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這樣的逆風仗,不是不能打。
筆硯閣 www。
biyange。
com 更多好看小說 自古以來,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戰例多了去了。
再不成,背水一戰,也有哀兵必勝的說法。
但打,就需要將士用命,血戰,九死一生。
原本這些士兵,確實已經決定,追隨王朝先反叛降清的,他們願意戰,為王朝先、也為自己活命和被許諾的前程而戰。
可之前那一幕,讓他們認為,自己不過是顆隨意捨棄的棋子。
為何戰? 為誰戰? 他們於是想到,自己只是脅從,並非主謀。
為這樣的主將效死,還不如給自己留條活路,誰的命,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不是? 所以,降,自己有活路,反抗,自己死路一條。
為,何,要,戰? 王朝先驚駭地發現,自己的命令已經不起作用。
士兵們開始向船艙聚來。
在最後的一瞬間,王朝先看到了,桅杆上的瞭望哨,掛出了……白旗。
完了!這是王朝先被湧來的士兵制伏時,心裡發出的哀嘆。
……。
此時的吳爭,注意力已經轉移了。
轉移到反制和報復。
長江南岸,只要自己內部不亂,所有來犯之敵,那等於是自找死路。
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大將軍府早就被西、南、北三面虎視眈眈的清軍給滅了 在最初的慌亂之後,吳爭想明白了這點。
於是,他令大將軍府各主官,趕至松江府,開始商議反制事項。
有道是,有來不往,非禮也。
人,不能吃啞巴虧,如果忍了一次,那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只有奮力打回去,讓敵人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很顯然,吳爭不是個養光韜晦的人,他沒學會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做不了忍氣吞聲的事。
「強國軍事,絕不能少了國家報復!」 這是吳爭面對大將軍府各主官時的開場白,充滿著無限激情和……煽惑。
「被人扇了一記耳光,還要湊上去,將另一面讓人扇……這樣的事,我做不出來。
」吳爭厲聲道,「打回去,打痛它!令它再不敢惦記!這就是我的處事之道。
」 吳爭的決議,簡單,有效。
沒有人敢反對,包括一直敢於諫言的張煌言。
在這種軍工坊上萬雙的注視下,誰敢違逆群意,那說不定,晚上睡覺,家就被人點了。
這種事,在十一府之地沒少發生,針對的,就是那些「鴿派」。
面對著一座火藥工坊的炸毀,和十多人的無辜喪命,百餘人的受傷,這樣慘痛的代價,是個人,都得怒! 但錢肅樂,還是有不同意見,他提議道:「吳王既然說到國家報復,那自然該有朝廷出面反制……不妨派人知會應天府,如此既有大義,也能不落人口實。
」 「另外,師出有名方為正道。
待方、魯二位將軍,將炮擊軍工坊的肇事者擒獲,問出口供,這樣出兵,方才稱得上師出有名……。
」 吳爭一向敬重錢肅樂,不僅僅是因為錢肅樂是個正直的長者,更因為錢肅樂是他的岳丈。
但此時,吳爭毫不客氣地打斷錢肅樂的話頭,沉聲道:「太慢了。
別人不知道,諸公難道也不知道?朝廷與我不是一條心,如果等到報上去,經內閣無數次的商議,再籌劃共同出兵……黃花菜都涼了。
自己遭的罪,痛,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也只有靠自己報復回去,才可證明自己的強大。
」 「至於證據……我不需要!大將軍府一樣不需要!」吳爭用力地一揮手道,「打勝了,自然就會有證據!若還沒有,造一份證據出來,輸家敢不認?!」 「那……以何名出師?」 「為死難的無辜匠人復仇!」吳爭堅定地說道。
這話,還真沒人信。
騙騙尋常百姓也就是了,真騙不倒在場的所有人。
為十多個殉難的匠人,動用大軍,再添無數冤魂? 但,沒有人敢否定。
因為,這就是,至理,明言! 吳爭一開始就說過了,強國軍事,絕不能少了國家報復。
只有報復,才能有存在的尊嚴! 錢肅樂再沒有應對的話了。
實力,才是真正的證據,不可被否定的證據。
無論千年前,還是千年後,這,從來都是世間不可忽視的基本規則。
話糙,理不糙。
吳爭的話聽起來非常魯莽,但契合了兵家之道。
戰機稍縱即逝。
真要將所有事,都調查清楚後,再來決斷的報不報復。
那麼,許多時候,戰機就這樣被白白浪費了。
這個時候,幾乎所有人的心中都有憤怒,這種憤怒可以被傳達到每個將士身上。
所謂哀兵必勝,就是這個道理。
吳爭隨即下令,泰州衛(原靖江衛和泰州新軍合併而成)擴編,人員編額為三萬人。
天曉得,這哪是擴編? 泰州衛原本就是三萬人,只是當初與清廷停戰和談,清廷提出江北駐軍不得超過一萬人,以此來換取清廷對北伐軍占領泰州、泰興、各皋的承認。
所以三萬大軍,對外只說是一衛一萬人,卻有著二萬輔兵,這無非是掩耳盜鈴罷了。
可清廷也沒辦法啊,只能睜隻眼閉隻眼,權當不知曉。
吳爭這是打算,以這次變故做為藉口,直接突破協議的限制了。
同時,急調吳淞衛和臨時徵調軍校學員,渡江備戰。
並調金華衛、處州衛各有力之一部,部置於吳淞、劉河堡(明衛所,在沿海吳淞以西),充當預備隊。
令寧波、廣信二衛進入戒備,防禦來自江西、福建清軍的進犯。
這等於是「全國動員」了。
一日之間,十一府之地,諸衛都被牽扯進來。
或許吳爭自己都沒有想到,情況會演變成這樣。
原本想著,一面積極備戰,一面給清廷挖幾個坑,阻礙清廷也得到喘息的機會。
但吳爭覺得自己沒錯,亂世之秋,唯有狠,才能生存。
吃啞巴虧的事,只會讓人看不起,從而影響轄下軍民的士氣。
打過去,等打敗了或者打不動了……再想轍也不遲! 這就是吳爭此時真實的想法。
在沒有任何預案的情況下,一場突發的變故,又一次拉開了戰爭的帷幕。
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8s 3.64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