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吊朱厚熜胃口的套路,已經無比絲滑。
哪怕堂堂大明皇帝,眼睛都快急得充血了,連進洞房之前都沒有這麼焦慮過,牛頓還是能給他整點懸念:
牛頓從容拱手道:
「陛下,化肥雖利,然量不足,難以廣施於天下。」
「故吾輩未嘗倚化肥,增稻田之產量也。」
嘿嘿,猜多少,都錯了吧~
咱暫時沒啟動這個項目~
牛頓的神色依舊古井無波,語氣平靜,但是落到在場的所有人耳朵里,這番回答可太欠揍了。
秦金都倒吸一口涼氣。
坦誠!
太坦誠了!
牛夫子果然不是從前那些諂媚小人,連這麼一個登天之功,都不開口狂攬。
大丈夫當如是也!
朱厚熜咽下喉嚨里湧起來的血腥味,一時沒繃住,怒斥了一聲:
「牛徐行!」
他很想繼續高喊——
哪怕你牛徐行真的沒用化肥養過水稻麥子。
編一個數據,先糊弄糊弄他不好嗎?
蘿蔔到他們倆手上,都能被化肥催出偉岸的效果,較平常的蘿蔔個頭幾十倍大。
怎麼在這個時候,這麼講究修仙的基本素質?
窺得大道就是窺得大道,不容馬虎嗎?
朱厚熜簡直氣得咬牙切齒:
「你真是個忠臣!」
剛剛那些複雜的情緒在胸口裡一掃而空。
牛徐行怎麼就偏偏學魏徵,他哪怕稍微奸猾一點點呢!
直臣本色,也當收放自如,皇帝的內心世界,也是需要呵護的!
真相即是快刀!
你就不能騙騙朕嗎?
哪怕你編!
編得再離譜,朕也會信的!
朱厚熜差點被牛頓搞得血壓爆表,當場表演一個腦梗。
但是,他堅強地緩過來了,他從喉嚨里一字一頓地說話,像嚼著什麼,也許是幻想中牛頓的筋骨:
「朕知道了,繼續給朕獻寶罷。」
朱厚熜作為大明朝最大的、權錢交易權力供給側人員,早就褪去了朱元璋打天下時候,原始掠奪者的姿態。
他掌握著禮。
在嗅覺神經報告大腦——前面橫陳著巨大血食的時刻,他也沒有全然不顧形象地,一定要親自揭開牛頓身後的其他木籠。
推拉的藝術,在兩人間形成。
彼此之間,哄抬著對方的神聖性。
牛頓可沒忘記,牛門第一大師兄李時珍的論文title。
硫酸銨的製備,首功在他牛徐行沒錯。
但是,在水稻培養這個項目上,李時珍才是一作。
他真的很討厭管理田地。
更不要說天天視察稻穗生長情況了。
牛頓才不想接手農田相關的項目,種菜這種實操應用大於純理論研究的事情,還是讓李時珍牽頭,他就用數學工具和算法,處理處理數據。
下田就婉拒了哈。
牛頓瞧了一眼,朱厚熜猶如喪家之犬一般灰敗下去的臉色,這才緩緩道:
「陛下,李東璧另有一種,不用改肥料之屬,同等地力,亦可熟成翻倍。」
朱厚熜頹喪的頭顱,猛然昂起。
練牛頓那種化肥,操作可太麻煩了,他在一旁看著都累。
他還想著,要是產量能像蘿蔔這樣,翻個幾十倍,也可以咬咬牙單開一個新的部門,把六部改成七部,專門在全國各地設置化肥煉製區,以供天下百姓。
他喃喃道:
「一倍也好,一倍也好。」
「李東璧,請你給朕,還有諸公都講講,怎樣使得稻田產量翻倍?」
李時珍第一次被皇帝點著問話,他知道,這是牛頓給他探路之後,穩穩噹噹一步登天的機會。
也是讓他的種子,播撒在天涯海角的機會。
願,盛世無飢餒,無須耕織忙。
李時珍整肅神情,不再想那些江湖閒遊的往事。
今日面聖之後,他將戴上屬於自己的金箍,為了窮究醫藥農桑的天道,永遠與大明的權力體系綁定。
他行著牛頓臨時教授的面聖之禮,動作從遲滯到堅定:
「臣昔在草莽,得異稻一株,六月穎實已堅,異於常稻之九月方熟。」
「珍藏其種,以待來年驗其成熟之早晚。及至次年六月,此稻果先熟,遂以單株選擇之法,名曰【一穗傳】。」
「年年播種,歲歲收割,今已逾三年。」
「部分稻種,得豐產之性狀,然其子孫,傳此神異者,不及四分之一,劣等者產量難較尋常稻種」
戶部尚書許贊,對農桑數據極其敏感,他的耳朵里鼓譟著吵鬧的心跳,腎上腺素飆升,讓他的自控能力下降到歷史新低。
他幾乎是瞬間叫喊起來:
「此乃真正之嘉禾也!」
「大明有命,陛下有德,才於今日得此嘉禾!」
尋常時候,地方若是獻上嘉禾,連朱厚熜都要親自舉行儀式祝賀,可是,它們中也許有個別,質量比李時珍所說的稻穀表現更好,但是,在數量上,被秒殺得渣滓都不剩!
毫無勝算。
秦金都被許贊的叫聲嚇了一跳。
他到底也是為官多年,牛頓與李時珍遞上的寶物,這麼好,比以往所有的祥瑞加起來分量都要重。
諸公豈有不借題發揮之理?
該到清算的時候了。
沒有比此時此刻更美妙,更容易被記錄在史書上的發言機會了。
在大明做官,你不走師徒傳承,不講同期之誼,單開一個「獻祥瑞」的賽道,直達天聽,是不是作為外鄉人,有點太冒昧了?
顯然,在場的諸位正德年間,就科舉入仕的大佬。
彼此之間連眼神交流都不用,就達成了同樣的默契。
他們一齊如山海陷落般跪下磕頭,由張孚敬這位內閣首輔帶頭,朗聲道:
「陛下往昔,或受蒙蔽於凡庸之臣,彼輩無修仙之骨,亦乏治國之才,徒以獻祥瑞為名,行欺君罔上之實,誠為可恨。」
「是想借著陛下,一步一步往上爬,要做趙高!」
「彼等所獻之物,或假借自然之名,如《山海經》中所述之奇珍異獸,實則皆為無稽之談;或偽造奇異之象,如方士煉丹打醮,實則皆為虛幻。」
「以欺瞞為能事,實乃大明之患,若不厲行制止此風,史官鐵筆直書,千年萬代之後人,將哀乎大明始亡於嘉靖也!」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9s 3.72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