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的女皇養成計劃。
面對絕對強勢的婆婆,伊麗莎白開始了她悲催的宮廷生活。
這裡說下歐洲宮廷中隱私的新婚第一夜,薩克森國王約翰提起他在跟茜茜的姨母阿馬莉亞的洞房之夜時說過:「所有已婚的公主們和他們的宮廷女總管一起陪同新娘回家,觀看新娘睡前梳洗並一起祈禱,然後再把新娘安排上床,接著,新娘的宮廷女總管必須向他報告,說他可以進入洞房。在所有已婚的王子的陪同下,他來到新娘的臥室,必須在眾位公主和王子在場的情況下上床,等到這些家庭成員和其他人員都離開後,他還得從新起來,去完成睡前的梳洗事宜。」
中國人過去結婚時候的鬧洞房,有時候鬧的有些過,但是再過好像也沒人家歐洲宮廷開放吧,人家就差觀看新娘跟新郎那個什麼了。
伊麗莎白跟約瑟夫沒有面臨這種情況,但是所剩的少量禮儀也使她感到難以接受。
她的母親陪著她進了洞房,安排她上床後,索菲去把約瑟夫帶到洞房裡,然後在床邊祝他們晚安,當時她把自己那張俊俏的被秀髮半遮著的臉埋在枕頭中,就像一隻受到驚嚇而躲進巢穴的小鳥。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是能接受,但是第二天一早,兩個母親同時出現在茜茜跟約瑟夫的早餐餐桌上,並且分別盤問了兩人昨天晚上的一切,結果茜茜跟約瑟夫昨天晚上兩個人由於太累了,兩人洞房之夜的夫妻之事沒有進行,那就不是簡單、簡單的事情了,
然後這個事情還在當天傳遍了整個皇宮,接著又傳到了那些親屬的耳朵里,跟著就擴散到整個的貴族社會,弄的人人皆知,那麼接下來小伊麗莎白就要面對貴族社會無數好奇目光的考驗了。
一個人原本自由自在的過著隨心所欲的日子,突然間被人時刻監視起來,並且還要跟監視者匯報每天每一個小時都幹了什麼,那日子該怎麼過?
索菲為了將小茜茜變成她心目中的那個她所設計的皇后,對婚後年僅十六歲的小茜茜像對待小學生那樣「調教著年輕的婚後和皇帝。」
比如:「一次皇帝帶著年輕的皇后去維也納,小茜茜在那裡呆了一整天,但是當他們晚上剛回到住處拉森堡時,索菲就衝著他們奔了過去,嚴厲地呵斥年輕的皇后,說她緊跟著丈夫跑來跑去,像一名士官生那樣趕著馬車,對一個皇后來說是多麼的不合適。後來就沒有後來了,反正小茜茜後來沒有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即使在所謂的蜜月中,這對年輕的新人共進唯一的晚餐時,也不僅僅是他們兩個,一個御前側翼副官始終坐在皇后的旁邊,「以協助皇后進入交談,因為她過於拘謹,必須受到社交訓練。」同樣,宮廷女總管也受索菲的委託,不離小茜茜一步,以便糾正她的每一個錯誤。
而且索菲每天都要檢查茜茜的「功課」並且聽取她每一個小時都幹了什麼的匯報,並且茜茜沒有人可以講心裡話,按照索菲的意志,茜茜不允許相信任何人,否則她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會受到損害,結果就導致茜茜時刻感到極其的孤獨,而她的丈夫,那個年輕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也不認為這是什麼不正常的事情,他就是這麼長大的,甚至他竟然把孤獨當作皇家地位的標誌,因為這是他從他母親那裡學來的。
正是索菲的「體制」,「孤立「的弗蘭茨約瑟夫跟他的兄弟們關係並不親密,他們都處於一個個孤島之上,這樣能為他們樹立比其他人更多的權威,並保護他們不受他人的影響。」
人們都說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就是母親,現在看來良好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特別是在親情方面。
這裡還要注意的是小茜茜當時的年齡,十六歲。這個年齡正是青春期的時候,也就是反叛的年齡,對一切權威進行挑戰的年齡,現代來說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家採用的方法基本上以疏導為主,也就是不能擰著來,要順毛摸,不要逆著來。
而索菲卻是一個十分強勢的女人,她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決定這個孩子的一切,這樣的結果會導致什麼結果,不用想也會知道,婆媳關係對立是不可避免的,最後的情況甚至發展到非此即彼的地步。
好了就碼到這裡吧,電影中的茜茜公主三部曲跟這個差不多,只是少了小茜茜天天以淚洗面,特別是她偷偷的躲在一個書房中留著眼淚給親人寫信的鏡頭,而且還有就是茜茜公主跟她最好的姐姐海倫尼用英語私下交談的事情,當時在宮廷中用英語交談是十分低俗的事情,高貴的貴族們用來交談的語言是法語。
婚後的生活總的來說茜茜並不幸福,她用她的方式來逃避宮廷生活,病患或者逃向國外。
1865的8月27日,也就是婚後的第十一年,她向皇帝提交了下列書面說明:「我要求掌握一切有關孩子問題的全部決定權,他們的環境,他們居住的地方,他們受教育的方式,一句話,這一切都由我一人決定,直至他們成年。此外,我還要求,一切涉及我個人的事物,包括對我周圍人員的選任,我停留的地點,內宮一切部署,全部由我做主。伊麗莎白。於伊舍爾。
這份文件,實際上是她的獨立宣言,公開的反叛,並且取得了勝利。
這時候伊麗莎白的美貌已經達到頂峰,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也懂得了如何利用手裡的籌碼,她清楚地知道,弗蘭茨約瑟夫明確知道自己的義務,並且會很好的去完成,她知道皇帝會滿足她的要求,因為這涉及到皇室的聲譽,這其實是一種訛詐,但皇帝讓步了,因為他一直還在愛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成熟的妻子。
伊麗莎白這時候提出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實在是當時的王儲小魯道夫在教育上出事了,那時候這個小傢伙就要被折磨死了。
小魯道夫從小就引人注目,他智力超群,而且早熟,五歲時就能使用四種語言和人交談,語言能力方面估計是遺傳了他父親的基因,弗蘭茨約瑟夫會八種語言。
這個小傢伙他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非凡的情趣,但是身體虛弱,常常生病,身材消瘦,生性怯懦,他的性格估計是遺傳了伊麗莎白的特點。
皇帝希望他的王儲是一個勇敢而健壯的接班人,以後更應該成為一個好軍人,但是小魯道夫卻恰恰不是這樣,結果在他六歲的時候,迎來了他人生的黑暗期,他開始接受新教官貢德勒古伯爵的嚴格乃至殘酷的調教:「用對待士兵的辦法訓練這個怯懦而虛弱的孩子,直到他筋疲力盡,用以強化對他精神和體力的錘鍊。」
2其實這種訓練方法在當時並不是什麼特殊的訓練方式,而是對少年軍校學員正常的教育方式,不過問題是小魯道夫太小了,他才五歲卻要面對十幾歲孩子的訓練方式,同時由於是要遵照皇帝的意志,小皇子必須成為一名卓越的軍事,所以訓練格外嚴格。
小魯道夫受了這樣嚴格的軍事訓練一年後,就變得精神極度緊張並且生了病,並且病的還不輕,以至於人們預感到最嚴重的後果---死亡。
這樣才有了伊麗莎白的獨立宣言,也意味著索菲逐步的淡出她的生活,只能去親屬那裡哭訴她所受到的待遇了。
小魯道夫被伊麗莎白解救出來後,在新教官的教導下,很快就恢復了健康,但是心理上的障礙,特別是夜間出現的恐懼感卻持續了多年,乃至終生。這裡提醒大家,對待兒童期的孩子不要要求太高,更是不要拔苗助長,否則小魯道夫不一定最後會走上自殺的道路。
對於小魯道夫的教育問題,伊麗莎白可是開創了一個先河,他的老師不再一定是軍人、神職人員或者貴族階層的人士,而是根據學識水平來挑選教師。
這樣的結果就是,魯道夫的老師,除了宗教課之外,一律都是來自市民階層的知識分子,而這個階層的大多數人均明顯的站在自由派一邊,同時也是反對教權主義的,整個就是明顯反宮廷式的教育。
按照皇后的明確願望,魯道夫在這些老師的教育下,成了第一流的具有多方教養的年輕人,他不僅理解1848年的民主思想,而且認識到,「現代國家的基礎」,不在貴族,而是在市民階層之中。通過他所敬仰的市民階層的老師,他自己也成了一個自由主義者,不可避免的跟他父親所代表的宮廷制度發生了嚴重的對立。
皇后的所有敵人無法跟皇后對抗,就把仇恨都拋向了與她及其相似,但卻軟弱許多的兒子魯道夫身上,結果伊麗莎白和維也納宮廷之間的衝突,最終在她兒子身上發展成為悲劇的結局,這也是她在魯道夫去世後一直穿黑衣的原因,她在給維也納宮廷送葬。xh211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1s 3.731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