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著近十萬的俘虜上路,有了王全斌的親自鎮壓,一場兵變完全在他和曹彬兩個人的能力範圍內就給解決了。
而當他們終於行到了開封附近的時候,也收到了王全斌在大理誤中流矢而死的消息,忠武軍所部,也一道歸了崔彥進,據說趙匡胤傷心到『聲嘶力竭』,『放聲痛哭』,給王全斌的兒子孫子都進了官不說,還給他追封了個『河東王』,請進武廟世世代代享大宋香火。
這結局,除了早死了一些年之外比之他原本要好多了,也算是另一個意義上的一種雙贏吧。
這一切對於孫悅和曹彬來說,暫時關係不大,因為要繼續向大理國用兵的原因,所以三個大帥級的人物都沒有跟著一塊回來,這次的獻俘儀式也就全都落在了孫悅和曹彬兩個人身上,這也算是一個很明顯的政治信號,兩個人此時的心情還是異常的忐忑和激動的。
獻俘,在歷朝歷代都是帝王炫耀武功的無上榮耀,而主持獻俘的人,名垂青史自然也就不在話下。
離開封城還有四十多里的時候,孫悅他們就看見趙匡胤的車架在親自迎接了,這個趙大黑子看上去還是一如既往的豪邁,但看在孫悅的眼裡卻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曹彬先一步迎了上去,說了些禮儀性的沒什麼營養的廢話,而趙匡胤也對他能約束部將,廉潔奉公的精神進行了大肆的褒獎,然後才輪到孫悅,打馬上前然後利落的翻身行禮:「臣孫悅,西征歸來,不負聖命,押送後蜀皇室親眷一百二十一人,後蜀百官三百六十九人,將士十一萬七千四百人,請官家檢閱。」
趙匡胤頗為欣賞地看了孫悅半天,才道:「當年那個做湯餅的少年,如今一轉眼,竟已然成為了我大宋的頂梁之材,現在想想,還真是快啊,當年誰能想到,你們父子倆不但做的了湯餅,居然還治得了天下。」
「官家過獎了,臣只是因緣際會,走了狗屎運罷了,這都是您的洪福齊天的緣故。」
趙匡胤聞言哈哈一笑,隨即便伸出手,親自將孫悅給扶了起來,笑道:「此戰,我不喜得後蜀,只喜得了你啊,我身邊的這些弟兄們都已經老了,大宋開國這許多年來,一直都沒出現什麼新銳小將,將來這天下,還是得靠你們這些年輕人啊。」
「…………」
孫悅無語的瞅了趙匡胤一眼,這好端端的怎麼還學上李世民了呢,說大宋缺將,這不純扯犢子呢麼,您自己今年才四十出頭,在您的義社十兄弟中排行老二,剩下八個比您小的,一個個三十多歲都當上都指揮使或副指揮使以及節度使之類的高官了,合著您還嫌他們老不中用?
當然,孫悅也明白趙匡胤的意思,其實這玩意跟老還是少都沒有關係,關鍵在於一個新舊上,如今在大宋所有手握重兵的這些將領,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柴榮時代甚至更早就拼殺出來的,人家與大宋之間的恩義不深,包括他的義社十兄弟。
真正由他所提拔起來的人,目前來看,除了自己應該也就是曹彬了,可這貨還是柴榮的小舅子。
如果沒有自己的話,恐怕得等到潘美滅了南漢歸來,趙匡胤才會有自己第一個根正苗紅的『宋將』。
而此時自己出現了,趙匡胤又在這眾目睽睽之下,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親口說出這樣的話,若說他沒有所指,恐怕是七八歲的孩童都不會信的,而指的是什麼,這恐怕要相關的文武百官們想破頭了。
「我記得你小時候,我吃湯餅的時候給了你一個扳指,你可還帶著?」
孫悅聞言連忙將東西掏了出來,這玩意自他得了之後就一直掛在脖子上,盤的油光鋥亮的。
「不敢有一日摘下。」
趙匡胤笑著接了過去道:「送你的時候,跟你說等有朝一日高中,就拿這東西來找我,讓你做我的魏徵,如今你雖新立大功,你爹卻要你重考科舉,哈,對你來說高中肯定是沒問題了,只是如今你在軍中已有如此成就,你,是願意來做我的魏徵啊,還是願意繼續為我大宋開疆擴土,掃平天下呢。」
孫悅聞言眉頭一皺,本以為今天他可以打個醬油,讓曹彬來當這個主角,可明明是寒暄兩句的事兒,怎麼著越聊越邪性呢。
還沒等回答,孫悅就感覺兩道銳利如刀子一般的目光朝自己射了過來,順著感覺一瞅,正是僅落後趙匡胤一個馬身的趙光義,和落後趙光義好幾個馬頭的趙普。
這是給了我一次重新站隊的機會?可是剛才說的那話,分明是想讓我堅持走樞密院的路子啊!為了捧我,大宋的將領都已經『青黃不接』了啊。
自從跟王全斌聊完之後,孫悅已經習慣於用最叵測的角度來揣測趙匡胤了,這位趙大黑子絕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那麼爽利乾脆,或許人家是這世上心機最深的人也說不定,那麼,這位世上權利最大之人,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隱隱的,孫悅好像已經有點抓住趙匡胤的心思了。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臣暫願做官家手中的利刃,待得江山一統,收復燕雲之後,臣再來當官家之魏徵。」
趙匡胤聞言哈哈大笑,不管這孫悅是看懂了他的心思,還是心理真的如此作想,總之,他是越來越喜歡孫悅了。
他確實是希望孫悅留在樞密院的,而且他生怕這孫悅有什麼心裡顧慮,他剛才甚至隱隱有一點施壓的意思了,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帝王心術,平衡而已。
孫悅和孫春明兩人雖然都是國士之才,但他們倆到底是投靠趙普還是趙光義,對他這個官家來說,區別真的不太大,但不大,可並不意味著他會不管。
就像之前孫悅所想過的一樣,那趙德昭,畢竟是一直留在京城沒有出去過的啊!
於趙匡胤來說,孫家兩父子分投既有其尷尬的地方,可同時也未嘗就沒有好處,這固然讓他們倆會有失於信任,有點裡外不是人,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逃避黨爭的理由?不管他身後之事到底是誰贏誰輸,這兩父子只要有一個留下,那可就是都留下了,不管誰贏誰輸,這天下,終將都只會有一個聲音。
這是他對他們父子倆的一種保護。
當然,孫春明的參知政事,算是就這麼稀里糊塗的就黃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1s 3.75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