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 ) ps:感謝書友「有水一川」投的月票。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天長是個小縣,原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為紀念自己生日千秋節而特設的一個縣。
千年以來,它的歸屬時常變化,至明洪武年間,隸屬鳳陽府泗州轄下。
這樣一個小城,甚至容納不下三千人馬。
就更不能據城死守,以抗阿濟格來勢洶洶的大軍了。
所以,被陳勝留下,名為「山賊」的千餘將士,接戰不利之後,無奈做出了選擇,向東城門鄉、北阿鎮方向轉進。
城門鄉、北阿鎮位於鳳陽府與揚州府交界處,也就是說,過了這兩地,這支殘部就可以進入揚州府地界,由此脫險。
而阿濟格同樣沒有與北伐軍打一場決戰的意思,他更多的注意力還是集中於被李過占據的定遠。
這支「山賊」殘部的退卻,讓阿濟格志得意滿。
在他看來,收復天長,不僅僅是一場戰術勝利,更是一種功績,向清廷邀功的功績。
所以,阿濟格並沒有下令斬盡殺絕的意思,但戰場上,帥令未必一定是將令,否則,也就沒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了。
清軍並沒有停止追擊,不但沒有停止,反而發瘋似的緊咬不放,如果不是水路眾多、地形複雜,以清騎的速度,早就將這支殘部連鍋端了。
那為什麼清軍會如此恨這支殘部,非要斬盡殺絕呢?
其實很簡單,打出火氣來了唄。
這支陳勝留下的部隊,由於要喬裝成「山賊」,所以沒有裝備此時北伐軍的制式火槍和火炮,他們的武器混亂不齊,刀、劍、弓、弩、棍棒,還有不少的火銃和火藥,甚至還有幾門鏽蝕的火炮。
這些武器,大都是陳勝所部打掃戰場和戰時繳獲敵人的戰利品,可北伐軍肯定用不上了,所以,陳勝主力撤退時,一股腦地留給了這支軍隊。
陳勝當時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這些個雜伙什帶回去不順手,他也不知道,結果這些傢伙,愣是用這些「垃圾武器」,硬生生地差點打殘了來犯的三千清軍,如果不是清軍後軍趕到,說不定還真在天長打成一場大捷了。
這支留下的軍隊主將和副將,是黃大淳、黃大洪兄弟。
說起這兩兄弟,還得說起他們的父親黃毓祺。
黃毓祺是抗清名將,特別是在江南,有很大的聲望。
義興朝建立,年老的黃毓祺歸入朝廷,雖自己沒有被重用,賦予實職,但朝廷重用了他的三個兒子,也不算虧待了。
黃毓祺長子黃大湛被授禁軍指揮使,黃大淳、黃大洪就在長兄麾下效力。
原本一門忠烈,也算是亂世之時,一斷佳話。
可天有不測風雲,義興帝朱慈烺在應天府暴發反亂,吳爭遭受不明追殺時,選擇了將錯就錯,下旨令禁軍指揮使黃大湛率軍追殺吳爭。
這樣一來,黃大湛就為難了,一邊是君命不可違,一邊是黃家大恩人,怎麼選?
於是忙中偷閒,在出發前回了趟家,徵求老父意思。
不想,黃毓祺對長子說了一句話,「……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本就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你也不必為難,依旨意去做就是。至於黃家存亡,全在天意,強求不得!」
得到父親指示的黃大湛,對吳爭進行了追殺。
而黃毓祺在兒子離開之後,涕淚交流,面北跪泣道,「……敵軍尚還占據大勝關,陛下就開始剷除異己、誅殺功臣……可以想見,大將軍一死,義興朝內亂必起,北伐軍之軍勢,豈是京軍可匹敵的?而我黃家,殺當朝郡王、大將軍,必在北伐軍誅殺名單之首……臣有愧啊,王爺光復應天府,把臣從韃子牢獄中救出來,可臣,竟讓兒子去殺他,這是什麼世道啊……臣盡心,也盡力了,先帝啊,臣來見你了。」
一條褲帶甩在房梁。
抗清名臣黃毓祺,於當日亥時三刻,懸樑自盡,終年七十一。
那邊黃大湛卻混不知情,依舊在率軍搜捕吳爭,可他的兩兄弟黃大淳、黃大洪,卻不贊同父親和兄長的決定,站到了吳爭這一邊。
黃家,由此撕裂開來。
最後,追殺失敗,黃大湛為了黃家和兄弟脫罪,飛身撲刀,選擇了自盡。
而黃大淳、黃大洪正式歸入吳爭麾下效忠。
三年間,黃家兄弟一直在北伐軍中擔任副將之職,倒不是吳爭故意給他們穿小鞋,而是他們的資歷還遠遠比不上象陳勝、厲如海等人,就更不用與張國維等人相比了。
而這次,是他們主動向陳勝請命留下的,其實道理很簡單,富貴險中求!
行伍之人,如果貪生怕死,絕對在軍中走不下去的,特別是象北伐軍這樣有著遠大目標的軍隊,更不會養閒人。
在清軍來犯之前,已經在天長周邊經營不少時候的黃家兄弟,確確實實對天長做了一些防禦準備,不僅僅是天長小城,而是對天長以南冶山附近,都做了一些準備。
所以,當清軍來攻,雙方在天長一番激戰之後,黃家兄弟肯定是頂不住的。
可撤退,又遠不及清騎速度快。
有了預先布置的黃家兄弟,率殘部向南撤退。
清軍一時摸不清他們的意圖,因為清軍認為,這支潰軍應該向東撤,進入揚州府,才能脫困。
就因為這一躊躇,給了黃家兄弟與敵拉開距離,向冶山方向轉進的時間。
也正是這一段時間,清軍不但喪失了殲滅這支殘部的最佳時機,更將自己陷入了埋伏之中。
黃家兄弟是久戰老兵,加上所率將士是陳勝麾下的原瀝海衛,他們在通往冶山的道路上做了些手腳。
陳勝之前留下的幾門繳獲的火炮,被他們找鐵匠熔了,幾百斤一門的鐵炮,硬生生熔成了無數的鐵蒺藜,因為趕時間,做工異常的粗糙,可粗糙有問題嗎?沒有,越粗糙,其實殺傷力越大。
原本,按冷兵器的戰法,對付騎兵,是道上撒鐵蒺藜,再在上面施以浮土掩蓋,待騎兵前來,這馬蹄一踏上去,戰馬就失控了。
可現在,他們在道路兩側挖淺溝,夯實溝的底部,鋪上油紙,以火藥填之夯實,再在上面壓撒鐵蒺藜,二、三里的道路,愣是用光了二千多斤的鐵蒺藜。
這就是個坑,巨坑!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9s 3.55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