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3年的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緡城縣委書記楚孝文和緡城縣委辦主任向玉東一起趕去了京華。
「以往,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金谷收穫之後,都要去京華走訪一下,那些曾在緡城工作過的老領導;關心和支持緡城發展的老同志、老領導;還有一些在京華事業成功的緡城籍人士;以及在京華各行各業有所成就的緡城老鄉。」向玉東在車上給楚孝文書記介紹道。
「哦!就按原來的模式進行吧!」楚孝文回到「今年的走訪,不但要送上原來的金谷十斤,還有送去我們在其他土地上收穫的金谷十斤,讓各位領導對比一下,多提寶貴意見。」
「還有一個情況要向您匯報一下,就是有一位緡城籍的老同志,目前是京華一家很有影響力的國企負責人,但與老家緡城縣的關係一直不好,這麼多年也沒有走到,楚書記您看看今天是不是上門拜訪一下啊?」向玉東又說
「哦!具體什麼情況啊?麻煩你詳細介紹一下唄!」楚孝文很好奇。
「他就是周冠華,算是緡城籍健在的最大的官。解放後周老一直在京華工作,是冶金戰線上的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勞動模範、中國改革開放風雲人物。但由於周老參加革命前的家庭成份高,父親周充之因經商有成,並且豪爽仗義,被推為緡城縣商會會長。解放後一直就是緡城貧苦農民批鬥的對象。而且在那個特殊時期,周老也蹲進了牛棚,成了專政對象。這個時期,老家的父老鄉親不但沒有保護他的家人,反而加大了批鬥力度,讓周老的直系親屬苦不堪言。周老對緡城縣的老鄉非常失望,緡城縣的幹部鄉親去了京華,也從不見面,慢慢就不再往來了!」向玉東介紹著過去的點點滴滴。
「以前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基本和你我無關,我們就是要面向未來,這次去京華是肯定要拜訪周老的,至於能不能見到周老,他對我們的態度如何,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就是要鮮明的亮明我們家鄉人民的態度。再說啦!解放前參加革命,大都是接受了先進文化的知識分子,也只有他們才更有機會接受馬列主義,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那能上得起學啊!我黨早期的領導人,比如澎湃、秦邦憲、陳賡都是家道殷實,但他們不都走上了革命道路了嗎!」楚孝文沉吟了一會兒,接著說,「就因為他們這些來自舊世界的革命者更讓我們敬仰,也更值得後世崇拜!我們回去以後,也想著幫助周老的宗族家人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恢復周老的故居。」
「好的,楚書記,我都記住了,回去就去王丕莊村去調研。」向玉東主任忙點頭應允。
周冠華,自幼熱愛勞動,遇事肯動腦筋,膽大好強。1928年至1931年讀私塾。1931年考進緡城縣歧陽高級小學。在這裡他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不論什麼書抓過來就看。儘管如此,他的每門功課還都是拔尖的。1934年,他考入泉城齊光中學,開始接觸進步人士和閱讀進步書籍。1935年冬,北平爆發「一二九」運動,他作為學生代表,與其他學校聯合組織了泉城學生的罷課和遊行。「一二九」運動後,周冠華為了尋求革命真理,經常去北平,與在京師大學上學、後奔赴延安的堂姐以及在燕京大學就讀、後來成為緡城縣中共黨組織創始人之一的王鑑覽聯繫,共同探索救國救民的道理。1936年3月,他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5月,他帶頭抵制韓復榘旨在破壞學生抗日救國運動的「會考」,險些被闖進學校鎮壓學生的軍警抓走。魯迅先生逝世後,周冠華在白色恐怖下仍然組織了大型追悼會。他的進步活動引起校方注意,學校開除了周冠華的學籍。周冠華到北平找到王鑑覽,參加了讀書會等進步組織,系統地學習了社會主義思想,認識到只有共產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1937年5月,他經王鑑覽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魯西南早期中共黨員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冠華根據黨組織安排回到家鄉,參加了緡城縣「抗敵後援會」,喚起民眾抗日救國。他說服家人買了一支德國造20響匣槍,與本村進步青年一同參加了游擊隊。不久,與游擊隊合作的國民黨三路軍二十九師一個散兵排想拉出去當土匪。周冠華與葉道友(延安派來的一個連長)和另一名游擊隊員衝進散兵排住室繳了他們的槍。從此,周冠華開始擔任軍事幹部,成為地方軍事組織的創始人。他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縣大隊長、團長。1943年至1945年他還擔任過金曹縣和單虞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周冠華作戰有勇有謀,有膽有識。一次,侵華日軍萬餘兵力,採取「鐵壁合圍」拉網戰術進行「大掃蕩」,把微山湖西的抗日力量壓縮到只有十多里活動範圍的緡城城南大棠樹一帶。在極端危急情況下,他根據情報果斷決定出奇制勝,迎著敵人的包圍圈「跳出去」。有人堅決不同意,仍繼續向北撤,結果在東溝河被敵人打散,許多幹部、戰士壯烈犧牲。周冠華率領縣大隊徑直往東,一夜急行軍,穿過敵人的包圍圈,整個縣大隊800多人無一傷亡。日軍大批人馬過後,次日又有300餘日軍進入根據地,被縣大隊斃傷200餘人。事後受到了冀魯豫軍區的通令嘉獎。那時,緡城縣大隊在反掃蕩、反清鄉、打土頑、平暴亂中屢建功勳,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一支抗日英雄武裝。為此,敵人對周冠華既恨又怕,拿出5萬現大洋懸賞周冠華和他家人的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解放戰爭開始,周冠華在冀魯豫軍區二十團任團長。不久該團合併到第二野戰軍,他成為二野七縱楊勇司令員直屬下的獨立團團長。他參加了著名的大楊湖戰役,巨緡魚戰役魯西南戰役,挺進隴海南。1949年進入江西,任江西貴溪軍分區副參謀長。這年底,他患了嚴重的鼻竇炎到武漢就醫,後經中央組織部安排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從此,周冠華告別了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的戌馬生涯。戰爭生活鍛鑄了周冠華剛強堅毅的性格,鍛鑄了他作為一個優秀軍事指揮員所具有的沉著機敏、運籌帷幄的指揮才能以及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戰鬥意志。這些優秀品質在他以後的管理企業和探索搞活大企業的新路中都閃現了奪目的光彩。周冠華痊癒後,到中央報到,準備返回前線參加解放全中國的最後戰鬥。中央組織部負責同志告訴他,組織上要安排他作為部隊第一批師級轉業幹部到地方工作。他在戰爭年代就憧憬著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一個不受外敵欺辱,人民當家作主的強盛的社會主義中國,所以表示服從組織決定。到哪裡去?他說:「我要按照七屆二中全會的精神,從頭學起,到最基層去,到能夠扎紮實實真正搞建設的地方去。」
他謝絕了組織上要他到水利部當辦公廳主任或者去重工業部做司局長的安排,選擇了京華西郊一個破舊的小廠石景山鋼鐵廠。中央組織部的同志驚訝地看著他:「那個縣團級小廠,廠長、書記都有了,只缺個營職人事室主任,組織上不能這樣使用幹部……」。「沒什麼,這是我自願去鍛煉嘗試的。」周冠華霍地站起來,斬釘截鐵地說。「既然這樣,你可以先去看一看,如果覺得不合適,我們再給你重新安排。」周冠華和警衛員登上雜草叢生的石景山,一幅令人心涼的破敗景象呈現在眼前:荒涼的廠區,一堆堆破爛的設備,荒草地上人們吆喝著追打野兔子;簡陋的高爐,一座爐台上長著草,另一座淹沒在濃煙中。周冠華的心緊縮成一團,這不是我們民族倍受摧殘蹂躪的一個縮影嗎?他發誓:祖國的富強需要鋼鐵,我們打仗的人更知道鋼鐵的重要,我們就是要在這片廢墟上站立起來。
他回到住處,給中央組織部去了一個電話:「我決定去石景山,困難是有的,但我是共產黨員,我相信我是能夠學會技術,學會管理的,我決心改變這裡的面貌,把我們的鋼鐵廠建設好。」
從此以後,他在石景山鋼鐵廠安家落戶了。頭兩年,中央組織部每年都有位局長去看他,問他有什麼困難。兩年後,周冠華對中央組織部負責同志說:「請組織上放心,我在鋼鐵廠紮下根了。」自此以後,他早起晚睡,不怕苦、不怕累,立即開始向實際和經驗豐富的工人技術人員學習。他深入第一線,拜工人為師,請技術人員利用早晚業餘時間給他系統地講述冶金方面的技術和知識。蘇聯專家來廠,他跟在後面認真地聽,不斷地提問,記筆記。鋼鐵學院舉辦在職幹部學習班,每周三天利用業餘時間講課,他常常是下班後飯也顧不得吃就趕40多里路去北郊聽課。五年過去了,他終於掌握了冶金專業技術知識。由外行變成內行。有位中央領導人曾不勝感慨地說:「解放以後,從帶兵打仗到搞工業,真正學懂的恐怕就數周冠華了。
1956年9月,已是石景山鋼鐵廠廠長的周冠華作為黨的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在大會發言中,提出靠老企業擴建改造,多快好省地發展鋼鐵生產的建議,並代表石景山鋼鐵廠向黨中央請戰,建議儘快批准石景山鋼鐵廠的擴建計劃。他的有見地的發言博得了全場代表的熱烈掌聲。為此,石景山鋼鐵廠的擴建計劃很快被中央批准下來。按照擴建計劃,石景山鋼廠要建一座963立方米大高爐,一座新型煉焦爐,四座履帶式熱礦燒結機,另外還要建一座小型軋鋼廠和焊管車間、冷拔車間。這麼多項目,國家計劃投資只有2.4億元,而且五年計劃要求三年完成。怎麼辦?周冠華苦苦地思索,他根據派出到重點鋼鐵企業考察的專業小組的調查,提出打破因襲蘇聯做法實行的甲乙方結算制,把2.4億元投資使用權交給企業包幹的想法。中央同意這一方案。實施後大大激發了石景山鋼鐵廠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和創造精神,五年計劃只用了1年零21天,生產能力就翻了一番,而且節約資金興建了其他許多工程,充分顯示了承包的優越性和巨大威力,教員稱讚說:「搞基本建設還是投資大包幹好」。1959年6月17日,朱老總蒞臨石景山鋼鐵廠視察並為三大工程竣工投產剪彩。
周冠華心中裝著一個宏偉的規劃,要把石景山鋼鐵廠建成世界第一流的鋼鐵企業。正是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他帶領職工奮力拼搏,1960年在河北遷安的群山里建立了自己的鐵礦基地。1964年,建成我國第一座氧氣頂吹轉爐車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966年,一號高爐為我國鋼鐵工業奪來第一個世界冠軍———利用係數達到2.551,焦比下降到336公斤,超過了日本寶蘭廠二號高爐創造的世界記錄。儘管周冠華總是懷著滿腔的熱情率領著他的鋼鐵大軍向世界冶金工業的座座高峰奮力衝擊,儘管他們也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然而在舊體制下,他和石鋼廣大職工的手腳一直被束縛著。正如他自己講的就像一頭健壯的牛掉在枯井裡有勁使不出。為此,他苦悶過、探尋過,而這些在後來的「文化革命」中卻都成了他的一樁樁「罪行」。一個憂國憂民、為黨的鋼鐵事業傾灑了全部心血的赤子一夜之間被打成「走資派」,淪為「階下囚」。中國進入20世紀70年代,決不違心說假話的他,由於拒不「認罪」,仍被關在「牛棚」里反省。1972年,由於周總理再三催問,他才被「解放」出來,被送往礦山「勞動鍛煉」並任負責人。
1973年,周冠華擔任華鋼黨委書記。那時,一些回到領導崗位的幹部工作起來總是縮手縮腳心有餘悸。他卻一如既往,不顧被「造反派」打斷三根肋骨的傷處還在隱隱作痛,依然目不旁落地挺著胸膛大步向前。鉚足了勁,一馬當先地抓整頓、上水平,很快就從日本寶蘭廠奪回丟掉的高爐世界冠軍稱號,公司各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都超過歷史最好水平,成為全國十大鋼廠的排頭兵。但是當周冠華東渡日本考察治金工業後,深感他傾注全部心血的華鋼,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太大,有一種遠遠被人甩在後面的恥辱感。這種恥辱感猛烈地撞擊著他的心靈,他感到壓抑。他強烈的認為資本主義能幹到的事情,我們為什麼不能幹?為此,他憋足了一股勁,日思夜想要大幹一場。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軍號角。周冠華熱血沸騰,意氣風發,迅即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在周冠華的提議下,1979年初,華鋼連續給京華市委、冶金部寫報告,主動請求做改革試點。當國務院批准華鋼為全國第一批改革試點單位後,周冠華慷慨激昂地表示:「在改革的棋盤上,我們要做一個過河卒,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周冠華首先狠抓企業的內部管理,在生產系統定編制、定人員;在基建系統制訂先進合理的勞動定額;在各級幹部中制訂辦事細則;在工人和管理人員中實行崗位責任制。為強化管理,周冠華從責任、考核、獎懲的結合上,提出「三個百分之百」,即「規章制度必須百分之百地執行;違規違紀必須百分之百地登記上報;違規違紀不管是否造成損失都要百分之百地扣除當事人當月獎金」。吃慣大鍋飯的人們對「三個百分之百」一片反對之聲,有人甚至罵周冠華「缺德」。周冠華和總經理白銀鈺首先統一領導班子的認識,然後把「三個百分之百」提交職代會討論,最後形成決議,在全公司貫徹執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這項制度終於得到廣大職工幹部的理解和擁護。
八十年代初,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全國鋼鐵實行嚴格限產,明令華鋼減產36萬噸。但就在這一年,京華市要求華鋼無論如何要上交2.7億元。按照減產幅度,華鋼實際利潤只能完成2.65億元,一個錢不留,全部上交還差500萬元。這樣,改革後從企業自留資金中提取的技術改造資金、職工獎勵、福利資金都成了泡影。華鋼上下議論紛紛,周冠華卻穩若泰山:「國家有困難,我們要為國分憂,2.7億元我們包下來,完不成少發工資也要補齊!」他向市委領導提出:「若是超額,多餘部分全歸企業!」超額,這在當時是誰也不敢想的,然而周冠華卻胸有成竹:只要把任務層層包下去,充分發動群眾,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他召集有關專業人員連續作戰,算出18筆賬。18筆賬交給群眾,又變成了111項增利措施。這一年,華鋼召開了4次職代會,人人動腦筋、想辦法、挖潛力。結果,首鋼實現利潤3.16億元,上交2.7億元,企業留下4600萬元,比周冠華預想的還多500萬元。
1982年周冠華「趁熱打鐵」,同總經理白銀鈺提出實行上交利潤遞增包幹法,即在1981年包幹2.7億元的基礎上,每年再加一個6%的遞增率(1983年,華鋼又主動提高到7.2%)。
這裡面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實際上,華鋼是用大大高於其他企業承包基數水平和上交利潤遞增率換來一個可以發動群眾放手大乾的好政策。周冠華認為,遞增包幹,一頭包死,一頭敞開,超包全留,企業才真正實現了自負盈虧。一切靠自己,職工才真正當家作了主人。在1982年,周冠華發動專業處室制訂專業系統承包方案,後來發展為技術業務承包體系。它與指標承包體系構成有機的承包整體。周冠華親自一個專業一個專業地審核,逐字逐句地批改,整整花費40多天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辛勤的汗水換來豐碩的成果,承包製顯示出極大的生機和活力。1982年華鋼在消化外部2600萬元減利因素的情況下,實現利潤4.1億元,比上年猛增9600萬元。但是,周冠華並沒有就此停步。為了在體制、機制、制度和組織上使廣大職工當家作主的地位和權利得到保證,他提出「人民為本」的響亮口號,並在華鋼領導體制、人事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他的積極倡導下,華鋼職工代表大會成為企業民主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閉會期間,由職代會選舉產生的工廠委員會代行職權。企業經營實行工廠委員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黨委實行政治領導。工廠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總經理由全體職工直接選舉產生。為了監督職代會決議的貫徹,職代會還選舉產生了監察委員會,專門負責對各級幹部執行職代會決議情況進行檢查監督。
通過實行承包製,企業有了自我積累、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的能力,華鋼各個工序的主體設備都實現了現代化,鐵、鋼、材主要設備的全年生產效率都創造了世界第一的好成績。環境治理,廠容廠貌也跨入世界一流水平。昔日被外國同行譏笑為「冶金博物館」的華鋼,己成為中國工業現代化的一個窗口。而這一切,作為華鋼領頭人的周冠華付出了多少心血?他病了,不休息,遊覽觀光從來沒有時間。他心裡裝著華鋼的發展,裝著幹部職工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唯獨沒有他自己。副總工程師高潤芝患了肝病,他親自將他送進醫院。經理辦公室主任王中和得了腸繫膜血栓,周冠華穿上白大褂,戴上白圓帽,站在手術台邊看著大夫動手術,足足站了三個多小時。
一個大熱天,周冠華主持公司黨委擴大會議,與會者每人喝了一碗冰鎮綠豆湯。他立即詢問第一線職工有沒有,並安排主管後勤的同志抓好這件事。1987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家。1988年被授於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喜歡狄方天元的新書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8s 3.74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