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四嬸不敢說,自己會成為李家村最富的人,但是她敢說,以後他們李家村的日子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
就是現在,好多姑娘都想嫁到他們李家村來。
當別的村里兩天把肚子都成問題的時候,唯有他們李家村能夠拿出糧食僱傭別人幫忙幹活。
當孵出來的小雞仔能夠慢地跑的時候,地里種下的莊稼也從地底下長了出來,添出了一根又一根綠色的藤。
有的長得快一點的,都可以掐下來做秧苗了。
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澆水,完全不用邊平靈。
他們這幫老農民,一輩子都跟莊稼和土地打交道,也要看看天色,看看地里的莊稼,就知道該幹什麼活。
因為有邊平靈「啟發」,他們從她培育苗圃的經驗中得出許多啟示——既然地瓜能夠先發芽,再種下去,那其他莊稼是不是也可以這樣?
至於怎麼讓種子發芽,只要學會怎麼用豆子發豆芽的,就沒有幾個不知道應該怎麼讓種子發芽的。
想要讓種子發芽無非這就這這種方式一、要有水;二、合適的溫度三、合適的光線。
邊平靈還教了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如果實在搞不清楚要多少水,要什麼樣的溫度,就把種子打濕了,找一塊粗布包好放在肚子上。」
「我們人身上的溫度,絕對適合種子發芽。這樣我不敢保證所有種子都適用這種方法,但大部分種子絕對管用。」
「你們需要注意的是,裡面那一層布要透氣,就算布是濕的也可以,但外面那層布就不能太濕了,畢竟你要放在身上,要是布是濕的放在身上也不舒服。」
邊平靈是這麼說,不過對於急著的種子發芽的村民來說,舒不舒服,能夠有種子發芽種呀?
反正就幾天的時間,熬熬就過去了。
「這個過程,你們一定要注意,包在裡面的種子一定不能缺水。估計兩三天打開一次,確定裡面的種子有沒有發芽。」
「如果怕白天打開,種子被光照到了,那就晚上打開。」
至於白天、晚上打開,就那麼一會兒,其實對種子的影響不算特別大這件事情,她就懶得說了。
當時說了,又得解釋一通。
「你們要是覺得芽差不多了,就可以種了。」
「之前不是讓你們做堆肥嗎?你們整理出一塊玉苗圃出來,上面一層全部用這種堆肥,深度大概有一個巴掌深,然後把發了芽的種子兩粒一個坑都種進去。」
「坑和坑之間大概要放多寬,你們自己估摸一下,這個是育苗圃,等裡面的苗長出來以後,還需要再移栽一次,所以不需要太寬的距離,差不多就行了。」
「總之別埋太深了,用手指稍微挖一個坑就行了,薄的一層,這樣它長出來也長得快一點。」
「嗯,差不多半個手指的深度吧。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稍微調整一下。」
「種進去之後,澆一次水。大家辛苦,用那種帶細孔的小桶澆,就跟春天下毛毛雨似的,免得傷了種子。」
「最後一定要蓋上一層乾草。現在還是早春,我們種的都比較早,很多莊稼都要等天氣再暖一點才適合做,既然我們現在提前做了,那就要做好保溫工作。」
「蓋一層乾草,就跟我們人身上蓋被子一樣,會讓地裡面的溫度高一點。不過也別蓋的太好了,我們人自己蓋被子,要是蓋得太厚了也會不舒服。」
「其實種莊稼,就跟照顧小孩子似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就是讓它們覺得舒服就行。」
「溫度舒服,土地舒服,水分舒服,光線也舒服,它們覺得舒服了,也就慢慢長出來了。」
雖然村民都是種莊稼的老漢,但平時種莊稼的時候憑的都是經驗和感覺,還沒有人想著把這些經驗歸納總結一下,用一個什麼種植技巧出來。
有的老漢經驗比較豐富,憑著感覺就能種出想要的結果出來。可是你問他是怎麼種的,他也是一頭霧水。
「我不知道啊,就是這樣弄的。」
「沒啥技巧吧?就是挖個坑埋進去,然後松鬆土、澆澆水,沒了。」
但是邊平靈不同,雖然她種植的經驗沒有這群老把式經驗豐富,但她的理論知識比他們多。
她將這些歸納出來的理論知識跟大家一分享,很多老把式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想要把莊稼種好,可不就是這樣?
只不過平時他們空有經驗,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現在她一說,大家就有感覺了,腦子裡的輪廓也更加清晰起來。
「對對,我就是這樣種的嘛,那個什麼溫度呀,濕度呀,土地呀……就是這些東西。可惜我沒讀過什麼書,沒什麼文化,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現在她一說,就把我做的那些全說清楚了。」
「她這麼一說,我感覺腦子裡的東西更清楚了,就好像那個什麼?對,掌握了什麼技巧似的,只要會做一樣東西,其他東西都會種了。」
「種了一輩子的莊稼,跟別人說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怎麼教別人種,現在好了,咱也能夠說的清楚了。」
有幾個老把式是帶頭,大家翻出了各種莊稼的種糧,按照這種方法摸索了起來。
不想,半個月的時間,就讓他們整出了不少菜地,各種還需要過段時間才能長出來的蔬菜,都長了出來,生長狀態良好。
他們甚至比邊平靈說的更加細心,不僅育苗圃蓋上了乾草和草木灰,就是有些蔬菜站出來以後,他們還會在植株根部小心蓋好。
堆肥、漚肥、草木灰、乾草的收集,大家也收集得更勤快了。
眼見著地里的莊稼一個個都長了出來,其他負責蓋房子、蓋村子的人,一個個也高興的要死,更有幹勁了。
他們幹活是為了什麼?
不就是為了那個吃的嗎?
莊稼能夠提前長出來,不就意味著他們能夠提前吃到這些東西嗎?
一想到有吃的,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幹活唄。
十里八鄉,來李家村幹活的人有不少是其他村的。他們平時幹活的時候在李家村住,口糧節約著吃,剩下的就積攢起來,每隔幾天回老家一趟,將攢下的糧食送回去。
這一來一往,除了將積攢的糧食帶來,回去也把李家村的情況帶了回去。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57s 3.55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