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江口回到廣州後,周士相立即著手進行整軍,首先便是令各部統計兵馬,計有兵21500人,青壯民夫14000人。其中降兵人數為10600人,後備兵連同輜重營兵5500人,原屬太平軍步軍左右二營、新兵營戰兵為5000人左右。
在回廣州的路上,周士相已經想好如何整軍擴軍,他意將太平軍設立為四鎮,從各部中挑選精兵編入第一、第二鎮,剩餘編為第三鎮,餘下則為第四鎮。
一鎮編制具體為:20兵為一伍,設伍正一名、銜小旗;3伍為一隊,設隊正一名、銜總旗官;一隊所轄3伍分別以甲乙丙命名,隊正又設直屬兵十員,掌扈衛、旗鼓號令事,另設伙兵5員,故一隊兵額為75人;3隊為一衛,設衛尉一名,銜百戶,衛下所轄隊以甲乙丙名之,衛正又有直屬兵20員,稱之為衛兵,掌扈衛、旗鼓號令事,故一衛兵額245人.
3衛為一營,設營尉一名,銜千戶。營下所轄衛以甲乙丙名之,營尉下設直屬兵40員,稱營兵,掌扈衛、旗鼓號令事,故一營兵額775人;3營為一旅,設旅校一名,銜指揮同知;營以甲乙丙名之,旅尉下設直屬兵100員,稱旅兵,掌扈衛、旗鼓事;故一營兵額2425人。
3旅為一鎮,設鎮將一名,銜為指揮使。鎮下轄旅以甲乙丙名之,鎮將下設直屬兵300員,又稱鎮兵,掌扈衛、旗鼓號令事;故一鎮兵7575人。
此次改編大體亦同香山成軍時制,不過旅帥、師帥改為旅校、鎮將,營官稱營尉,衛官稱衛尉。每隊設隊副2名,為小旗銜,其中一人為安軍小使;每衛設副衛尉2名,為試百戶銜。其中一人為安軍中使;每營設副營尉2名,為百戶銜,其中一人為安軍大使;每旅設副校2名,為千戶銜。其中一人為安軍使;鎮將下設副將2名,指揮同知銜,安軍使由鎮將親領。
鎮將暫擬等同總兵官,旅校等同參將,營尉等同游擊。衛尉等同千總,隊正等同把總。正式任命待報請永曆朝廷後方能落實,周士相眼下只能以自己廣州總兵官名義權知任事。
老卒善戰者,稱銳兵;新入軍者,稱選兵;又有在鄉待選者(保安隊),稱備兵。太平軍制,以銳兵、選兵為正兵,其額有缺者,以備兵補之,備兵入營。則為選兵。
步軍四鎮之外再設馬兵一旅,稱騎兵旅,其旅建制等同步軍一鎮。官兵名額亦同,一旅兵為2425人;旅校不設直屬兵,兵員亦有銳兵、選兵之分。
再設炮兵一營,營制等同步軍一鎮,官兵名額5000人,兵分正炮手、副炮手、輔炮手,等同銳兵、選兵、備兵。正炮手操炮,副炮手架炮。輔炮手運炮。
四鎮步軍、馬軍一旅編成後,即由第一鎮進駐清遠,第二鎮駐廣州,第三鎮駐增城。第四鎮駐香山,馬軍一旅和炮營都駐廣州。於城外越秀山下設廣州大營。
鎮將人選別分是第一鎮葛義,第二鎮鐵毅,第三鎮蔣和,第四鎮邵九公。騎兵旅由邵成國掌總,滿州人蘇納掌副。炮營鎮將齊豪擔任。
第一鎮和第二鎮從太平軍和降兵中挑選精銳組成。也是太平軍四鎮最能打的兩鎮,對這兩鎮的要求,周士相只有一個,戰鬥力絕對不能低,因為要隨時拉出去和清軍見仗。因此這兩鎮的鎮將人選他選了葛義和鐵毅,此二人皆是勇猛之人,適合衝鋒陷陣。禿子蔣和也是勇將,可匪氣比葛義還要重,且愛喝酒,周士相怕他喝酒誤事,因此只將第三鎮給他。邵九公忠誠足夠,卻無勇猛之風,做事顧頭顧尾,不敢豁下心去拼,屬持重型,因此周士相將第四鎮給他。
第一、第二鎮是今後和清軍作戰的主要力量,第三、第四鎮則是穩定後方,如此鎮將人選自然有所區別。炮鎮為攻擊力量,戰時隨同第一鎮、第二鎮活動。周士相擬日後炮兵規模擴大後,即在每鎮軍下設炮旅,以加強步軍鎮的火力攻擊。
靖南藩下漢軍和平南藩下漢軍一半都選入第一鎮,鎮將以下軍官任命是相互挾制,如平南藩下降將任靖南藩下降兵的隊正、衛尉,同樣靖南藩下降將任平南藩下降兵的隊正、衛尉。原先兩藩麾下將領協領以上軍官全部被發落到兵備講武堂充教官,或是改為文官,只低級武官得以任職。這兩鎮軍官的任命營尉以上軍官多是太平軍出身,營尉以下降將占了一半多。
原先在香山永樂鄉的水營也調至廣州,在珠江原清軍水師駐地長洲島設太平軍水營,此地即幾百年後黃埔軍校所在地。
水營兵額暫定為5000人,不過因水營缺少戰船,短時間無法承擔作戰任務,故周士相請凌海將軍陳奇策調遣所部水師戰船一部移至長洲島,確保珠江為明軍所有。同時為陳奇策這部水師提供糧草供應,並遣人向他們學習水師戰法。
已和朱統占有肇慶的陳奇策爽快答應周士相請求,派偏將鄭成魁領40餘艘戰船進駐長洲島,並送給太平軍12艘戰船。此舉讓周士相大喜過望,12艘戰船雖然很少,但卻意味著水營不再是內河水師,而是能夠在珠江上甚至獅子洋上行動的「海軍」了。
水營鎮將由周士相親領,他給宋襄公壓了任務,讓他無論如何也在一年以內建好太平軍的造船廠,最遲兩年內太平軍必須能夠有自己造出的戰船下水。強大的鄭氏水師一直是周士相所眼紅,所妒忌的對象,奈何水師太吃銀子,也太耗精力和時間,且眼下還不是決定戰場的力量,故周士相只能先行發展步軍,待取得南方數省或江南全部以後,方再著手進行「海軍」。
周士相於廣州平南王府成立軍帥府,設親兵,選全軍身高1米七以上銳兵充任,選800,制鐵甲,號鐵人衛。鐵人衛指揮由瞎子李擔任,職同參將銜。
軍帥府設軍、民兩部,軍部由趙四海負責,民部由宋襄公負責,同時宋襄公亦兼廣東布政使,當然,這個任命沒有得到永曆朝廷的背書,乃是周士相自行所為。按制,他無法自行任命官員,況一省布政使。再者,欽州有總督衙門,高州又有四府巡撫,無論怎麼排,也輪不到周士相把控廣東布政使司衙門。
鑑於太平軍識字率太低,短時間又不可能組織全軍來一次「掃盲」運動,因此在邵九公等人的建議下,周士相於原靖南將軍府建兵備講習所,各鎮伍長以上軍官要輪批分批入堂教學,學制三月,主學由他仿前世軍隊操典改編而成的《太平軍步軍操典》,該操典只涉及初步軍隊整訓、操練、旗號鼓事等。
四鎮一旅兩營編制定下後,即由軍帥府主持調兵成建事。一時間,廣州附近到處是兵馬調動,往東的往東,往西的往西,鬧哄哄,直用了七八天時間才將各部集結到位,上下軍官也落實明確。此期間,周士相很少睡覺,瞪著紅眼聽取各部匯報,唯恐調動期間有降兵作亂。
軍隊編制落實後,周士相又定軍餉。銳兵定軍餉月銀1銀,家眷由太平軍公庫供養;選兵不定月銀,家眷由太平軍公庫供養;備兵無餉銀可領,不過其訓練期間武器裝備由太平軍撥給,訓練期間家中農田也由各村公所組織人手幫助耕種,以減輕其家庭負擔。
軍官餉銀伍正2兩一月,年24兩,隊正以上者依次提百分之二十。作戰有功者,無論官兵可另獲賞賜,或銀,或糧,或物,或土地。
各鎮成立後,周士相即叫宋襄公大開公庫犒賞三軍將士,並且主持實際控制區內的土地整並。
廣州城中的漢軍家眷被分成三批安置,一批撥入前山寨,一批撥入仁厚鄉,一批安置在番禺。這些漢軍家眷在當地安置後,由當地劃撥土地供他們耕種,同太平軍老營一樣,也是分別設村管治。太平軍只提供他們初期生活所需和農具、種子,一切需自食其力,待其男人在軍中服役滿三年後才可享受太平軍家眷的待遇。
4000多滿州婦人也被從廣州城中趕出安置在香山,由當地鄉、村公所為他們擇配夫家,同漢軍家眷一樣自食其力。這些滿州婦人在廣州時沒有得到城內百姓的太平軍將士的青睞,送到鄉下後卻成了搶手貨,不到一個月就被當地男子分搶一空。
宋襄公任廣東布政使,降官王章鈞布政使司右參政,左清為左參政。廣州知府由廖瑞祥接任,他的香山知縣則給了尚未回來的龍眼鄉鹽課大使郭紹。從台山回來的徐應元則在軍帥府得了個參議位置。
廣東布政使司衙門現在只有一件大事辦,那就是落實太平軍實際控制區域內的鄉、村公所組建,將所有的人力和資源都有效整合起來。各駐地的太平軍除了抓緊操練外,也有一件事要辦,那就是剿匪。(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3s 3.65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