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世界盃
【國際足聯:希望一個從未舉辦過的東方大國舉辦世界盃——
為了讓華國辦世界盃,連外國人都操碎了心。
國際足聯秘書長多次喊話,希望某東方大國能積極申請舉辦世界盃。換句話說,只要你申請,我就給你辦。
這個東方大國,欸,是誰我就不說了。
這樣某國國足就能以東道主的身份順利進入世界盃。然而某國國足卻多次視而不見,打算依靠實力闖進去。
但國際足聯卻等不住了,直接提議世界盃讓華國來舉辦。
可按照舉辦規則,理應由歐洲國家來辦。國際足聯管不了這麼多,直接使用最終解釋權,說章程只禁止同一個大洲的國家連續舉辦世界盃。
換句話說,只要隔一屆舉辦就好。
然而,就當大家以為華國世界盃必辦無疑時,足協在這個時候出來闢謠,說根本沒有的事兒。
這就讓國際足聯直接無語了,難不成要讓我們求著你舉辦嗎。
於是立馬開會更改章程,將世界盃參賽隊擴充至48支球隊,亞洲區名額直接從4.5升到8.5,這下想必國足躺都能躺進世界盃了吧!
實際上,國際足聯根本沒有這麼好心,無非是看上了華國市場,想在華國好好撈一筆罷了 ~】
蘇粒笑了,你以為升到8.5男足就能進去嗎。
評論區
網友a:我們不是拿不出這個錢,我們是丟不起這個人[淚奔]
網友b:《依靠實力闖進去》
網友c:咱就是說,侮辱人的方式有很多,但沒必要用這個[淚奔]
網友d:我可以花錢,可以丟人,但是讓我花錢又丟人這就過分了吧[呆無辜]
網友e:什麼,從未舉辦過的東方大國?那就祝賀印度世界盃舉辦成功[狗頭]
網友f:萬一東道主倒數第一呢[看]
看來大家都對男足很絕望啊!
——————
各朝各代的天看著在天幕中滿場跑來跑去踢球的各種洋人,疑惑了:「這不是蹴鞠嗎,難道後人不會踢蹴鞠了,這個『世界盃』就是所有國家一起踢蹴鞠的活動吧。」
所以,這個「世界盃」就是各個國家輪流在各自的國家裡舉辦蹴鞠的活動嗎,看起來還蠻有意思的。
不過後人怎麼回事!怎麼連蹴鞠都不會踢了,還什麼倒數第一,怕丟人的都不敢舉辦了。蹴鞠這麼傳統的活動,不行讓我們這些老祖宗上吧!
天幕你敢讓我們看,敢不敢讓我們去一趟後世啊,沒別的,就是想玩蹴鞠了,讓老祖宗們給你們撐撐場子!
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起了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更是開始流行冰上蹴鞠。
所以天幕下的眾人看到後人在做類似的運動,自然而然地以為那是蹴鞠。
足球和蹴鞠的玩法有些不同,現在的足球說是某大不列顛國傳出來的,而蹴鞠則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漢,練兵時甚至會用蹴鞠來鍛煉士兵,而且自己也挺喜歡蹴鞠的漢武帝劉徹,看到天幕在自嘲華國丟不起這個人時,恨鐵不成鋼,連蹴鞠都玩不贏!怎麼回事。
怎麼都千年以後了,玩了幾千年的蹴鞠,竟然還比不上別的國家了。比不上就比不上吧,說「倒數第一」會不會太過分了點!
蹴鞠在唐宋時極為盛行,唐玄宗、唐僖宗等都是唐朝歷史上知名的蹴鞠愛好者,當時的宮廷之中隨時可見蹴鞠的身影。
唐玄宗自從聽了天幕放的杜甫填詞,連揮霍都有些不得勁,看到自己喜愛的蹴鞠在後世也這麼多人追捧時,還是瞬間起了興致。
他一個大唐皇帝,開創了開元盛世,他辛苦半輩子後半生享受點怎麼了!
那什麼亂世,說不定是他兒子不中用導致的!
為了安慰自己,李隆基決定辦一場盛大的蹴鞠比賽好了,越隆重越好!
宋朝時蹴鞠也廣泛普及。上至皇宮中的帝王,下至田間的孩童,都以蹴鞠為樂。
北宋還有著名的古畫《宋太祖蹴鞠圖》,展現了宋太祖趙匡胤、趙光義(宋太宗)、趙普等人一起踢蹴鞠的情形。
所以趙匡胤對蹴鞠還是頗為熟悉的,看後世的所謂「足球」與蹴鞠在玩法上有些差別,但或許是後人改了遊戲規則呢。
不過,看來後世人很喜歡這個足球呢,竟然還辦什麼「世界盃」,聽起來就很有趣。
就是後人什麼都好,沒想到還有比不上老祖宗的,比如這個蹴鞠,難道偌大個國家一個會玩的都找不出來?
還是別的國家竟然那麼厲害,就都是蹴鞠好手?
趙光義也在一旁觀看天幕,他笑著說:「天幕都放到這了,不如大哥我們也來玩玩這個蹴鞠?」
趙匡胤:「正好,等天幕放完了就去,活動活動身子骨。」
明,朱元璋看到東方大國,瞬間敏感:「怎麼又來了個印度!是不是又離咱大明很近,周邊除了大明,誰敢自稱大國!」
想了想,又咕囔:「這『世界盃』聽起來就忒燒錢,那什麼國際足聯的算盤珠子都快繃咱臉上了。不辦也好,不辦也好,這點錢,幹什麼不好」
——————
蘇粒繼續看下一個視頻
【生育率跌破新低——
我國生育率跌破新低,只有788萬。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1941年的出生人數,那時候瘟疫橫行,朝不保夕,出生人口都有800萬。而在盛世的今天,我們的出生人口只有788萬。專家預計,明年的出生率不會高於650萬,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將超越韓國,成為第一的生育人口衰退國。】
視頻用柱形圖和條形圖描繪了近幾年出生人口的起伏。在提到1941年的時候,又放出影視片段,人人各個骨瘦如柴,困苦麻木。
真是要多觸目驚心有多觸目驚心。
不過蘇粒表示她並沒有心。
誰愛生誰生,她宮寒,怕孩子著涼,還是別生了。
評論區
網友a:大家格局打開好嗎?雖然今年出生率是在這兩年最低的,但是在未來幾十年裡是最高的啊[看][暗中觀察]
網友b:考慮別的突破口,男性生育[比心]
網友c:考不上一本,我腦子有問題,生不了
網友d: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窮。那麼,不生也是一種善良。
網友e:大家都活的越來越通透了[贊]
——————
天幕下一堆人是真的吃驚了。出生和生長環境決定一個人的大部分價值觀。他們就活在封建社會裡,接受著普遍的封建教育。
而相夫教子一類的觀念在這些人的頭腦里早就根深蒂固,看到天幕上的後人所說的,充滿了不理解不相信。
怎麼可能,不生孩子怎麼有人給你養老送終,死後地下誰給你燒紙錢供奉你,絕後就是斷根啊!
後世人是不是被養的太自由散漫了,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做,都不怕沒了香火!
封建制度下的歷朝歷朝,都以"農桑立國」。人口的增加,無疑是增加勞動力,畢竟新增人口大部分都是農民。
農民的增加,一則增加糧食產量,二則使中央增加了稅收(丁稅、口稅),三則朝廷與地方的無償勞役與大工程也需要簽發壯丁。
所以除了思想禁錮嚴重,張口閉口都是《女訓》、《女戒》的,曲解儒家學說的,越學越歪的明清等朝代,大部分都是支持多生孩子的。
甚至明清那麼壓迫女子,也是鼓勵多生的。
秦朝鼓勵寡婦再婚,就是為了人口,而後世國家怎麼就放任民間這樣削弱呢。
嬴政:後世那麼繁榮昌盛,對人口不是要更緊張嗎,還是真有這麼放任百姓的朝堂
漢,劉徹對紀年方式比較在意,這個兩千多年是依照什麼算的,紀年方式倒是和大漢完全不一樣。按這個算法,元年是哪一年呢。
還有這種圖畫,用一根根柱子來表示數量,真是一目了然,看著都舒服多了,這個方法真不錯!
可惜現在用的是竹簡,普及下去實在有些困難。看天幕中後人用的輕盈雪白的紙,劉徹滿腦子都是渴望。
他看天幕偶爾也會刷到一些科普視頻,雖然很多東西劉徹聽都沒聽過,但看一看也好啊,看了不就知道了!
哪想到那個操控天幕的後人是一下也不帶猶豫,一瞬間划走,有時他甚至都來不及看清科普了什麼!
這後人真是不上進,有這麼好的工具,天天看這些有的沒的,也不知道用來學習,好讓他偷師一下!
雖然他也挺愛看這些的。
西漢對於統計圖苦於難以推廣,三國、隋唐這些以後的朝代可就沒有這些顧慮了,畢竟他們已經開始使用紙張了。
武則天對「男性生育」更感興趣,後世真是太好了,好到她都有點嚮往了。
是真的可以男性生育嗎,如何做呢,她大唐的醫師能不能做到啊,真的手癢好想嘗試一下
而亂世中的古人,看到「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窮。那麼,不生也是一種善良」,都忍不住落淚。
在亂世,活著就很艱難了。多少人家因為養不起孩子,一出生就掐死了,甚至父食子,鄰居易子而食的聽起來是個恐怖故事,但在亂世中,是真實在發生的。
「孩子,娘對不起你,下輩子,去後世吧,去天幕里那個地方,投個好胎」一滴淚從婦人渾濁的眼睛裡溢出。
清,雍正臉色嚴肅,這個紀年法不對勁。為何短短几百年,華夏連紀年方式都變了,還變的這麼徹底?
不僅學洋文,變紀年法,連天幕中的建築甚至都和傳統建築差別很大
這必然是經歷了毀滅性的變故!
大清剛入關時,那些漢人反抗激烈,多少的大屠殺,許多喜歡讓那些漢人改他們都不改,後世竟改變了這麼多。
雍正嘆了口氣,真的是我大清出問題了嗎,這1941年是什麼時候,離大清還有多遠呢?
或許他應該派人去了解海外那些洋人的紀年方法
民間,一些男人憤憤不平:這天幕就沒有男子評論嗎,這些話肯定是從那些頭髮長見識短的女子口中說出來的!天幕的男子都去哪裡了,任由這些女子這麼猖狂!
要是蘇粒能知道,她絕對懟回去:不好意思,某音信息繭房,我只能看到我愛看的評論,不服憋著。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71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