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街道兩旁各戶的大院門縫內,露出窺視的目光,望著這群帶來國軍官兵的老少爺們,在楊忠的指引下,朝著村子裡行去。
順著曲折的青石板路,走進深幽寧靜的小巷,只見粉牆青瓦鱗次節比,門闕屋宇富麗堂皇,雕樑畫棟描金飛彩,磚木石雕琳琅滿目。
楊忠領著眾人邊行邊介紹著沿途大院的張氏後輩住戶,不知不覺中來到一扇大門前。這是一座山東堂屋式建築群,也是張氏先祖南遷的見證。
這中心主院是整體式院落的經典,門前左右坐立著氣宇昂揚的石獅,門頭瓦檐下匾額上刻有「張府」二字。
楊忠上前扣響門環,大門開處,一位年輕家僕惶惑地望著楊忠身後眾人。
「快去通報老爺,有國民政府長官前來探訪張氏後人。」楊忠說道,那家僕應諾轉後而去。
「長官請進!」楊忠側身將委員長一行人請進大門。
進入大門,眼前是一座四合院。抬頭一望,此張宅乃是三進大四合院。因為是依山而建,一院比一院高,真是連升三級。
院內天井中央有一口長方體大石缸,缸石上雕琢有鳥獸圖飾,內設假山放養金魚。天井周邊陳列著奇花異草、怪木盆景,暗香浮動。
「貴客臨門,蓬蓽生輝,恕老朽有失遠迎……。」一位身著壽錦長衫、鬚眉頭髮皆白的耄耋老叟拄著龍頭拐杖,在左右兩位丫鬟的扶持下,邁下青石階梯,朝客人迎來。
「老人家,請受中正一拜!」蔣介石站在天井邊迴廊上,對著迎面而來的老叟作揖而拜,同來之人也對老人拱手作禮。
「唉呀呀!快快起身。」老人伸手扶起委員長,驚詫道:「你……你就是國民政府的蔣委員長?」
「老人家,我便是中正,今日特地前來看望您老的。」
「呵……?這……快請到大堂喝茶!」老叟指著建於下來時的高台上的屋宇說,「上面坐著慢慢聊。」
「老人家請!」蔣介石欠身說,眾人隨著老叟轉過迴廊,登上正對大門的石梯。
這是一座勢如廟宇的兩層大殿,斗拱交錯,青碧琉璃瓦蓋頂,像是一座佛殿。前面並排有十根粗圓柱支撐屋樓,每根木柱上都雕刻著鳥獸圖案。門窗楹木上鏤空雕刻著花枝,進入寬敞的大堂內,應請落坐。
蔣介石與老叟坐於中堂山水畫下方,黑木茶几兩旁的太師椅上,其餘人等依次坐在下首兩旁,丫鬟奉上熱茶後退出。
「委員長親臨寒舍,令老朽受寵若驚,不知……。」老人拱手相問。
「令曾祖可是姓張名履謙?」蔣介石吹了吹鮮燙的茶水,放下杯子問。
「正是老朽之曾祖,這……。」
「這就對了也!張老太爺可知貴曾祖履謙留書之後的去向?」委員長和藹地問。
張老太爺聞言一驚,起身離座,望著蔣介石說:「曾祖留書離家之事,只有家中極少數人知道,也無外傳之理,委員長怎知張家之秘事?難道曾祖與……。這怎麼可能!」
「張老太爺請坐,聽中正言之。」見其落座後,蔣介石便把師傅與張履謙之道緣講述了一遍,當然隱去了一些靈異的驚人之事。只說其曾祖與己師道緣深厚,同修道術,得以延年長壽,後同隱深山而不知其果也。
蔣介石的一番話,直聽得老人唏噓不已。在眾人的勸慰下,情緒稍穩,拄著龍頭拐杖站起身來,說:「唉~,這大堂兩側各有一廳,左側供有高祖和履謙曾祖的塑像,請委員長與諸位隨老朽來!」
眾人起身,跟隨張老太爺移步大堂左側,進一拱形圓門,只見兩座容顏端莊、慈祥可親的塑像立於供台之上。
「左邊為張氏高祖,右邊即是履謙曾祖之像也。」張老太爺說。
「師伯,中正奉師命前來拜訪張氏後裔……。」委員長說完,從供桌上拿起幾柱香,在燃燒著的蠟燭上點燃,給兩尊塑像上了香。潤琨等人也分別敬上香火,致禮後返回大堂品茶。
眾人都讚嘆道法的神奇高深,舒允激動地說:「我將來若有時間,也要修習道法,長生不老,或可成仙。」
道姑妙玉笑道:「修煉道術者若要成仙,一看根基,二看恆心,三看道緣,缺一不可也,並非任何人都能得道成仙的。」
「小小年紀,應多求學識,為國出力。國不強,將為敵侵擾。國不存,有何洞府靜地修仙煉道?」蔣介石說。
「委員長所言極是,我等後生將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建設出力。」潤琨趕緊說到。
蔣介石又詢問了張氏家族目前的各方面情形,讚譽張老太爺的持家之道,使張氏子孫保持了忠、孝、廉、潔,淳樸厚道的作風。
「張氏家族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望張老太爺教育後代,繼續發揚傳統,將祖先艱苦創業的精神傳承下去。為民族振興出力,報效國家。」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3s 3.63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