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惡匪 歷史上的茜茜公主一

    (查茜茜公主的資料很煩的,一個年輕時靠美貌征服了整個歐洲的皇后,晚年卻那麼的悲慘。到底是按照真實的碼出來,還是按照對美好事物的邏輯繼續騙自己。想保留對茜茜公主美好印象就不要看了,她的一生並不好,她的晚年更是很慘,很慘。正文就按照美好來碼吧,這裡碼點真實的茜茜公主。)

    伊麗莎白皇后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她只有一次在公眾場合露面,1896年匈牙利千年大慶的典禮上。

    可憐的是那時候,認出她的人已經寥寥無幾,由於長期的維持她那引以為傲的纖瘦身材,她處於一種長期的營養不良的狀態。

    茜茜公主的身高是一米七二,但是體重一直維持在五十公斤以內,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為了保持這個數字,她晚年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依靠牛奶和雞蛋維持生命,最多只是如果來到一家著名的甜品店時,才破例吃一次她最喜歡的食品冰激凌,尤其是香草冰激凌。

    由於她對維也納的奶牛不盡滿意,於是在1893年在美泉宮不對外開放的提羅爾園內建立了一個奶牛場來給她提供鮮奶,同時她還不斷的將她旅途中親自挑選的各個品種的奶牛運回維也納,最後皇后的小奶牛場就越來越龐大,結果就變成一座正規的牛奶加工廠,每日向皇宮提供全脂牛奶、黃油、奶油和雞蛋,它一直開辦到1900年。

    而且她不管是到那裡,無論是乘船,還是乘坐火車,她的隨行的行李當中就包括兩隻奶牛或者是山羊,以便她能喝到賴以為生的鮮奶。

    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了十分嚴重的後果,晚年時,茜茜公主那傾國傾城的容顏變成了一個極其衰老的面孔,滿是皺紋,並且呈現出一種十分難看的灰褐色。

    直到今天,沒有誰見過伊麗莎白老年時的模樣,因為對此沒有留下一幅圖片,她永遠的停留在那年輕漂亮的畫中美人,這個由她自己製造出來的傳奇,卻使得她的晚年充滿了壓抑,她不敢暴露在世人的面前,始終以密實的黑紗蒙面,深恐人們發現她真實面貌。

    這也就造成了她晚年避世和厭世的態度,其實她被那個無政府主義的狂熱分子刺殺身亡,不失是一種解脫,她早已經厭倦了這個她無力改變的世界,以至於她的後半生基本上都是在無窮無盡的旅遊中度過。

    伊麗莎白在生命的最後三到四年中,幾乎不同任何人交往,一直處於一種避世和憂傷的情緒當中。

    實際上按照現代來說就是患上了老年憂鬱症,這點可以從她的家人身上看出來,她的祖父晚年就是作為隱居者而度過餘生,她的姐姐海倫妮和塔克西斯如此,妹妹索菲和兩個義大利的妹妹都是在晚年陷入極度的憂傷之中。

    1853年的奧地利是一個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最大帝國,人口四千萬,軍隊六十萬。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沒有那個民族占有絕對的多數,最北點是波西尼亞的希爾格斯多夫(現在的捷克共和國),最南端在達爾馬提亞的東拉維山區(今天的克羅埃西亞),最西點位於倫巴第的馬焦雷湖旁的羅卡迪安傑拉(在今天的義大利),最東面則在布科維納的奇利舍尼(今天的烏克蘭)。

    絕大部分人以務農為生,農牧業均按百年前的陳舊方式耕作,技術發展遠遠落後於其他西方國家的水平。

    早期的弗蘭茨約瑟夫時代的統治可以用一個舊笑話來形容,這個國家的統治建築在四支大軍之上,一支站著的士兵大軍,一支坐著的官員大軍,一支跪著的教士大軍和一支無處不在的密探大軍。

    這個專制的國家沒有議會、沒有憲法、甚至沒有首相,全部的權利都集中在十八歲登基成為皇帝的弗蘭茨約瑟夫身上,他的群臣只不過是這位至高無上的君主的顧問,只有他自己對政治負責,他握有強大的軍隊和警察力量,用以維繫他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鎮壓一切民主和民族主義運動。

    儘管這個年輕的皇帝對他的全體臣民都處於居高臨下的位置,但是有一個人絕對處於這個年輕皇帝內心中的權威,他的母親女親王索菲。

    索菲原本是巴伐利亞王室的公主,她於1824年19歲時嫁人維也納宮廷,這位對政治早有抱負的年輕公主以其強悍的個性,獲得了當時弱智的宮廷中「唯一的男子漢」的稱號。

    這個女人阻止了她弱智的丈夫繼承王位,放棄了皇后的寶座和操縱百依百順的丈夫親自掌權的機會,親手將她的兒子「小弗蘭茨」扶上了皇帝的寶座,作為一個母親她對此無比的驕傲,並且一再反覆強調,「我在兒子登基時就決定不干涉國事,因為我沒有這個權利,……。」但實際上公眾們卻認為,對革命者無情的血腥處置,違法食言的取消短暫實現的憲法,把奧地利緊緊的和教會捆綁在一起,都是女親王索菲的大作,在五十年代,她才是奧地利的幕後女皇。


    這就是伊麗莎白將要嫁入的宮廷家庭,一個不管是國家還是家庭中絕對強勢地位的婆婆,一個出於感恩之心處於絕對弱勢地位的丈夫。

    而年輕的伊麗莎白成長在一個十分十分自由的家庭中,她的家庭是一個十分普通的貴族,她的母親盧多微卡是她眾多豪門姐妹中的一門窮親戚,她的父親巴伐利亞國王馬克斯一共生有九個女兒,而她只是嫁給了一個旁系表兄,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安,直到1845年她的夫君才獲得了「皇家殿下」的稱號。

    她和她的姐姐索菲之間很少有相似之處,沒錯,伊麗莎白的母親盧多微卡跟索菲之間是姐妹關係(遠親)。她對年長三歲的姐姐索菲是一種卑躬屈膝的親情,她始終把索菲當成她子女的榜樣,小心翼翼又言聽計從,只是希望獲得索菲的恩寵,將她的大女兒海倫妮(電影中的那個茜茜公主的姐姐)嫁給當代最受青睞的金龜婿弗蘭茨約瑟夫。

    盧多微卡自己一身「鄉土氣」,她熱愛大自然,不太注意與身份相應的服飾和與身份相應的社交,她和慕尼黑王室很少打交道,那裡的國王是她的外甥馬克斯二世。她為子女而生活,親自承擔起教育子女的重任,這對當時的貴族家庭來說,是異乎尋常的。

    她幾乎沒有宗教信仰,喜歡收集鐘錶,並對地理感興趣,但是她的知識來源就像她丈夫譏諷那樣,大多來自教會的曆書,對政治毫無所知。

    伊麗莎白的父親是一個平民化性格的貴族,他是一個廣游世界和博覽群書的人,家中藏書達兩萬七千多冊,大多為史書。他所受到的教育完全是非貴族式的,他在慕尼黑一所學校讀了七年書,並且與他同齡的孩子在一起上課,而不是像一般的貴族子弟那樣,單獨受教於一位宮廷教師。

    他在慕尼黑大學聽過大課,重點是歷史和自然發展史,在大學時形成了他的性格和愛好,不喜歡教條。他經常邀請一些市民階層的學者和藝術家到他那裡喝酒、吟詩、唱歌和作曲,也進行高水平的辯論,他的新宮殿位於慕尼黑路德維希大街,庭院設有一座馬戲表演場,備有包廂和觀眾席位,慕尼黑的公眾可以在那裡欣賞公爵馬克斯充滿自豪的騎術表演,一批啞劇藝人、粗俗的小丑和瘋狂的士兵也在那裡出場助興。

    他還喜歡音樂,更是愛好演奏齊特琴,在1846年,他還出版了一本《上巴伐利亞民謠和民歌集》,同時他常常公開表露民主觀點,讓周圍的人們震驚。

    公爵馬克斯並不是一個放棄享樂的人,對待家庭生活也不十分在意,在每日的時間安排上,只有一點他十分的嚴格:中午不許任何人打擾,包括他的妻子和八個婚生子女,這時候他總是在新宮殿的一間廳堂里和他十分鐘愛的兩個婚外女兒共進午餐。

    盧卡微卡年輕的時候美貌出眾,有人說她比她的每一個女兒,包括伊麗莎白在內都漂亮,她曾經和後來的葡萄牙國王的王子有過一段浪漫史,但由於政治原因不能結合,最後經過家族的捏合嫁給了遠房表兄馬克斯。馬克斯曾經明確的表示過他並不愛他的妻子盧卡微卡,只是出於對性情暴躁的祖父懼怕才同意了這門婚事,他所愛的是一個市民階層的女人,但由於等級差別不能成婚。

    小伊麗莎白在成長的過程中,時刻感受到母親婚姻不幸的哀怨,盧卡微卡反覆說的一句苦言「人一旦結婚,孤獨也就跟蹤而至。」

    一個慈愛的母親,一個嚮往民主的父親,在這樣十分自由寬鬆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伊麗莎白,相對於那些高貴的其他貴族家庭來說,就是一個靦腆,純真,沒有規矩,而且沒有見過大世面的「鄉下野丫頭」。

    這個「野丫頭」有七個熱情奔放的兄弟姐妹,善於騎馬,釣魚和爬山,是一個自然之子,遠離宮廷生活的桎梏,會說巴伐利亞方言,跟很多的鄰近農家孩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不善於禮數和應酬。

    那些高貴的貴族家庭必須掌握的東西,對於一個「鄉巴佬」的小貴族家庭來說根本就沒有必要,她的父親以及兄弟姐妹都不喜歡那些禮儀和程式,他們在「鄉下」可以隨心所欲的掛著貴族的名頭,自由的享受豐富多彩的平民生活。

    這個「野丫頭」嚮往自由,民主,還有點小資文化,她很喜歡海涅的詩句,是他的忠實的女弟子。

    15歲的「鄉下野姑娘」伊麗莎白,並不是一個老實孩子,她在跟約瑟夫見面前剛剛經歷了一場悲慘的熱戀。

    她熱戀上了一個不應該愛的男人,公爵處當差的一位叫里夏德的伯爵,不過那個傢伙實在是有些短命,疾病奪走了他的生命,獨自留下十五歲的一個少女為他傷心。

    被戀人的去世擊倒的美少女,經常把自己關進房間幾個小時,用眼淚和詩句來表露自己的情感。

    「命運的骰子落地了,啊,里夏德已不在人間!喪鐘敲響了,噢,願上天憐憫!金髮的姑娘,站立在小窗邊,她內心的淒涼,即使幽靈魂魄,也為之動情傷感。」(茜茜公主的一個小本詩集中的)



歷史上的茜茜公主一  
相關:  外星際戰場    逆劍狂神  掛了99次之後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神級修煉系統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清末惡匪歷史上的茜茜公主一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清末惡匪"
360搜"清末惡匪"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4s 3.72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