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只是裝甲板工藝進步的一個方面,那麼一塊鐵嘎達怎麼能變成一張船用裝甲鋼板的哪?
艦船使用的裝甲鋼可不是一個小傢伙,以1902年的德國為例,當時克虜伯就使用重達130噸厚度3英尺(91.44厘米)的鑄鋼錠,軋制出長43英尺(1310.64厘米),寬11英尺(335.28厘米),厚12英寸(30.48厘米)的鋼板。
130噸厚度將近一米的鋼錠,那是一個整體,不是一堆小鋼錠,這麼大的一個東西要生產出來,就需要當時最先進的鋼鐵聯合企業才能生產出來。
煉鋼廠生產出來的高質量的鎳鉻合金鋼鋼錠,要先經過滾軋工藝,使其變成一塊密度、厚度和形狀都滿足的鋼板,單單軋制出這麼大的一塊裝甲板還沒有結束,還要經過表面滲碳硬化處理技術,這麼大的一塊裝甲板進行熱處理的加熱爐和退火爐以及其他熱處理工藝,最小需要二十多米長,五米寬以上的熱處理爐,而要想進行連續生產還不能只有一個爐子,而是需要一系列的熱處理爐。
而鋼板的熱處理並不是一觸而就的,那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通常是按小時來計算的,而且不同的熱處理爐因為功能的不同,採用的的結構也不相同的,這就導致需要不同功能的熱處理爐來分別進行,這其中就需要鋼鐵熱處理的四把火,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等等相對應的熱處理爐。如果加上四把火結合使用的其他熱處理工藝,那麼還需要更多的熱處理爐來進行處理,只是要把這些龐大的熱處理爐,按照工藝排列起來並且裝在一個車間內,組成一個熱處理車間,你就可以想像一下這個熱處理車間到底要有多大。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的時候,大規模的鋼鐵生產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不是現代化的軋鋼車間那樣小貓沒幾隻,全部是機械化和自動化,當時的煉鋼廠軋制車間基本上都是需要一大隊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手裡拿著一個長長的鋼鉗一起夾著一塊重達幾十噸的鋼板來回移動。
鋼板在進行滲碳處理之前,鋼板表面和邊緣要進行修整後才能將這塊鋼板進行滲碳處理,處理完畢後還要根據使用的需要加工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然後根據裝配的需要邊緣要被刨平、開槽,之後還要再次進行淬火工藝,好鑽出固定螺栓所需的空洞或者鉚釘穿過的孔,經過一系列的測試檢驗合格的裝甲板才能通過鐵路運往船廠。
完了嗎?沒有,想要把這麼大的一塊裝甲板裝到戰艦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你要有個能起吊這麼重鋼板的起重機,那個年代電力技術的發展還沒達到起重機可以用電動機的時代,起重機的動力設備是蒸汽機,焊接工藝更是沒有,只有鉚釘連接和螺栓連接兩種,裝甲板要牢固的裝嵌到船體的龍骨上可不是那麼容易,要用火紅的鉚釘一顆一顆的通過預留好的孔洞穿過去,然後用蒸汽鉚接氣錘將兩邊頓平,將一塊快裝甲板鉚接在船體上。
那些鉚釘也不是好玩的,泰坦尼克號郵輪的沉沒就是因為鉚釘的質量問題,在低溫的環境下,受到擠壓後發生斷裂造成船舶大面積進水而沉沒的。
這些都需要老練的技術工人,十分十分老練的技術工人,在那個年代工業大生產是建立在無數的龐大技術工人的基礎之上的,而只是培養一個熟練的鉚釘工人就需要數年才可以,培訓一個軋制車間的工人同樣也是數年,甚至是十年以上,一戰後期英國就因為船廠熟練工人的不足而無法將船台上的戰艦建造完成。
什麼是重工業,什麼是輕工業,為什麼人們都說重工業才是一個國家的脊樑。
好吧咱就嘮嘮。輕工業的一個熟練工,一個裝配電子件車間的工人,你需要培養多長時間,一天,三天,一個星期總夠了吧,從生手到熟練工一個月,兩個月要是沒培訓出來,你都可以踢他滾蛋了。
可想玩重工業就別想了,老式車床的車工,學徒三年,這只是徒工,三年後出來才是一個二級工,等他到四級工最少要四五年,這期間還要不停的給他換工位,以學習不同零件的加工方式,六級車工沒有個十年八年的工作經驗積累想都不要想,八級車工,那是國寶,而這個國寶是建立在龐大的普通車工基數之上的。
這就是重工業,不談投資,不談建設周期,只是員工方面就是輕工業無法比擬的。很可能有些人會說,現在都數控時代了,根本不需要那些八級工,六級工了,都電腦操作了。
是的,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簡單的機械加工,確實不需要那些高級工了,可是那些搞數控操作的操作員們也是需要培養的,不是給你一台數控設備你就會用了,那也是需要輸入各種各樣的參數的,也是需要培訓的,而且那操作員的學歷要求更高,起碼要高中以上畢業還需要三年以上的專業技術培訓,這還只是一個操作員,不是一個能夠根據圖紙就計算出各種參數設置的技術員。而可以根據不同的零件設計加工方法並且進行參數設置的最少要大學畢業並且是機械加工專業畢業的才能玩的轉,這不是小孩子撒尿和泥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一個大型重工業企業從開始建設到全面發展最少需要十年,而且這還不算高技術工人的培養時間,要是算上那些高技術工人的培訓都算上,沒有二十年的積累,還是洗洗睡吧,意想下是可以,玩玩開心一笑是可以的,不要太扯蛋,不要說你十年就趕英超美,即使你有技術方面的優勢,但是再給你十年你也不過能跟人家持平就不錯了。
看看三線建設吧,中國用了二十年才把當時的國防工程建設完成,三線建設其實就是當時中國重工業體系的一次複製工作,這就是重工業,那還是建立在海量的技術工人的基礎之上的。
既然扯到了這裡就一次扯完吧,下面扯下重工業的基礎加工工業,鍛壓設備。
下面是鍛壓設備的一小部分歷史,有可能不對。
沒進過大工廠的,特別是重型工業工廠企業生產車間的人就不要亂搞了,一個大型重工業工廠的建設周期通常是按年來計算的,一期工程幾年,二期幾年,三期多少年,當你站在那些龐然大物的機器跟前,猶如螞蟻一樣的你,你就知道人是多麼的渺小,特別是那種對機械的敬畏和豪情根本無法用言語表示。
還有就是製造戰艦裝甲板需要的特大型軋機和戰艦火炮用的大型鍛壓機,這些東西是製造大型戰艦必須的設備,
沒有這些東西就無法加工船用裝甲板和大口徑火炮。
1859年的時候,奧匈帝國就開始有了第一批用於金屬加工(大概是用於鐵軌的校型)的(7000kn)700頓、10000kn(1000噸)和1200噸的液壓機,而鍛造用的液壓機是在1863年安裝在英格蘭的庫克盧普斯工廠。
不過當時大部分的工廠都是使用蒸汽鍛錘,而水壓機通常都是用來當成彎曲和校平鋼板來使用,1884年,在英國曼切斯特首先使用了鍛造鋼錠的鍛造水壓機,它與鍛錘相比具有很多的優點,運動部分不用那麼重,振動又小,因此發展速度很快。
1880年前,美國創建了自己的鍛造企業,為四輪馬車車廂製造業提供硬體,同時也是最早提供15輪馬車的兩家生產廠之一,到了19世紀末,美國製成了126000kn(126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萬噸水壓機。(我們國家是在1962年自己製造的萬噸水壓機)。相差多少年大家自己算去,為什麼說毛大大偉大,就是這個他就是偉大。
二十世紀初,德國的鍛造設備和工藝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成為新的領頭羊。1907年德國造出了第一個整體轉子鍛件,掀開了發電機整體鍛造的歷史第一頁,1911年德國的克虜伯用液壓機鍛造出了32噸,重的整體發電機轉子鍛件,估計鋼錠的重量就超過了五十噸。
日本在1907年啟動了以製造武器為目的的兩家英國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的合資項目,就是目前世界公認水平最高的大鍛件生產企業,日本室蘭制鋼所(jsw)。
1934年德國製造了70mn的模鍛水壓機,1938年到1944年又製造了三台150mn的鍛造水壓機和一台300mn的大型模鍛水壓機,德國的鍛造設備和工藝水平及產品能力穩居世界第一。
蘇聯在1935年製造了一點五萬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
1940年日本制鋼所從德國進口了一台一點四萬噸自由鍛造水壓機。
舊中國就不要提了,可憐啊!1894年的江南製造局進口從英國進口安裝了一台兩千噸水壓機,這是中國安裝使用的第一台水壓機,這台水壓機的命運也是撲朔迷離,好像是鬼子進攻上海的時候,大撤退途中丟失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在瀋陽、大連建立機械廠安裝了20mn、40mn自由水壓機生產大鍛件,(大概在2200噸和4400噸,(這裡面的力學計量單位不太清楚,mn應該是兆牛頓,常見在擠壓機上面,查找到的資料上怎麼出在了鍛壓機上,有知道的補充吧)後來這些東西在日本戰敗後被友軍給拆走了。
老毛子在東北拆了多少東西咱們就不說了,都是一個國際的竟然幹這種事情,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對它不爽的一個原因,中國當時的重工業僅有的那點東西都在東北,這傢伙一傢伙全給拆到它家去了,這事放誰身上誰瑪德都要恨的牙根都要痒痒,太缺德。具體老毛子拆了多少東西,大家找度娘吧,想認識一個國家,就看看他們對你的祖國都幹了什麼就明白了。
新中國真的在重工業方面很可憐,很可憐,1949年中國手裡有的鍛壓機,只有日本賠償的一批鍛造設備,有10mn、12mn、20mn自由鍛水壓機各一台,30mn自由鍛水壓機兩台,5蒸汽錘兩台和3以下蒸汽錘約五台,就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鍛壓設備還是當時的「國寶」,而這些「國寶」從1945年日本賠償給我們後,就一直躺在倉庫里睡大覺,隨後新中國開始了修復、設計和建造廠房,砌築加熱爐、熱處理爐和其他配套設施。
1953年首先將日本賠償散存在鞍山的20mn自由鍛造水壓機修復,在瀋陽重型機械廠安裝投產,這是我國第一家生產大型鍛件的企業,也是培養大型鍛件生產管理幹部、技術工人和工人的搖籃,通過對日本賠償水壓機的修配工作成為我國能設計製造鍛壓水壓機的第一家企業。
1953年到1957年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在蘇聯援建的幾個企業當中有,8mn、12.5mn、20mn、30mn、60mn自由鍛水壓機大約8台,然後就是1961年我們自產的那台萬噸自由鍛水壓機了,現在就不要說了,老牛逼了,大型鍛件設備總量世界第一。
1959年2月,江南造船廠成立萬噸水壓機工作大隊,從而拉開了打一場加工製造硬仗的序幕。
萬噸水壓機有兩大特點,一是大和重;機身高33.65米,機上有13個特大件,即3座橫樑、4根立柱和6隻工作缸。3座橫樑的重量是100~300噸,像一座小山,最重的下橫樑是用100多塊鋼板拼焊成的;4根立柱各長18米,直徑1米,重80噸,就連立柱上的螺絲帽一個就有五六噸重。
二是精密:要求加工的零件具有高精度,否則就安裝不起來。
整個水壓機總重量大約是兩千二百多噸,只是基礎就要打人地下四十米。
三四年啊!從立項到試運行,一台萬噸水壓機的建造工作就用了這麼長的時間,至於其他的重型工業就更不要說了,特別是大型化工企業比起機械加工企業和鋼鐵企業建設的周期更長,技術更複雜,工人素質要求更高。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73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