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45章 故都的秋3

    品閱小說網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

    在文章開篇,郁達夫就明白地指出,北國的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清、靜、悲涼,是故都的秋的總體特點,換句話說,本篇文章的所有描寫,都是圍繞這三個詞展開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的感受與郁達夫的不盡相同為什麼在他看來,北國的秋味,既有清、靜,又有悲涼

    劉禹錫「他有蟄居之苦,抑或家國之悲」

    很明顯,閱讀理解的滲透力是驚人的。

    柳宗元覺得不太對 「知人論世雖是必要之章,但人各不同,盡作如此解讀,似乎有些失之武斷。

    聽到這裡,大家的小雷達或許就要指向破屋和破壁腰之類的字眼了。破有殘破、破敗的意思,不正好能體現悲涼嗎再說,悲秋已經是文學上的老傳統了,「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郁達夫有這種感受再正常不過了。而且,北方寒冷,秋景總是凜冽蕭瑟的。

    曹丕和柳宗元等人一致點頭說得沒錯,悲秋之旨自有其淵源。

    可是,大家初中或許拓展過另一寫秋的名篇吧老舍的濟南的秋天,濟南,同樣是北方。

    眾人誒又來一個哦

    大家心中也有考量,初中、高中應是後世的學習之所,楚棠每次提及相關課文,都會理所當然地說,大家學過。雖未明言,但不難猜出這書院範圍覆蓋之廣,而能登上課文,或是被遷移提及的,無一不是名家名篇,老舍,必然也是那新文學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北宋。

    蘇軾不無興味道 「魯迅之文章冷峻深沉,郁達夫之文章有俚俗語卻不掩雅人深致,這老舍的文章,不知又會是何種格調

    在大家或期待或好奇地目光中,水鏡里放出了濟南的秋天全文。

    清朝。

    從郁達夫的行文中受到啟發的曹雪芹對新文學興趣頗深,聽到水鏡提起另一篇,他早有先見之明的鋪開一頁新紙,準備相機抄錄。畫面一轉,他就一目十行地看了起來。

    「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曹雪芹微微凝眉,這句話很尋常,但細品下來卻又大有意味。

    唐代的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將詩之格調境界分為雄渾、沖淡、纖穠、沉著、高古等二十四品,老舍說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自

    然給人以無限遐想。

    再往後看,古城、清溪、山影、紅袍綠褲的小妞兒秋是活潑的,老舍的語言也是活潑的

    曹雪芹眼中閃出幾分光彩,不再耽擱,立即奮筆疾書。他覺得老舍的行文似有一種韻味,竟比郁達夫的更為吸引他

    北宋。

    蘇軾敲著桌面細細玩味 「這一篇里集中寫山與水,山之色彩極為豐富,又有晴暖的陽光 詩一樣的溫柔之句,水則極言它的綠,鮮明而蓬勃,哪裡是秋景,直是劉夢得所謂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盛況了

    唐朝。

    劉禹錫也覺得恍然明朗起來 「這竟是北地的秋濟南,便是齊州」他忽然被這篇文章勾出了幾分遊興。

    一旁的柳宗元對比了一下兩篇文章,志趣的確是截然不同,他們寫的都是北方,亦都是古城,老舍所見,可是和清、靜、悲涼沒有半點關係。

    不過嘛,柳宗元想了想,還是投了郁達夫一票,他覺得郁達夫寫的更符合他的審美。

    與此同時,輞川別業里的王維也將心中的天平傾向了郁達夫。

    倒是之前關注到den days的秦始皇又迅速發現了一個類似的符號 seetheart。

    始皇帝眉眼深凝,猶帶困惑,為什麼後世文人寫文章,總要夾雜上這些符號難道是一種風俗

    在老舍的筆下,同為北方的濟南,秋天卻是充滿生機的, 「天水之間,全是清明」, 「溫暖的空氣,帶著桂花的香味」。這是一個蓬勃的、生機盎然的秋天,跟北地蕭瑟可以說是一點也沾不上邊了。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作出種種猜測,比如兩地的景致不同,又比如兩位作家心境不同、有不同的志趣等等。

    大家想得也沒錯,在關注庭院秋色之外,我們不妨將目光聚焦到兩處閒筆。

    一是這一段的開頭。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年了。」顯然,這句話里含著幾分眷懷之意。但是,作者懷念的是哪些景色呢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這些好像都太過普通了,故宮、長城、香山、天壇公園、頤和園等著名景點,竟然一個都沒提到。

    等等等等。

    朱

    元璋懷疑自己聽錯了 「長城寫一寫倒也罷了,這故宮,應是皇宮吧竟然能隨意游賞」

    朱標也覺得奇怪 「魏書有載,任城王澄上表請求減公園之地,以給無業貧口,公園是古代官家園林,天壇而冠以公園之名,楚姑娘提起來又這般隨意,難道那天壇、皇宮,人人可去

    「可是這不太可能吧」朱櫚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大家覺得推斷出的信息過於挑戰認知,紛紛否定,倒是被聲討半晌的朱棣想到了什麼,謹慎開

    敢教日月換新天。

    朱元璋眼神陡然一凜。

    差點忘了,這是第一課開篇,楚棠提到的一首詩,偉人的詩。

    他初讀時只覺氣勢驚人,但仔細一想,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分明有些像他當年率軍同蒙元對峙的樣子,起義軍與朝廷針鋒相對

    他膽戰心驚地沉吟 敢教日月換新天,咱先前還以為是尋常的改朝換代這偉人,到底給後世換了個什麼樣的天

    陶然亭,在北京城南,亭名取自白居易的詩,「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蘆花,就是蘆葦,也就是我們學過的兼葭。 」故壘蕭蕭蘆荻秋」,蘆花也是古詩詞中的常客。

    元稹拍了拍白居易的肩膀 「沒有琵琶行,你還有陶然亭。」

    白居易有點開心,但也不太多。

    釣魚台,書上也有注釋,在北京阜門城外的三里河,環境清幽;西山、玉泉、潭柘寺,都在西山一代,地處京郊。這些地點都離皇城中心很遠,而蟲鳴、夜月、鐘聲,都是自然的野趣,給人感覺是蕭瑟孤寂的。可郁達夫偏偏懷念這些。

    再看第二處,牽牛花。按理說,這一段講到「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硬是要加一段

    「說到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為什麼作者喜歡藍、白而最不喜歡紅色紅色的牽牛花也很好看呀而且,為什麼一定要疏疏落落、尖細且長的秋草作陪襯呢

    中唐。

    李賀略作沉思 「藍白清疏且淡,與清、靜之景相合,若是紅色便破壞了庭院之秋的意境,疏疏落落的秋草,又添幾分悲涼之感。

    他的眼中露出些許蕭索之意,他覺得自己好像有些能理解郁達夫的心境,自科場受挫以來,自己見得秋月春花,不俱是這般感受麼

    晚明。

    張岱對郁達夫的文章也頗為欣賞,他受王學左派的影響,極愛性靈之文,又兼家學淵源,亦善辭章,平日也寫些記遊記事的小品文。這篇故都的秋雖然行文習慣頗為獨特,但其中韻味卻頗見性靈,毫無匠氣。如今看到這一段議論,更是覺得會心不已

    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郁達夫對花色的論議這般精細,可見是個雅致之人,藍朵之下襯以疏落秋草,自是我輩中人的志趣,惜不能與此人把臂同游啊

    或是哪怕就同他在文中所寫的皇城院落里靜賞秋色,想來也定然十分美妙。

    文人之交,往往只在一點合契。

    從色調來看,藍和白是冷色調,紫黑色顯得有些沉重了,而淡紅色呢,又太過熱烈,是暖調的,放在庭院的清景中,好像有些不和諧。

    色彩也是一種語言,不同色彩運用在美術上會給人以視覺衝擊,運用在文字里,同樣也會造成不同的抒情效果。郁達夫要的是淡的、清的、安靜的,最好還帶一點枯衰的感覺,所以講完之後,他硬是要添上一筆。

    選了花色還不夠,又要拉幾根疏落秋草來做陪襯,向讀者展現他的審美選擇,其實也是在展現他的志趣,一種承襲於古代傳統文人的雅趣。

    晚明。

    張岱撫掌大讚 確是如此

    文人雅韻自有不同,張岱覺得郁達夫的論斷實在是太合他的心意了北宋。

    蘇軾看著對面的蘇轍笑 「我說的不錯吧,新文學不曾與舊文學決裂,這郁達夫,用後世的話來說,應該是有古人之風

    話音剛落,就聽到楚棠悠悠補了一句 由此可見,郁達夫雖然是新文學的名家,骨子裡卻仍有傳統士大夫的精神氣質。

    蘇轍眼中不禁露出了笑意 「兄長真是洞察幽微。」蘇軾心情愉悅地擺擺手,低頭呷了一口茶,掩蓋心下思量。

    話是這麼說,但所謂士大夫的精神氣質,可不只在這賞景的雅趣。郁達夫是否,太過衰頹了點說到色彩語言的暗示性,郁達夫和李賀應該可以辯一辯,李賀詩里的色彩運用也非常精彩。突然被點名的李賀手指輕顫,隔著疏窗望向空中的水鏡。

    李賀的詩風向來以淒艷詭激著稱,其中, 「艷」即指向他詩中的色彩語言。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紅如雨」,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他用的顏色都很鮮艷,但是大家卻不會覺得熱烈溫暖,反而是感覺很幽冷,有點中式恐怖的意思。

    蘇軾對這個新詞很感興趣 「中式恐怖,是指中國式恐怖」

    他聯繫李賀的詩作略作思忖, 「李長吉被稱作詩鬼,詩中啼、泣、血、墳、鬼燈、幽螢、山魅等字眼屢見不鮮,又輔以冷紅、老紅、殘紅、寒綠、頹綠等色,讀起來確實如入幽冥之境。

    所以中式恐怖以色彩和尋常景致取勝

    蘇轍想了想,突然覺得後背微微發涼。嗯暫時有些不太想讀李賀的詩了呢。


    太極宮。

    李世民對李賀這個名字有印象「先前講杜甫時似乎提到這李賀是唐室宗親,他的詩怎的這般淒艷詭譎

    長孫皇后看了也是覺得心驚 「莫非是如那杜甫的登高詩一般」

    從望岳到登高,記述了家國的離亂。李世民的心不覺沉了沉。

    李賀是沒落的唐宗室後裔,少有才學,雖然體質羸弱,但胸有凌雲,以壯士自許,曾經寫下了「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句子。

    太極宮。

    李世民目露讚許 「是個好男兒」三國。

    曹植同樣目光灼灼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賀果真是個凌雲之士

    曹操看著神采奕奕的四子,不自覺露出欣慰的笑意,這種詩句才是他的兒子該寫出來的再次在心裡將燕歌行與白馬篇對比了一下,曹操覺得還是子建更順眼。

    那麼問題來了,自己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覺得子建不順眼了呢想起先前被透露的繼

    承人的問題,曹操不禁又露出了老父親般的憂傷。

    但是他的仕途實在慘澹。即使得到了名重一時的韓愈的稱讚,李賀的仕進之路同樣走得艱難。

    第一次科考,恰逢父喪,他必須回去守孝三年;

    等到守孝期滿,他去參加河南府試,一舉獲雋,只待年底,就趕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這是他離理想最近的一次。然而,堵住他的,是一個荒唐又無解的理由。

    不會又遇到了個李林甫吧劉徹小聲猜測著。

    李賀的父親,叫李晉肅,有人就說啦, 「晉」和「進」是同音字, 肅」和士音又相近,李賀這是犯父諱了啊怎麼能去考進士呢他這是不孝然後,李賀就真不能去考了。即使韓愈「質之於律」、 「稽之於典」為他辯解,最終也無濟於事。

    未央宮。

    劉徹瞪大眼睛不是這算什麼理由

    讀書不諱、臨文不諱、不諱嫌名,只是因為讀音相同或相近就避諱,哪有這種諱法啊咸陽。

    嬴政同樣覺得無言以對,這個理由,也太荒謬了。杜甫限於李林甫,李賀限於嫌名,這唐朝的科舉,看似是一條康莊大道,內里卻藏著不少暗礁。嬴政輕叩書案,選吏之法,還需再行斟酌,儘量完善才是。

    太極宮。

    李世民萬萬沒想到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 「實在荒唐」

    避字倒還能理解,為尊者諱,為親者諱,自古亦然,哪有連音近都不行的不孝,真是好大一頂帽子i

    他敏銳地與秦始皇想到了同一個問題一個杜甫,一個李賀,這還是明面上的,暗裡不曾知曉的蹭蹬之士又有多少呢科舉取士,是否有可以精進之處

    中唐。

    韓愈握著拳頭的手沉沉地落到面前的石桌之上。李賀少年英才,當年,他持詩前來拜謁,呈上一首雁門太守行,格律精當,風骨卓絕,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之句更是有凜然氣勢。

    他斷定這人必是賢才,可才士到底遭妒。

    韓愈至今還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聽到京中流言時,心中是何等的憤怒。他援筆成書為李賀申辯,卻終

    是難敵悠悠之口,而李賀所能做的,只有寄書言謝,而後滿懷悲憤地離去。

    「可嘆長吉,我韓愈有愧啊」

    無法為李賀伸張,始終是他心頭的憾恨。

    書齋里,李賀再次聽到楚棠不無義憤的將他的遭遇講來,不由苦笑一聲。他低低咳嗽著,仿佛要將心肺一起咳出來,既悲嘆自身的懷才不遇,又恨極那些以嫌名污他之人。

    書齋的門不推開,李母端著一碗熱粥進來,見他咳嗽的樣子慌忙上前攙扶 長吉,娘知道你心裡苦,但你也要保重身子。你父好歹有個官身,待娘去尋個宗人薦舉,讓你承父蔭,也算是一條出路。

    李賀拉住母親的手止住咳嗽,露出一個虛弱地笑,眼含安慰 「娘,我沒事。」

    李賀的父親當年做過縣令,所以他後來得以蔭舉為官,做了個九品奉禮郎。這只是一個微末小官,李賀本就因為體弱,早熟又敏感,這下更eo了,直接早衰。

    「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二十歲,在古代才是弱冠之年,在現代也就是個大學生,可是他的心已經枯死了。當官沒多久,他就託疾辭官,後來亡於家中,年僅27歲。

    書齋。

    李母手中的粥「哐當」一聲掉到地上,熱粥四濺。兒啊,你這是要娘的命啊她抱著面前的兒子,老淚縱橫。

    李家沒落,家裡窮,李賀從出生起就體弱多病,她熬了多少心血,才盼到他長大成人。科考無望,她知道他心裡苦,從不敢多言,只背著他偷偷在窗外抹淚。她想,總會好的,李家還有父蔭,孤兒寡母,總能過活。可誰想到,這個兒子未來會拋棄她這老母,先她一步下世呢

    娘

    李賀神色倉惶,扶著垂泣的母親的肩膀,哀痛不已。

    三國。

    曹植聽著,只覺那短短几句詩里的衰颯氣息撲面而來,他張張嘴,內心對李賀的遭遇同情不已。

    弱冠之年,壯心衰朽,何其可嘆啊他暗自搖頭嘆息,不經意間瞟到一旁的二兄曹丕同樣目露哀戚,頓時就覺得心中一刺。

    還嘆息別人呢,自己後來都是爹不疼哥不愛、侄子還要使絆

    子的,就別五十步嘆百步了。曹植頗為幽怨地看了旁邊的兄長一眼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被看得滿臉莫名其妙的曹丕

    太極宮。

    早已將李賀看作自家小輩的李世民心裡也有些不好受 壯年羈恨,鬱郁抱病,秋墳鬼唱的哪裡是鮑照的詩,分明是李賀用性命嘔出來的血淚。

    中唐。

    韓愈在院中怔怔不能言,長吉他只活了27歲

    他搖頭大嘆,心中再次恨極了那些傳播流言之人,若非這荒唐的流言,長吉何至於落魄至此,最後抱恨而終

    韓愈越想越氣拂袖進入屋內,他要再為李賀寫一封辯書,奏明聖上,才士,不該蒙塵

    咸陽。

    秦始皇思忖著楚棠話里的名詞 初中、高中、大學,這便是後世培養人才的路徑麼

    未央宮。

    劉徹嘆息作罷,又有些新奇 「依謀是說悲傷的意思」還挺別致的。

    生命短暫,懷才不遇,重重的苦痛侵襲著他多病的身心,逐漸形成了冷艷淒迷的詩筆,所以,李賀雖然選取的是紅、綠這樣鮮艷的顏色,但又往往冠之以愁、凝、頹等字眼,使得艷色上罩上一層灰敗感,變暖色為冷色。

    而郁達夫,他直接就鍾情於冷色。

    但我們知道顏色本身是無關冷暖的,冷暖只是人的感覺。就像前面講杜甫的詩,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並不會落淚,鳥也不會覺得驚心,只是詩人自己心裡難過,故而將主觀情感投射其上。

    因為李賀將滿心抑鬱置於周身之物,所以他看到的顏色是衰頹的,令人哀愁,刺目驚心;放到郁達夫的作品裡也是這樣,為什麼同是庭院秋色,我們會覺得靜謐悠閒、安靜閒適,他卻覺得是清、靜、悲涼,因為主體懷有的情感並不相同。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說小石潭上是「淒神寒骨,悄愴幽邃。」其實也是因為他被貶永州,鬱結難解,心內淒涼的緣故。 」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這就叫作情與景和,情景交融。

    北宋。

    蘇軾撫掌大讚 「說得好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和那句一切景語皆情語有

    異曲同工之妙不知哪位論家,竟寫出這樣精當的論句。

    中唐。

    柳宗元和愣在當場 「被貶永州」

    劉禹錫品著那句「淒神寒骨,悄愴幽邃」,只覺幽冷孤寒之意盈滿書字,他嘆了口氣,拍了拍好友的肩膀

    如水鏡所述,古今文人,達者甚少,仕途翻覆亦是尋常。子厚,勿要哀毀太過。柳宗元回過神來,有些苦笑的搖頭郁達夫可能沒有謫居之苦,但自己,是一定有的。

    劉禹錫也知他心性,笑著安慰道「你我二人是交心知己,若他日你當真遭貶,我必當上書為你言事,與你同進退。

    柳宗元感激一笑 多謝夢得兄。

    順便,柳宗元的性格也比較悲觀,他和劉禹錫是好朋友,兩人都因為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柳宗元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從此一蹶不振;劉禹錫是「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心性不同,所看所寫也就不相同。大家平時讀詩詞文章的時候要細心體會,作者的情緒,通常就潛藏在字裡行間。

    並沒有聽到楚棠的「諄諄教誨」,剛剛表示要伸手撈一撈好友並與好友同進退的劉禹錫

    好吧

    「我二人果真是同進退了。」



  
相關:    戰神狂飆  劫天運  神話版三國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第45章 故都的秋3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360搜"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96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