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ps:感謝書友「沒啥好看的書」投的月票。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他們原本已經嚎哭、惡罵許久了的。
現在,他們帶著譏諷地聲調嘶聲音罵道:「狼子野心,天人共見。老天有眼啊,吳爭,你該下地獄……!」
隨著他們的罵聲,那些被捆綁按壓跪地的待刑人,那掙扎鼓譟起來,一時間場面開始失控。
吳爭看著馬士英的眼神越來越陰冷。
馬士英這時也回味過來,趕忙道:「殿下息怒,且等長平公主到了,再作決定,臣死不足惜,可此事事關重大,須有長平公主解釋,方可服人心。」
吳爭強按著心頭的怒意,沒有開口。
他已經意識到了,朱媺娖救人,於是以封王為代價,換取自己對眾人的網開一面。
同時向世人展現自己的意圖,將自己逼在半空,坐實自己的「狼子野心」。
這樣一來,世人都會唾棄自己的品性,那麼就算自己以後掌控朝堂大權,也恐怕難服人心。
這個想法,讓吳爭心中悚然,同時對朱媺娖有了遷怒。
這女人,越來越精通正治了。
可吳爭更恨的還是馬士英,就這麼一轉眼,他就投向了朱媺娖。
這等縝密的謀劃,朱媺娖肯定想不出來,其出處必定是馬士英獻計。
城上眾人的眼神和城下的鼓譟,讓吳爭的頭一下子一個比兩個還大。
讓吳爭有一種想從城上跳下去的衝動。
好在,朱媺娖車駕,終於到了。
讓吳爭更加震驚的是,隨著朱媺娖的現身,吳小妹、周思敏二女也跟隨朱媺娖從車駕上現身。
吳爭心裡「咯噔」一聲,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死局。
馬士英果然深諳權爭之道,他這招太狠了,將自己逼到了牆角,投鼠忌器,連反擊都不能。
在一片覲見殿下聲中,吳爭強按著心中的憤怒,向朱媺娖行人臣大禮。
「臣靖海候吳爭,參見監國殿下。」
吳爭依舊稱朱媺娖為監國,因為淳安鎮政變,吳爭不承認。
隨著吳爭躬身大禮,朱媺娖卻做了更令人驚愕的舉動。
她緊上前幾步,伸右手攙扶吳爭道:「王兄不必多禮。」
王兄?!
這個稱呼,簡直跌碎了所有人的眼鏡。
也坐實了馬士英之前的言行是正確的。
這不僅讓吳爭愕然,連城樓下錢肅樂、陳子龍等人也錯愕起來。
陳子龍大喊道:「公主殿下,莫要信口開河。吳爭乃紹興府人士,家中有父在世,戶籍可查,怎可讓殿下以王兄相稱?」
城下一片混亂,無數人在指責朱媺娖的糊塗和昏饋言行。
而這時,更讓人意外的是,隨著朱媺娖前來的人中,走了一人,正是時任都御史的張煌言。
「臣張煌言拜見殿下!」
「臣等拜見殿下!」隨著張煌言的見禮,他身後數十官員齊齊見禮。
這使得場面更加混亂起來。
錢肅樂大罵道:「張蒼水,想不到你竟也附逆?為了權勢,竟指鹿為馬,你可對得起良心?可對得起為國捐軀的張公(張國維)?」
張煌言一聲不吭,沒有理會錢肅樂的喝罵。
朱媺娖放開吳爭的臂彎,在吳爭錯愕的眼神下,走到牆垛前。
「諸公,本宮查實,靖海候吳爭乃宗室近支,惠宗後裔。」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
惠宗,朱允炆,建文朝皇帝,太祖的嫡孫,在位不足五年,而後就是靖難之役,被親叔篡了位,逃出宮城,下落不明。
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的臣民來說,只是個符號,沒有太多的情感存在。
但有一點,如果長平公主說的是真,那麼吳爭,做為大明宗室的身份,是勿容置疑的。
所以,這個消息,對於反對吳爭擁立長平公主繼續執掌朝廷的所有官員、文人來說,就如同一個晴天霹靂。
因為他們瞬間就意識到,如果承認了吳爭的身份,那麼自己不但敗了,還喪失了自詡為大義、正朔的根基。反對長平公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比長平公主更具威脅,甚至威脅更勝十倍百倍的目標,出現了——吳爭是男丁。
就連吳爭自己也傻眼了,他心中震驚地看向吳小妹。
在這一刻,他的腦中亂成了一團漿糊。
可吳小妹自始至終地低著頭,眼神不與吳爭對視。
「荒唐!」陳子龍厲聲喊道,「惠宗是廢帝,就算是惠宗後裔,也無資格封王稱殿下。」
張煌言上前一步反駁道:「臥子先生所言謬誤,成祖登基之後,為惠宗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直至弘光朝,惠宗。臥子先生言中廢帝二字,不知從何說起?」
陳子龍一時為之語塞。
這事吧,誰都心裡清楚,可心裡清楚和事實是兩回事。
況且大明宗親的封爵是世襲的,特別是宗室近支,以王爵一脈相承,除非有叛亂、謀反等不赦之罪,被削去爵位,否則王爵封號將一代代傳下去。它不象明以前的朝代,爵位每傳一代,就會被降一等。
這得益於太祖朱元璋對後代的眷顧,為了讓後代能平平安安、富足優渥地生活,朱元璋雖然斷了宗室讀書成才之路,但對於物資上有著著重的傾斜。
所以,如果按朱允炆一脈來推算,吳爭做為惠宗後裔承嗣,他的身份稱殿下,是理所應當的。
哪怕朱允炆是廢帝,但他終究做了大明五年的皇帝。
連朱棣都沒有將朱允炆定為廢帝,那麼就算此時是大明朝未亡之時,崇禎依舊在位,也不敢公開廢黜或者加害。
只能以朱允炆一脈承嗣來定性吳爭的身份爭議。
當然,崇禎如果覺得吳爭的存在,影響到了朝野安定,威脅到了他的統治,也可暗暗下黑手,除去吳爭,但這絕不能在明面上做。
因為祖宗律法這四個字,一直是限制大明君權,被朝中清流用濫了的最有效的方法。
而從血脈遠近而言,朱允炆一脈,更不比朱以海遜色。
由此產生的後果是,吳爭將成為被擁立的最佳人選,而這些文人等於自己扇著自己的耳光,然後還不得不重新拜倒在吳爭腳下,誓言效忠,如果不效忠,那麼他們所自詡的忠誠和大義,還有口口聲聲的正朔,就是被撕碎了的遮羞布,一文不值。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7s 3.62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