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 ) ps:感謝書友「張啟峰」、「梁孟昌」投的月票。看小說網 m.kanxiaoshuo.net
宋應星雖然之前官品不低,但這已經是弘光年間的事了,在崇禎十七年時,宋應星不過是個正五品知州。
這對普通人也是個高位,但對於如今權傾一方的吳王而言,恐怕不低頭,就很難看得到。
可吳爭此時所表現出的熟絡,倒象是驟遇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般,豈能不令人驚愕?
「殿下……知道臣?」
吳爭愣了愣,搪塞道:「先生提出,凡秧田一畝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畝地的觀念,讓我深以為然……。」
有道是不說不錯,多說多錯。
若吳爭只是個中年幹吏,這話還真恰如其份,可吳爭是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地位又極其顯赫,這樣的人,說出這樣「專業」的話來,豈不讓宋應星驚愕?
「王爺……也懂農事?」
吳爭尷尬起來。
馬士安看些了一些異狀,忙轉圓道:「我王心系轄下子民,事無巨細,皆有過問之……想來宋大人的觀點,王爺有過耳聞。」
吳爭趁坡下驢,呵呵一笑,化解尷尬道:「對……對極,本王也只是聽了那麼一耳。」
宋應星將信將疑地點點頭道:「農事乃國之大事,王爺若對此感興趣,臣絕不藏私、弊帚自珍……。」
吳爭心中訕笑,自己感興趣的不是農事,而是軍事工業。
要知道,面前的宋應星除了農業、水利等擅長,他對機械、冶煉,甚至是火器軍械,皆有過人之處。
所以,吳爭在聽到宋應星和開工開物之時,第一反應就是,自己得到寶了。
如果說李顒是個寶,那宋應星對於吳爭而言,便是寶中寶。
是,吳爭有後世軍工的認知和見識,可有句話說得好,眼高手低啊。
吳爭或許見過後世的科技,卻無法將腦子裡的後世科技轉化為製造工藝,在許多領域,實際上只是個設計者,成不了一個奠基者和實現者。
但宋應星不同,他有著這個時代常人無法比擬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
譬如,在《天工開物》之中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鹵等機械工具的圖紙和製造流程。
譬如,宋應星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使大明乃至滿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家。宋應星記載的用金屬鋅代替鋅化合物(爐甘石)煉製黃銅的方法,是人類歷史上用銅和鋅兩種金屬直接熔融而得黃銅的最早記錄。
再譬如,宋應星對水稻、大麥等農作物品種的研發,明確指出了土壤、氣候、栽培方法等因素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
可以說,這是個幾乎全能的實幹官員,可惜的是,他所處的亂世限制了他有更好的發展,否則,他的成就未必遜於「牛頓」、「愛因斯坦」或者「諾貝爾」。
但有一點是吳爭絕對尊敬的,那就是在明亡之後,宋應星兄弟無一人降清,宋應升服毒殉國,而宋應該星回歸故里,寧願貧困地過著隱居生活,也不仕為清廷效力。
此時隨馬士英、李顒前來投效,豈能讓吳爭不激動?
吳爭激動地拉著宋應星的手,這神情令宋應星有些惶恐不安。
他額角滲汗,口中吶吶道:「老臣……汗顏,不敢當王爺如此……垂青。」
這哪跟哪啊?
吳爭突然大聲呼道:「小安子……快,好生護送宋先生回杭州,若有一絲一毫差池,唯你是問……不,不成,我該親自送先生去杭州府才是……傳本王令,應天府不去了,打道回府。」
宋應星顯然不解於為何如此熱情,也只能往「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方向上去猜。
他連忙勸阻道:「臣聽說殿下是奉旨進京議功領封,為區區在下耽擱了面聖,這……微臣擔當不起,請王爺收回成命。」
吳爭大手一揮,「本王從來不缺封賞,缺得,就是象先生這樣的實幹之人,先生於吳爭而言,便如……真正的琴瑟和鳴。」
聽聽,聽聽,什麼叫激動地口不擇言,這貨就是了。
吳爭的本意是說,他的理論加上宋應星的實幹,確實可以創造出本不該在這時代出現的偉大科技,但話似乎不該這麼……赤果果的不是?
瞧把宋應星先生嚇的,他奮力掙脫了吳爭緊拽的手,赤紅著老臉道:「老朽萬不敢當,請王爺……自重!」
吳爭傻眼了,自重?為何自重?自己說錯話了?
馬士英機靈,忙上前道:「王爺且平心靜氣,宋大人感佩王爺驅逐韃虜、收復失地的豐功偉績,這才毅然出山助我王一臂之力,自然不會半途而廢,王爺盡可繼續奉旨入京……想來宋大人定會追隨王爺入京,有什麼事,不妨在路上慢慢說。」
宋應星連忙點頭道:「馬大人所言極是,微臣願隨王爺進京。」
好在吳爭並無什麼不良嗜好,臉長得還算周正,加上數年從戎,自帶一股英氣。
很容易消除了誤會。
但宋應星依然不肯聽吳爭的邀請,上吳爭馬車與之獨對。
他寧可以年老之身與宋安這等小伙並駕齊驅。
吳爭無奈之下,只能隨了他,心想既然已經投效,想來跑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於是召李顒、馬士英上車,詢問二人此次鳳陽府招攬的詳情、細節。
……。
其實招攬穎川、武平二衛,比想像的簡單。
這二衛的兵力和戰鬥力在經過明末衛所制度崩塌之後,早已折損大半。
由於缺少新鮮血液的補充,在役者,多半是年過四十之人,可謂老弱病殘占了一半。
清廷掌控鳳陽府之後,對於這二衛也是薄待甚多,不少時候,甚至剋扣糧餉,將士們敢怒不敢言。
其實,這事想來也屬正常,當時清軍兵勢最盛之時,已經抵達紹興府,鳳陽府其實已經位處後方,而鳳陽府治鳳陽城,又有漢旗軍駐守,清廷自然就不想將本就拮据的財力用到這兩支弱兵之上。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60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