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按理說,多鐸軍隊是明軍的兩倍,他幾乎把除要駐守當地的兵力之外,所有人都帶來部署這次伏擊了,勝利是唾手可得的。筆神閣 m.bishenge。com
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伏擊中最不安定因素,會出現在一個女子身上。
吳小妹。
或許是少女離家的愁緒,或許是任性。
吳小妹突然與周思敏聯袂攔住陳勝,要回吳莊一趟看看。
如果換了別人,開玩笑,陳勝早大嘴巴子招呼過去了。
今日可不是普通行軍,而是突圍,況且有朝廷上百官員和家眷同行,稍有閃失,這罪過可不小。
可面對這二女,陳勝不敢,借他兩膽子也不敢。
陳勝好聲相勸,二女卻堅持己見,提出只要派少量人護送她們去吳莊,大軍只管按原計劃行軍,她們到過吳莊之後,會自己追上大部隊。
可陳勝哪敢同意?
這二女一個是主公妹妹,一個是主母,還懷著身孕。
無奈之下,陳勝只能去請示朱媺娖。
陳勝原是想讓朱媺娖以監國的身份去威壓二女,可陳勝沒想到,朱媺娖才聽聞此事之後,竟下令同意二女回吳莊探視,不僅如此,朱媺娖還要同行。
這個結果讓陳勝目瞪口呆,可監國諭令,不得不從。
於是陳勝想了個折中之策,那就是大軍暫時駐足,原地休息半個時辰。
然後派一營士兵護送三女前往吳莊。
十幾里的路程,只要不逗留時間太多,往返半個時辰也差不多夠了。
這對於陳勝是個小意外,對多鐸就是一個天大的意外了。
多鐸見明軍無故突然駐足不前,第一想到的就是伏兵暴露了,明軍有了警惕,所以紮營不前了。
這個認識,讓多鐸不得不改變原定計劃。
打不成伏擊,那就只能野戰了。
於是,二萬清軍伏兵驟然暴起,向數里外的明軍發起了進攻。
蒼天眷顧,數里外的明軍,有了足夠的時間應對清軍這場突擊。
清軍只有少量騎兵,大部分的騎兵被派往博洛部。
所以,清軍要經過數里路的衝鋒,這個路程所需的時間不短,至少要一刻鐘。
一刻鐘的時間足夠明軍做出應對防禦了。
伏擊戰由此變成了一場野戰。
可形勢依舊對明軍不利,首先是兵力,清軍是明軍的兩倍,其次,明軍需要守護數百官員及家眷。
陳勝情急之下,建議朱媺娖帶官員及家眷避往吳莊。
朱媺娖本就要和吳小妹二女去吳莊的,自然一口答應。
於是陳勝派出一支三百騎兵,護送朱媺娖和一眾人等轉向吳莊。
命餘下騎兵,先行迎敵,自己則率明軍步兵,跟隨騎兵後面反衝鋒。
用意在於阻止清軍對去往吳莊的君臣朝廷截殺。
這個決定,讓朱媺娖等人順利離開了戰場,明軍終於可以放開手腳與清軍拼殺了。
由於大部分騎兵都被吳爭帶走了,陳勝麾下只有八百騎兵,除了分去三百護送朱媺娖一行,就只有五百騎兵。
五百騎兵在這樣規模的戰鬥中,其作用不大,但對於暫時遏制清軍的衝鋒勢頭,還是有用的。
清軍半路就被五百騎兵迎面撞上了。
可清軍本是打算伏擊,自然在武器上作了準備。
應對騎兵的長槍、鉤鐮準備了不少,所以明軍騎兵雖然達到了遲滯清軍衝鋒的目的,但此舉的結果就是令這五百騎兵全軍復沒,就如同一塊石頭扔進了汪洋大海中一般。
但他們所產生的作用也不容低估,一是遲滯了清軍的衝鋒勢頭,二是給了陳勝率軍順利補位的契機。
可以想像,兩軍迎面撞上,一方是有備而發,步兵線平整齊推,另一面卻是呈現三角形,這種陣型上的差距足以引發三角一方的潰亂。
而五百騎兵,以他們的全軍覆沒,換得了陳勝在衝鋒中部署防線的時間。
兩軍如同兩道翻滾的波浪,迎面撞上,迸得水花四濺。
防線的整固和齊整,使得明軍在接觸的一瞬間,頂住了清軍的進攻。
雖然清軍有二萬人,但這二萬人不可能在官道上鋪開,加上兩側田地,也不夠。
也就是說,兩軍的接觸面,僅僅可以擠滿數千人。
要等這數千人一邊消耗,一邊後續補上,直到一方潰敗,或者一方後續無人,才能分出勝負。
這需要時間,不短的時間。
其實從戰略方面來說,多鐸已經失敗了。
因為這種消耗戰,對他來說,是不希望看見的。
他最初想的是伏擊,以最少的代價換得最大的收益。
可現在,明顯已經反其道而行了。
多鐸並不後悔進攻,因為紹興府君臣上百人,依舊對他是一種誘惑。
當他看到明軍不畏生死的反衝鋒,嘴角露出了一絲得意和譏諷,這個現象恰好證實了他的判斷,明廷君臣十有八九就在這一路人馬之中,往三界方向吳爭一行,應該只是障眼法。
多鐸並不擔憂博洛所部,一來博洛帶去的是八旗騎兵,戰力遠勝天吳爭那支才組建一年的騎兵,二來博洛本人身經百戰,足以應付各種突變情況。
多鐸手一招,隨即傳令下去,命分出一支偏師,去截住明軍那支小分隊。
……。
三界以東的官道,硝煙還未散盡。
無數的戰馬、人體的殘軀,都在表明這處曾經有如一場煉獄。
可這場戰鬥開始得突然,結束得太快。
幾乎就在一轉眼之間,曾經集結的兩方一萬多大軍,瞬間消失的乾乾淨淨。
吳爭沒有下令追擊,實在是出於無奈。
按常理,象這種態勢,清軍撤退得慌亂,明軍只要追擊,戰果就會擴大,當然,前提是不能追得太遠。
因為清軍雖然撤退,但非潰敗,象這種馬背上的好手,只要馳出十餘里,便能慢慢調整好隊形和士氣。
但適當的追擊,有助於明軍控制這場戰鬥的節奏,掌握戰場主動,等於掌握了勝利。
可惜吳爭心憂隨陳勝同行的朝廷君臣和他的親人,只能放棄追擊。
但由此也給了明軍轉向的充足時間,就算清軍在二十里外整肅完畢,要再返回來追擊吳爭所部,那一來一去就是四、五十里。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57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