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縣離陳縣的距離很近,很快汝陽縣縣令便知陳縣外的戰事,由於駐兵不多,縣令只得將情況快速上報。
當天下午,袁紹已知兒子袁熙在陳縣城外被圍的事情了。
這時,袁紹手中僅有留守郡治的兩萬軍隊,即便派了去,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若是不救援,那又是他的兒子,且失去了袁熙所轄的官兵,汝水以北地盤盡失,且剩餘的軍隊僅有袁譚和淳于瓊所轄的官兵了,總數不超五萬,如何與兗州和徐州大軍對抗?
這隻怪他太大意,相信高順不會入住中原,不會幹涉中原事務,都怪他太貪婪,毒殺陳王,讓他們抓住了把柄,有了進軍中原的藉口。
逢紀、許攸等軍師也無計可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黃忠接到尹禮送來的信件,心中大急,沒想到袁熙會如此急著突圍,現在他離陳縣有近二百里的距離,即便返回,士兵、戰馬也會累的失去戰鬥力。
想了一下,黃忠立即給公孫康書信義封,希望他派出一萬騎兵支援尹禮,命人快馬送去,並承諾與其對半分消滅袁熙的戰功;另外給陳登書信義封,令其儘快前來接收細陽縣城。
隨後,黃忠留下七千步兵守細陽城,等待陳登的到來,他則率領一萬一千騎兵快速返回陳縣,準備圍殲袁熙。
若是攜帶步兵,更拖累行軍速度,所以黃忠乾脆不帶步兵了,他相信,只要這些騎兵返回,便能全殲袁熙部隊。
這時,袁熙和他的大軍已被尹禮再次包圍,卻無力突圍。
尹禮對這種烏龜殼式的打陣非常頭疼,只得令七千步兵協助,並從城內徵發青壯,在袁熙圓形陣的四周先樹立一圈鹿角,後挖了一道壕溝,將他們圍困起來。
袁熙部隊攜帶的輜重太少,尹禮相信,只需圍困他們,不需幾日,便能逼迫他們乖乖的投降;同時,立即寫信給黃忠,希望他能快速回軍,先吃掉當前的美味。
尹禮相信,他只是圍困住了袁熙的兵馬,便是大功一件。
而被圍的王匡和辛評等人,此刻在大陣的中心位置議事。
王匡道:「少主,我們只攜帶了一天的乾糧,明天就沒糧食了,即便兗州軍不進攻,我們也無法堅持,不若投降,相信冠軍侯的為人,不會為難我等。」
袁熙道:「為天下大計,應不避生死,何言投降?」
辛評道:「大業未成,少主豈可輕言生死?若是少主能安全返回,評願一死向主公謝罪。」
袁熙笑道:「仲治毋須如此,此非仲治之罪;兗州騎兵如蛆附骨,如影隨形,戰又打不過,撤又不可得,如之奈何?」
辛評非常為難,尹禮挖的壕溝是擋不住他們的,只是突圍之後,若是不能保持隊形,在平原地區,他們便成騎兵的刀下之魂;而想保持隊形行軍,卻又無法做到。
於是建議道:「少主,那隻得殺馬充飢,等待救援了。」
「暫且如此吧!」袁熙沒有辦法,便爽快的同意了辛評的建議;現在能拖一天是一天,若是士兵無食,發生騷亂,後果更慘。
袁熙的水平還是不錯的,且很有骨氣,歷史上記載,他為幽州刺史時,不僅保持幽州穩定,還與烏桓各部建立良好的友誼;在其被曹操打敗,東逃遼東,被公孫康用計俘虜後,袁尚謂公孫康曰:「未死之間,寒不可忍,可相與席。」袁熙慷慨道:「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最終兄弟兩人為公孫康所殺害,頭顱被送給曹操。
公孫康接到黃忠的信件,感覺尹禮僅有五千騎兵和七千步兵,如何都不能做到圍住兩倍多的敵人,還認為黃忠在諷刺他放走了高幹所部,便沒有提供支援;事後得知真相,令公孫康後悔不迭。
陳登接到黃忠信件,心中直感嘆黃忠的智、勇,為主公所封第一位將軍,果然沒錯;更痛恨公孫康私自出擊,簡直無腦。
同時急令張猛率領騎兵過河,馳援細陽城。
對當前的形勢陳登非常滿意,已把袁紹壓縮到汝水之難,汝南郡一失去一半的地盤,他與黃忠,可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發起對袁紹的攻擊。
再加上淮南的魯肅,袁紹必不能守。
第二天中午,黃忠便返回到陳縣。
新增一萬多騎兵,兗州軍聲勢更大;而袁紹的軍隊卻鬥志全無。
黃忠感嘆,辛評的圓形陣確有優秀的一面,只是使用的時機不對,地點不對,且袁紹已無援兵,否則的話,很可能就會讓他們逃跑了。
三日後,袁熙所轄官兵未見援兵,已經灰心了。
而黃忠一直讓官兵不斷的高喊「投降不殺」的口號,更是瓦解了他們的抵抗意志。
袁熙和辛評對現狀看在眼裡,卻無能為力,相顧無言;連高幹的四萬軍隊都被黃忠幹掉了,他們也不是對手;最終,袁熙決定投降。
袁紹得到消息,再次吐血昏迷。
等他醒過來後,許攸勸袁紹投降,相信冠軍侯不會為難於他。
逢紀建議重金賄賂魯肅,並把地盤讓給魯肅,離間魯肅與徐州和青州的關係,條件僅僅是放他們南去與袁術匯合。
袁紹痛恨許攸的貪婪,同時也恨其說出了他的心裡話;於是,袁紹命人斬殺許攸,抄家。
現在他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想突圍都不可得;南有魯肅,西有曹操,誰都不會放他離開的;即便放他離開,又能去哪裡呢?
隨後,命人斬殺韓馥全家,就讓相關秘密都隨韓馥的死亡而消失吧。
最後,留下書信一封,飲毒酒自盡;他寧願選擇自殺,也不願意投降寒門高順,這是他的身份所不許的,他不願意受這個侮辱。
至於為什麼沒有殺逢紀,他感覺逢紀比許攸更忠心,此後更需要他照顧後人了;至於逢紀建議投奔袁術,他是無法接受的,首先是袁術現在自身難保,東有黃巾軍,南有孫策,西有董卓,他估計不用多久,袁術便會步他的後塵;其次,他更不願意在袁術面前丟臉,不若一死,至少能保全家人,成就他的美名。
逢紀受命,主持並厚葬袁紹,隨之命辛毗前去與陳登面談投降事宜。
袁紹自殺,天下震動。
高順命黃忠暫時管理豫州三郡國事務。
逢紀、袁譚、高幹、袁熙等人前往冀州拜見高順;眾人向高順宣布效忠。
高順把汝南郡分為兩郡,任命辛評為豫州刺史,掌管豫州四郡民生事務,豫州事務暫歸青州牧房良管轄。
逢紀、辛毗暫留鄴城為將軍府從事。
高幹、淳于瓊、袁譚等人皆為軍司馬,繼續從軍。
至於魯肅所占五縣,可留安陽和新息兩縣劃歸西陽郡,剩餘三縣歸還豫州。
而公孫康雖然此前被任命為中郎將,卻因戰敗之事以及沒有及時支援之事,為高順所惱,被改任為呂梁郡都尉。
為了安慰公孫一家,公孫度被任命為汝陰郡太守。
司馬俱被任命為中郎將,前往并州河西駐守,代替徐晃;徐晃率領一萬騎兵,前往豫州駐紮。
黃龍還是別部司馬,不過所轄官兵增加,權限增加,繼續駐守陳留郡。
黃忠和尹禮分別獲得不等的賞賜,回原地駐紮。
只有陳登、張猛等人沒有立下戰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8s 3.67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