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朱以海的這道命令,使得總共就二十多人的朝堂,迅速分成兩派對立。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支持朱以海轉進的贊成派和以張國維等人為首的反對派。
僵持之下,朱以海很快抓住了關鍵之處,那就是軍隊。
這個世道,官位已經壓不住人心了,說了算的是拳頭。
這就有了朱以海急召魏文遠、廖仲平、吳爭三人的諭令。
「臣等參見監國殿下。」
「孤聽聞三界之戰大捷,將士用命,浴血奮戰,擊退凶頑,孤心甚慰。」朱以海笑容滿面。
大捷?!
堂內之人,從上至下,誰不知道此戰的真實情況?
可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
其實也無從反駁。
朱以海說得對,將士用命,浴血奮戰,擊退凶頑。這三點都對。
那麼自然就是大捷。
「孤之前說過,絕不吝惜封賞有功之臣。來呀,宣讀冊封諭令。」
於是,在吳爭目瞪口呆之下,魏文遠被授上騎都尉武勛(正四品),吳爭和廖仲平被授驍騎尉武勛(正五品)。
「據來年開春只有短短四、五個月光陰,敵軍眼看要大舉南下,朝廷地少人稀,兵力捉襟見肘。孤深感國事危難,打算轉進舟山,與肅虜伯會師一處,共同抗清。正與朝堂諸公商議,三位愛卿來得正是時候,不妨也講講你們心中所思所想。」
魏文遠、廖仲平、吳爭三人面面相覷。
吳爭突然懂了,授封武勛不是賞功,而是先給顆甜棗,讓三人支持他、跟著他轉進。
魏文遠首先不同意了。
「臣以為三界之戰,還有可為。監國殿下不妨再留下……看看?」
魏文遠是王之仁的心腹,這事原本不容他置喙。
可魏文遠很清楚,王之仁是絕對不會同意此事的。
在監國麾下,王之仁是興國公,可去了舟山,託庇於肅虜伯麾下,他成什麼了?
說難聽點,那還不如自立呢!
聽魏文遠這麼一說,朱以海的臉色不好看了。
君上不樂意了,自然有訕媚之臣迎合上意。
戶部尚書董應第上前道:「朝廷安則天下安,監國安則朝廷安。敵軍兵鋒已至紹興府,監國殿下豈能身處險境?為社稷計,監國理應轉進舟山。」
這時,一個滿臉絡腮鬍須的半老官員上前道:「肅虜伯、舟山總兵黃斌卿乃隆武朝冊封,奉隆武朝為正朔,董尚書莫非不知情?你蠱惑殿下前往舟山,安得是何居心?」
又一個中年清瘦官員上前附和道:「就算舟山願意接受殿下和朝廷,可誰能保證,黃斌卿不會效仿曹孟德,行挾天子以令諸候之事?到時,堂中諸公,是奉監國為主,還是改投黃斌卿?」
二人話鋒犀利,讓人聽了有拍案叫絕之暢快。
吳爭從沒見過二人,心中奇怪,於是悄悄移後一步,對邊上張煌言低聲道:「玄著兄,這二位是。」
張煌言低聲答道:「前者兵部右侍郎熊汝霖,後者兵部左侍郎孫嘉績。之前奉監國之命,前往海寧等縣招募新兵,故你未曾見過。」
吳爭臉色大變,又是兩位抗清名臣啊。
熊汝霖,崇禎四年進士,授福建同安知縣。後因屢屢上書諫諍,猛烈抨擊朝政。崇禎帝便藉故將他降為福建按察司照磨(科舉考試時驗卷的小官員)。
崇禎十七年(1644),南明弘光朝再次起用熊汝霖,熊汝霖不計前嫌,憤然抗清。
他聯合孫嘉績在餘姚縣城起兵反清,率千人至海寧,招募兵員,萬人響應,號稱「熊軍」。後與錢肅樂等人迎魯王朱以海於紹興監國。
因功擢升兵部右侍郎,授東閣大學士。
可等方國安、王之仁率兵投效朱以海後,熊汝霖、孫嘉績、錢肅樂手中的兵員皆被方國安、王之仁吞併,這才有了錢塘江東岸方國安三萬明軍,和定海王之仁部。
這邊吳爭在感慨,那邊已經爭得面紅耳赤。
廖仲平是朱以海的心腹,可此時他卻不說話。
心中稍有良知之人,都知道這個時候朱以海一退,那麼浙東將人心立散。
朱以海很憤怒,他發覺擁護他的人數遠遜於反對他的人數。
於是將目光投向吳爭這個他既愛又恨的混小子。
希望吳爭為他一挽狂瀾。
「吳千戶,以你之見,朝廷是否該向舟山轉進?」
被朱以海這麼一問,爭吵聲停止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吳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年輕身上。
看著朱以海「深情款款」的目光,吳爭心中一聲嘆息。
其實到現在,吳爭依舊認為朱以海不是個壞人,他依舊記著初到紹興府,朱以海給的那二千兩銀子。
據吳爭有限的歷史記憶,吳爭知道朱以海至死沒有投敵,只是因為他的懦弱和善變,錯失了北伐的良機。
其實人思安,並沒有錯。
怕死也不是錯。
朱以海只要不投敵,安心做個王爺,沒有人會指責他。
世間除了黑和白,之間還有灰。
黑白之間若沒有了灰來過渡,就會生硬,不自然。
所以,人怕死也好、懦弱也罷,都不是錯,更不是罪過。
可朱以海既然坐上了監國之位,那就不能只做到不投敵。
身在其位,當謀其政。
朱以海,不合適!
吳爭面對著眾目睽睽,開口了。
「臣以為監國殿下轉進之言在理!」
此言一出,滿堂譁然,朱以海滿臉笑容洋溢。
「朝廷不能置於危境,如果朝廷沒了,誰來號令天下抗清?」
朱以海用手指點點吳爭,正要開口誇讚。
但吳爭語氣變得很快,「只是臣以為,此時不是轉進的最好時機!」
朱以海的笑容僵硬在了臉上。
「首先,進入紹興府的韃子所余不足千人,我軍可以設法徹底殲滅他們。其次,就算要轉進,也須得舟山肯接納我等才是。否則貿然前往,萬一對方不接納,豈不熱臉貼了冷屁股?到時諸公的顏面何在,殿下顏面,朝廷顏面何在?最後,請殿下放心,臣與魏鎮撫、廖千戶已經商議定下了殲敵之策,進入紹興府的這股敵軍,絕不會進入會稽。」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54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