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十九章、擅出奇兵

    翌日晨,中書令是勛上奏魏王曹操,請聚重臣議事。

    魏家制度草創,亦不敢比附天子,所以沒有上朝那麼一說。平日各台、省分別理事,將結果匯報給曹操,最終定奪。宰輔五日而一聚議,曹操總會參與,最初的位置是在中書台,其後因為國君摻和已成慣例,所以移至王府外堂總得臣就君,不能讓君就臣不是?此外逢有大事,宰相亦得上奏,臨時朝議。

    因為是臨時通知,所以各台、省的重臣必須先安排好手裡的工作,然後從各自衙署乘車馳往王府,陸陸續續的,直到近午時分方才聚齊,包括宰相也即三台的長官與副官之一以及宗正、秘書、門下三省的主官,部分清要參議之臣,總共十餘位。曹操早就在後面等著了,得報群臣皆至,乃疾步趨出,尚未坐穩,先問是勛:「宏輔急奏,所議何事?」

    是勛拱手道:「亂事。」

    曹操聞言一愣,心說若真有亂,確實應當召集群臣會商,問題我沒有接到奏報啊,還是說對於宜春之亂,是宏輔又有什麼新的想法?當即問道:「何亂也?」

    是勛表情嚴肅地回答道:「臣昔守河東,於壺口山建坊採取石炭(煤),後聞往往以徒隸、胡奴以充坊工……」說清楚了是「後聞」的,跟我在任時候關係不大「前日胡工暴亂,挾裹餘眾,謀歸朔州,須早平定,以免滋蔓。」

    荀攸聞言不禁皺眉:「吾未得報。宏輔何以知之?」地方上出了亂子,理論上就該由地方長官先報至尚書台,如今我還一點兒信都沒有聽說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是勛扭過頭去,朝荀攸微微一點:「實不相瞞。其坊主名曾二狗,為昔勛所命者也,坊既歸郡,乃授百石之吏。今其坊亂,彼乃逃依於勛,是故知之料郡縣之報。一二日內亦當至矣。」

    曹操便問:「其人見在何處?」是勛答道:「彼既為吏,工亂而不能止,受瀆職之罪,已下獄矣,可命御史理斷。然小亂不平。恐生大亂,故急奏大王,遣將剿殺。」

    中領軍、散騎常侍韓浩問他:「可知亂胡之數?」是勛答道:「詢之曾二狗,坊中原有胡工千餘、漢工百數,造亂者之數不得知也,但云皆為挾裹……」韓浩等人聽了這話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好嘛一千多人,這亂子可不算小啦,估計普通縣兵難以撲滅。確實非得從中央調兵過去才成。

    「彼果北上,而非南下耶?」

    壺口山與安邑同屬河東郡,直線距離還不到三百里地。倘若亂胡南下,急行軍三五日便可抵達都畿,那就不是癬疥之禍啦,恐怕釀成腹心之患。好在是勛回答說:「確乎北上矣,計其時日,或已入朔州境若彼南下。安有奏尚不至之理?」他們要是真敢往南殺,跟曾二狗逃亡同一個方向。那曾二狗就未必能夠趕得及在奏報到來之前,先跑我家裡來啦。

    隨即他轉向曹操。先將手中笏版放至膝前,然後伸手解纓,摘下樑冠來:「既為臣之所薦,致釀此亂,臣不得辭其疚也。」摘帽子倒未必是要辭職,只是以此動作來表態:我有罪,甘心受罰不過就理論上而言,並沒有罷官解職的道理吧,申斥、記過、罰俸、降等,如此而已。

    曹操一擺手:「宏輔守河東,建安初年事耳,今十餘載矣,況所薦不過一小吏也,安得有罪?」你趕緊把帽子戴起來吧,不用假惺惺地這般表態。是勛暗中舒了一口氣,但還不著急戴起梁冠,卻光著腦袋朝曹操一揖:「若無前因,安得後果?勛請出巡朔州,為大王平定之,以贖前愆。」

    這是關靖給他出的主意,說你不如趁著壺口山胡工叛亂的機會,請求率軍征剿,就此離開安邑一段時間。說不定你前腳一走,曹操後手就宰了孔融呢,則你遠在數百里外,一時得不著消息,等得著消息的時候孔融腦袋已經掉了,你再趕回來哭他兩聲,那事兒也就過去啦「正所謂福禍相依者也。」這回出的亂子,跟你有脫不開的關係,可若真能因此而躲過孔融之事,那也挺值當啊。


    壺口山煤礦本是是勛最早建起來的,曾二狗勉強算是他的門客出身,他還曾經一度擔任過朔州刺史,在御胡方面頗有建樹你說這會兒不派是勛去處理此事,還有更合適的人選嗎?估計曹操有七八成定會准其所奏。

    然而曹操聞言,卻突然間咧嘴一笑:「宏輔亦信佛乎?前因後果」之類的概念,雖然中國古已有之,但要等到佛教傳入以後,才有了比較明確的用詞和說法說白了,「因果論」屬於舶來品,在這個佛教初東,尚不昌盛的年代,知道的人並不太多,會拿來說理的更是寥寥無幾。

    不過曹操也就隨口一問,並沒打算尋求什麼答案是勛信不信佛,關他屁事?就算是勛信了五斗米道,只要不信太平道,那都無關緊要隨即便道:「宏輔為孤之重臣,豈可輕離都邑?」

    關於這一點,關靖、逄紀他們也早就想到了,終究亂子目前還不算大,千餘人的暴亂,要是距離安邑再近點兒還好說,眼瞧著越跑越遠,有必要派中書令出馬去平定嗎?這不是牛刀宰雞嗎?就算規模比之大上將近一倍的宜春之亂,要不是曹昂正好距離不遠,曹操也不可能聽從陳群所奏,任其為三州都督,前去征剿啊。

    所以下面就該是勛擺理由,講道理,堅持要自家出馬啦。一則他的理由夠充分恐怕如今朝內再無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二則可以用「將功贖罪」的理由來演演苦情戲你曹操總不能不讓是勛解此心結,從而永遠內疚下去吧;三則麼,以是勛的口才,要說服曹操也不見得有多繁難。

    可是沒想到是勛才待開口,曹操卻突然轉過頭去詢問韓浩:「夏侯蘭見在離石否?」韓浩點頭:「所部胡漢精騎四千,足堪用矣。」

    夏侯蘭為夏侯氏疏族子弟,所以老家在常山而非沛國,他曾經跟隨是勛鎮守過河東、朔州,現任西河都尉,駐軍於郡治離石以北數百里外的屯所,以備胡擾。壺口山的叛胡若然北上朔州,離石這道防線是很難繞過去的,若使夏侯蘭就近進剿,倒是相當方便。

    這一節是勛當然也提前想到了,便即揚聲道:「叛胡千數,原不足慮,然恐連接塞外,若朔北之胡與之呼應,恐非夏侯蘭所可應對。當遣一大臣為其督也。」言下之意,光靠夏侯蘭這麼一名中層武將,恐怕難平此亂,你還是得把我給派出去。

    曹操手捻鬍鬚,沉吟少頃是勛心說你還有什麼理由不放我去嗎?趕緊提出來,我好逐一給你駁嘍。然而就見曹操突然間嘴角一咧,面上隱現笑容,隨即站起身,幾步來至是勛面前,一彎腰,把他放在膝前的梁冠給撿了起來,雙手遞與:「孤不怪卿,卿何必自責若是。」

    是勛趕緊也站起來,雙手接過梁冠。隨即曹操伸出右手來拍了拍他的肩膀,柔聲問道:「若孤使子文統眾剿賊,卿以為若何?」

    是勛當場就蒙了啊呦,這可完全在我等算計之外啊。曹操竟然想把這活兒派給曹彰……論身份,曹彰雖僅廣衍長,終究是魏王公子,有資格統領夏侯蘭;論親疏,派兒子當然比派大臣更可放心;論名望,剿賊不同於詩會,曹彰素有勇名,又鎮守地方,貌似確實比自己更為合適。然而最重要的,曹操難道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地考察一番曹彰的能耐嗎?

    此前曹昂在洪州,雖然名義上收復二縣,實際連根賊毛都沒見著,打得非常之難看,曹操幾乎暴怒我曹孟德之子竟然不懂軍事,其不肖乃父竟致若是也!所以得著個機會可以考驗曹彰,順便為自己找回點兒面子來,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難道說,曹子文確實也有機會嗎?

    倘若換了旁人,是勛尚可一爭;倘若雖命曹彰,但國中並無爭嗣事,他也還有機會;要不然曹操臨時起意,隨口而言,亦可諫阻。問題曹彰為曹操之子,有機會做繼承人的,曹操想趁機考察這個兒子,難道自己還能阻攔不成嗎?除非曹彰本不成器,勝算渺茫但事實與之正好相反啊。況且曹操特意跑自己面前來,溫言諮詢,在這種態度之前,自己還怎麼好意思反對啊?

    是勛暗中苦笑,尚未來得及回答,旁邊韓浩、史渙先表了態:「子文公子素有大志,又擅軍務,可也。」是勛心說不會吧,難道連你們倆貨也上了曹彰的賊船了?這還真是武夫找粗漢,王八綠豆看對了眼……

    於是他只好以疑問的口氣,猶豫地詢問曹操:「大王視子文公子如此之重耶?」言下之意,你重用曹彰,會不會影響到其他兒子的心情和地位?曹操「哈哈」大笑:「無傷也,試之耳。且與三月,若不能平,再遣宏輔往。」我就給他三個月的兵權,成不成的,且看那小子的本事。

    此事即成定案,是勛當晚返回家中,與關靖、逄紀商議,二人也皆愕然:「魏王真擅出奇兵者也。」看起來這條道路走不通啦,咱們只好另想辦法,讓你暫時離京,以避厄難。(未完待續)



第十九章、擅出奇兵  
相關:  殷墟  洗烽錄  三國外志  勒胡馬  龍戰野    九星霸體訣  武道大帝  生生不滅  仙府種田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漢魏文魁第十九章、擅出奇兵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漢魏文魁"
360搜"漢魏文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66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