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這就是一場對城外八旗軍有預謀的屠殺。墨子閣 www.mozige.com
卯時剛過,在多鐸的命令下,除了中軍位置的多鐸親兵,一萬八旗軍接替了降軍的位置,對慶春門沿線城牆,發起了猛烈攻擊。
有了前四天的戰鬥,韃子幾乎已經熟悉了守軍的作戰習慣和風格。
進攻很有章法,也熟門熟路。
幾乎只付出了百人的代價,八旗軍前鋒順利靠近城牆,開始爬梯登牆。
按這種進度,最多一柱香的時間,雙方就會在城牆上,暴發高強度的肉搏戰。
從望遠鏡中觀看的多鐸,優雅而有風度地放下望遠鏡,對博洛道:「本王和你賭,今日慶春門必定會被攻破。」
博洛認同多鐸的判斷,道:「守軍兵力遠遜於我軍,連續四天的強攻,守軍的士氣、體力已至極限。而這一萬八旗是生力軍,士氣、體力都在頂峰,取勝確實不難。」
多鐸點點頭道:「硬抗了本王大軍四天時間,城樓上那少年南蠻算是不錯了。若是平日,本王出於愛才之心,倒可招攬重用於他。但今日,本王必羞辱他、取他首級,以報斷我左足之恨。」
博洛道:「王爺放心,一旦城破,我便前去,將吳爭提來見王爺,任由王爺發落。」
話音剛落,只聽見「轟轟轟」的炮聲不絕於耳。
多鐸眉頭大皺,「誰下令開炮的?」
八旗軍前鋒已經開始登牆,後續大軍正在衝鋒,雙方已經膠著,這時開炮,豈不是敵我不分?
如果是降軍進攻也就罷了,南蠻子人多,死上一些多鐸也不覺得是什麼重要的事。
可八旗軍那是死一個少一個啊。
連續四天都沒派八旗軍進攻,多鐸愛護之心,可見一斑。
博洛聽出炮聲有異,用望遠鏡急查,嘶聲道:「不對,炮聲是從城那邊傳來,王爺,明軍有火炮。」
多鐸聞聽大駭,一把搶過望遠鏡看去。
城牆上冒出密集的火光和濃煙,而八旗軍在接近城牆一里的區域,已經被炮火覆蓋,幾乎看不見人影了。
無數的八旗軍亂成一團,在炮火的覆蓋中消失無蹤。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屠殺。
果然如博洛所言,明軍有火炮。
不但有火炮,而且有很多,數倍於己方的火炮,這一認知讓多鐸全身發冷,他開始哆嗦。
多鐸頓時醒悟了這其中必定有詐。
明軍安置這麼多火炮一直不用,甚至兩天前那次差點就被破城,都沒有動用,為得就是今天。
不對,多鐸心中閃過一絲悸動。
他向博洛急問道:「今日與前幾日有何不同?為何明軍今日會動用火炮?」
博洛在震驚中隨口答道:「今日是八旗軍攻城。」
多鐸如被雷擊,大吼道:「快,降軍有變,傳令親兵營戒備。」
隨即吼道:「傳本王令,停止進攻,全軍撤回中軍戒備。」
可已經晚了,有親兵急報,「稟王爺,中軍西側漢軍有異動,正拔營向中軍而來。」
又有親兵急報,「稟王爺,中軍東側漢軍有異動,正拔營向中軍而來。」
「王爺,北面艮山門有數千明軍出城襲我右翼。」
「王爺,南面清泰門有數千明軍出城襲我左翼。」
多鐸反應很快,他迅速下令道:「傳本王令,攻城軍隊前隊變後隊殿後,全軍向嘉興府後撤。」
博洛一聽大急,道:「王爺,八旗軍前鋒已經登牆,一時間撤不回來。」
多鐸大喝道:「不管了,先護住主力要緊。」
斷臂求生,多鐸不僅僅是對敵人狠,對自己也夠狠。
但這個決定無比英明,它挽救了至少一半的八旗軍。
明軍的火炮不間斷地覆蓋了城牆前一里區域,陳守節憋了整整四天,不整整一年多的委屈,在這一刻得到了渲瀉,炮火生生隔斷了韃子前鋒和後軍之間的聯繫,那方圓十丈之內,幾無站立的活物。
此時韃子全軍撤退,等於棄數千前鋒於不顧。
雖然不甘,但博洛知道多鐸的命令是正確的,所以,一咬牙轉身去執行了。
……。
江寧府的叫法,是清軍占領之後改的。
這也不是清廷獨創,其實南唐時,就叫過江寧府。
從古至今,這個地方的叫法太多了,如金陵府、應天府,其實說的就是南京。
江寧府駐軍已經抽調一空,僅有三千八旗軍和一萬多明降軍。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如今的江寧府周邊,廬州府、鳳陽府、揚州府、淮安府都在清廷牢牢的掌握之中,加上多鐸率六萬大軍南下,幾乎是穩如泰山。
就沒有什麼必要駐囤重兵了。
可誰能想到,一支六百人的明軍會從海寧登岸。
如果是六千人,恐怕早就被清軍發現,六百人,那就象一支大點的漁民船隊,太不起眼了。
僅僅是六百人,其實為禍不大,如肘腋之患,並無多大的作為。
最多也就是騷擾一下小鎮小村,無法對府城造成傷害。
可誰能想到,這支小部隊會與一支義軍會合,而這支義軍又是土生土長的坐地戶?
這還不算太危險,最關鍵的是,這支義軍的首領,那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居然是夏允彝的兒子夏完淳。
夏允彝萬曆四十六年舉人,崇禎十年進士,與同郡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成「幾社」,妥妥地幾社創始人和領袖之一啊。
他著有《私制策》、《倖存錄》等,因幾社之故,與陳子龍齊名,世稱「陳夏」。
清軍下江南,夏允彝逼迫剛十五歲的夏完淳匆匆完婚,之後拉入義軍,父子倆並齊心抗清。
夏允彝聯絡他的學生、江南副總兵吳志葵,準備合兵攻取蘇州,然後收復杭州,再進兵南京,以圖保有明朝江南半壁河山。
可惜,吳志葵無長遠謀略,軍將多懈怠貳心,蘇州城不僅未被攻下,這些殘明的烏合之眾,也大敗四潰。
夏允彝心灰意冷之下,決定要自殺殉國。
鄉人勸他可以趁亂渡海去他曾任地方官的福建,招納兵馬,再圖恢復。
夏允彝考慮再三,沒有同意,怕舉事再敗,以至於蒙羞萬世。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51s 3.60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