丹汗的大饑荒時期,連續數年的大旱災加上瘟疫的流行。農作物顆粒無收,焦灼的大小村落中不斷地有人病死。從關內出來為蒙古從事農業生產的漢族農民紛紛逃離。察哈爾林丹汗本部一時「疲甚、餓甚、窮甚」,其人口損失頗為嚴重。
林丹汗希望明朝可以賒銷一點麥谷豆黍的口糧給他,助他度過眼下最危險的大饑荒,但是明朝也是大旱歉收,各地流民四起,更有大筆軍費用在遼東,自己的痒痒都撓不清,哪裡顧得上旁人。
這個消息傳到了後金,傳到了皇太極的耳朵里,皇太極仿佛聽到了一種福音,立即組織了滿蒙十萬大軍,消滅林丹汗。
當後金大軍到達林丹汗駐地歸化城時,發現林丹汗早已經揚長而去,歸化城成為了一座鴉雀無聲的空城。
進駐歸化城的皇太極雖然得知林丹汗剛剛南渡了黃河,卻失去了追擊的雄心。糧食的缺乏,對於千里行軍的女真、蒙古聯軍而言,已經是一個嚴重的挑戰了。
既然你逃了就不再讓你回來,皇太極一把火連歸化城燒得乾乾淨淨,然後帶軍返回瀋陽。
1634年夏,林丹汗在逃亡途中,意外地死於一場天花病,終年四十三歲。
林丹汗的猝死,對於蒙古抵抗後金的勢力打擊是毀滅性的。蒙古察哈爾本部在突然間就被抽去了主心骨,轟然一下坍塌了,沒有了林丹汗的察哈爾本部真的不成個樣子。
林丹汗的三福晉蘇泰太后帶著林丹汗事業的繼承者額爾克孔果爾額,率領察哈爾本部六固山中的核心力量哈納土蠻固山,從百事剛起了個頭的大草灘退回了鄂爾多斯萬戶的地盤。額爾克孔果爾額威望不足以服眾。林丹汗察哈爾的其他精銳主力,諸如:大太后囊囊太后(娜木鐘)、高爾圖門太后、竇土蠻太后所帶領的隊伍紛紛作鳥獸散,以後均陸陸續續地歸順了大清皇朝。
這樣,在萬里浩瀚的漠南蒙古的地理空間中,歷史再一次地垂青了雄渾有志的皇太極。1636年3月,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部落首領,穿戴齊整地聚集於瀋陽城,他們在黃教喇嘛的主持下,給皇太極奉上「博格達·徹辰汗」的尊號,從而在漠南蒙古確立了皇太極的大汗的至高位置。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1s 3.67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