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東面戰場的局勢,逐漸明朗。一窩蟻 www.yiwoyi.com
雖然岳樂所率清軍與北伐軍相峙於黃河沒線。
岳樂雖有心將北伐軍趕回黃河以南,但因西路大軍在鳳陽府大敗,岳樂也不敢再冒險了。
這就使得奉命由江都及周邊北趕的第一軍,有了足夠的時間,與魯之域吳淞衛、池二憨部會師。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備日趨完善。
有道是萬事俱備,唯缺東風了。
而吳爭在杭州府的隱而不發,讓事態漸漸平息,極大地保證了戰備後勤,按計劃順利地推進。
民眾的注意力逐漸被即將到來的勝利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這場戰爭。
吳爭的目光開始向西轉移,那兒有著華夏最廣闊的土地,更有一個必須除之的人……吳三桂!
……。
雲華閣。
小樓六角飛檐,高三層,傍西湖而建。
它屬於西湖山莊的一部分。
原本是朱媺娖的大長公主府。
此時站在雲華閣的頂層,迎著湖風,望著鱗鱗波光的西湖。
自有百般滋味在心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佳人已去,逝者不可追!
宋安在吳爭背後,輕聲稟報道:「從汝州府傳來的消息,晉王已經就任永曆朝監國位。」
吳爭微微點頭,這是題中之意,永曆朝遠在雲貴,就算是自己將永曆帝血詔公之於眾,亦是鞭長莫及。
反而,無數人會因為希望破滅,而引發不可測的禍亂。
只有李定國接任監國位,才可以迅速團結起永曆朝各方勢力,畢竟,晉王在之前,實權已經相當於不加冠冕的監國了。
所以,接任監國位並不突兀。
「只是……。」宋安欲言又止。
吳爭輕輕嘆息一聲,轉過頭來,「小安,你我之間的情份,已經淺薄到話都不敢說了嗎?」
宋安跪下,輕泣道:「是我辦事不力,禍及老爺……更因我有不務實的綺念,才給了陳賊可趁之機……!」
吳爭伸手,拉起宋安,「這麼多年了,還動不動就跪?」
「這事怪不到你。」吳爭和聲道,「人嘛,心中總會有些貪念,而且這貪念會隨著地位的提高而不斷增加……可心裡想是一回事,去做是另一回事……都說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聖人,你家少爺這點心胸總還是有的……你啊,錯在於太不信你家少爺了……還跑去我爹那哭訴……道少爺我不知道嗎?」
宋安臉赫地低著嘟噥道:「我……我這不是怕少爺誤會嘛……。」
「那現在呢?」
「現在……。」宋安抬起頭來,眼神清澈地對視著吳爭,「都……過去了!」
「好了。」吳爭滿意地點點頭道,「收拾起心情,咱還有大事要辦……說吧,什麼事讓你吞吞吐吐的?」
宋安答道:「是……按理說,晉王率軍至汝州府,攻略洛陽之後,該向西進軍才是。」
吳爭「唔」了一聲,「清廷這些年雖然將兵力向東收縮,可西北方向,仍滯留了大量零散的軍隊……晉王此去,正是清剿殘敵……怎麼,有什麼不對嗎?」
「倒也沒什麼不對的……。」宋安思忖道,「只是晉王大軍在洛陽滯留時間……有些過長了吧,感覺是不想西進的意思……。」
吳爭聞聽,疑惑地看向宋安,「你人不在洛陽,自知晉王作何想法……說吧,是不是李過派人給你送信了?」
宋安忙道:「李國公也是沒有確鑿證據,只是心中懷疑……這才沒有向王爺稟報,只是怕有閃失,就送信給我,希望長林衛能偵知洛陽發生了何事,使得晉王滯留多日,沒有行動?」
吳爭聞聽,心頭突地一跳,問道:「李過現在何處?」
「李李萬才率軍已至滎陽附近……離洛陽也就兩天的路程。」
吳爭點點頭,沉默了一會,「晉王滯留洛陽……多久了?」
「若是按大西軍前鋒算,已經過了十日之久。」
十日?
這確實是久了些,按吳爭之前與李定國的商議,李定國應該早就率軍西向,此時前鋒兵鋒應至陝州一線才是。
宋安見吳爭沉默,輕聲道:「會不會是……軍中出了問題,亦或者是永曆朝堂對晉王西進有異議?」
吳爭微微搖頭,「永曆朝堂應該不會出問題……它遠在數千里之外,豈能左右得了晉王?晉王早在永曆帝活著時,就已經大權在握……不至於!再則說了,如今大西軍西進的糧餉,皆有我朝來提供,永曆朝堂也無法拖滯大西軍西進啊!」
「那……難道真是軍中出了問題?」宋安有些急了,「晉王與少爺的關係,想來不會因別的事而毀諾……!」
吳爭心裡突然一跳,這次他想到了一事,急喝道:「糟糕!」
宋安茫然問道:「少爺想到了什麼?」
吳爭不答反問,「新附的吳三桂所部,可有異動?」
宋安這時也急了起來,「……這……這事我還得回去查查!」
「快去!」吳爭是真急了,「不,我和你一同回去!」
……。
回到小樓。
果然,已經有消息送來。
原本隨大西軍行軍的原吳三桂所部,在過了汝州之後,有八千騎兵在登封滯留下來了。
就洛陽而言,登封在西南,這與李定國要去的目的地,正好南轅北轍。
吳爭隱隱猜到了一絲不尋常了。
「小安,你立即傳信李過,率廣信衛趕往偃師,然後,親自去見晉王……記住,必須見到晉王本人!」
「是!」
……。
洛陽城內,往日繁華的古都,此時顯得一片凋零。
這十年間,洛陽城戰火不斷,先是大西、大順軍造反,後有明軍剿亂,到最後,韃子兵再來一場洗劫。
可謂是城頭常換大王旗啊!
連年的征戰,導致滿城破敗,人煙稀少。
更加不堪的,應該是原本該最莊重的府衙,此時也是破敗地慘不忍睹。
不過這破敗,還真不是韃子造的孽,是當年張獻忠造反,只要是沿路官府,皆砸個稀巴爛,凡是官員、宗室,被殺乾淨了事。
之後就一直沒有得到修繕。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