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爺五月時補了千戶,七月升了金陵衛指揮使司副使……賈家兩位叔父,三月時補了軍職,如今都在東城千戶所任上,賈二叔為千戶,賈大叔為掌印……」
說到這裡,霍寶頓了頓:「史大爺很是放心不下你,幾次托我爹打聽你的消息……我爹之前還叫人去亳州尋你,一直沒有線索,以為你是用了化名……」
沒想到史從壓根就沒去亳州,而是距離金陵就幾十里的和州。
史從聽得目瞪口呆。
賈家兄弟,一個秀才,一個白身,半年之內就一個從五品、一個正五品?
堂兄那邊,從五品掌印位上多年,資格夠升千戶的,升千戶不意外,可隨後又連升兩級到正四品指揮使司副使,也太駭人。
說話的功夫,霍寶將他領進一間茶室。
是州衙臨時待客之處。
「金陵,怎麼了?」
親朋故舊都在金陵,史從關心則亂。
「三月底換了知府,四月換了金陵衛指揮使……這兩位都是愛財的,金陵這半年來月月加稅,商戶已經跑了不少……」
史從臉上更是擔憂,已是坐不住。
霍寶見狀,怕他一衝動跑回去,忙道:「若是你家僕在外,那就還是再躲些日子為好……前頭走了的金陵知府,還只對商賈人家動手,如今這位知府,卻是京中有靠山的,斂財無度,已經尋藉口抄了好幾個士紳人家。」
這不是嚇唬史從,而是真事。
就是因這個,弄得金陵城怨聲載道。
這知府之前刮地皮榨的是商賈與百姓的血,士紳人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今肉割自自己身上,才是真疼了。
史從也明白霍寶之意。
那些逃散的家丁,都是後患。
要是他始終不露面,還沒有什麼。
就算家丁想要反咬主人殺官兵,也是口說無憑,無以對證。
要是史從回去,別人再拿出那些家丁來告史從,就算證據不足,只憑口供,不死也得褪層皮。
他也是因顧忌這個,才不敢與家人聯絡,就怕落了行跡,拖累親人。
只是……
他望向霍寶目光帶了殷勤:「恩人與賈二哥那邊有書信往來?」
霍寶點點頭道:「你若是有家書,可以送過來……令堂三月里主喪,對外宣稱令尊是在江上出事,一雙兒女失蹤,想來還在苦等你們兄妹消息……」
史從紅了眼圈。
霍寶見氣氛沉重,岔開話道:「方才在外頭……你可是有事?」
史從苦笑道:「眼見著坐吃山空,我便想著試試應試……可真名怕有後患,化名又沒有戶帖,便躊躇不定……
霍寶有一件事好奇許久。
「不知令妹許親的……到底是滁州哪一家?」
當初從南山村逃亡出來,霍家父子一行遇到的賈源幾人與史家人,都是與滁州相關。
賈源是攜子侄到滁州給長輩拜壽。
史從父子是前往滁州送嫁,遭遇陵水潰兵,史從之父慘死,史從殺官兵逃亡。
等霍寶到了滁州,打聽出三月里過壽的是宋老大人。
宋老大人與賈源兄弟逝去的舅舅是同年,宋二爺之妻,就是賈源的表姐。
可史家親家是哪個,就不好打聽。
十七、八適婚少年不少,因天災人禍拖延婚期的也好幾個。
史從苦笑,好一會兒道:「是滁州吳家……」
滁州軍在滁州「鋤惡」之事,早在滁州軍圍城時,就在城中傳開來。
吳家父子之惡,在和州眾所周知。
曾與這樣人家做親,即便是前親家,史從也覺得面上無光。
霍寶卻覺得不對。
早在之前,他想過會不會是吳家,還專門叫人問過吳老爺那幾個孫子的親事。
年長的已經定親,是伯父在任上給做主定的官家女,不知為何遲遲沒有迎娶,次孫議的是前知州的內侄女,三孫是個傻子。
三月里時,吳家並沒有張羅迎娶適宜。
「是吳家二房?」
史從搖頭道:「是長房長孫……」
霍寶笑了:「想來也是,令尊令堂愛女心切,當是看不上吳家二房那等家風子弟……」
史從訕笑道:「是祖父生前與吳家長房訂的兩家親事……」
霍寶道:「想來和州這邊吳家的消息不全,他除了姦淫掠搶,還有一條殺兄、殺侄、侵產的罪名……這侵的就是吳家長房的產業……」
竟是吳墨麼?
霍寶對吳墨印象頗佳。
由霍五做主,六月里牛清與吳墨之妹已經換了定禮。
婚期暫定在明年。
史從驚駭:「竟然還有此事?還真是看不出,來金陵幾次論親的,最後敲定婚期的,都是吳二爺……」
若不是吳家催促,他們父子怎麼會不打聽淮南路情況,就直接北上?
霍寶眼神一眯。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吳家二房有搶婚之事在前,想必得了甜頭,想要再來一次。
尤其這史家女,因是這一輩長女的緣故,嫁妝十分豐厚。
霍寶便將知曉的說了:「吳家二房去年曾搶了長房孫女的親事給自己孫女,連帶著嫁妝都是現成的;想是得了這一次便宜,便想要來第二回!估摸也是心虛,才沒有大張旗鼓張羅喜宴事宜,故意定在三月,催你們送親,多半是故意,想要趁亂換新郎……」
等史家人過來,就可以解釋說因局勢亂的緣故,不好大操辦。
這般鬼祟,多半是想要將史從說給那個三傻子。
史從「騰」的起身,渾身戰慄:「他們竟敢?」
別人不曉得淮南道亂了,身在滁州的吳家人不知道?
他們想要趁亂發財,卻是坑死了史二爺。
霍寶道:「我這也是猜測,具體如何,你稍後問吳墨就是。」
史從遷怒道:「他是二房教養大的,一丘之貉!但凡往金陵送信提醒一聲,就不會有後頭的事……」
霍寶想了想吳墨告二房的狀子,殺人、侵產、換親都提了,卻沒有提史家這門親事。
多半是不知。
「首告吳家二房的就是吳墨……有些事,還是當面說清楚為好,省的存了誤會……
「吳墨在和州?」
「嗯,我就叫人請他過來說話。」
霍寶起身到門口喊人,就見牛清站在外頭。
「清大哥。」
「五叔聽聞你帶『故人』進來,打發我來瞧瞧。」
「不是外人,是咱們三月里去金陵路上遇到的史二爺。清大哥先進去說話,我叫人喊吳墨來。」
牛清聽得明白又糊塗,進了屋子。
霍寶已經喚了一人,低聲吩咐幾句,打發往大營叫人。
如今吳墨未娶,史家閨女未嫁,這親事耽擱半年,說不得還會再續上。
對於史家來說,閨女前頭定了親,都到了送嫁的地步;後來又「墜江」失蹤大半年,就算有親哥哥在旁,也真要拿到檯面上,也是叫人挑剔,想要重新說一門妥當親事不容易。
對於吳家來說,他們兄妹兩個別無依靠。
滁州那邊……
因吳墨首告吳老爺的緣故,很是惹人非議。
固然殺親之仇不共戴天,可吳老爺對吳墨兄妹還有養育之恩。
世人都愛講「寬恕」,尤其愛要求旁人寬恕。
自己做不了聖人,就格外樂意讓別人成聖。
還愛講「養恩大於生恩」。
至於怎麼養的,沒有回去理會。
兩個毛孩子,沒爹沒娘的,長大了,就是恩情。
至於不讓上學啊,換了親事,那在旁人眼中都是小事了。
繼續與史家的親事,對吳墨來說不是壞事。
得提前吳墨一聲,在未來大舅子跟前留個好。
……
茶室里,牛清已經的在講霍五父子「功績」。
他知曉霍家與史家的關係,對於史從自是沒有什麼瞞的。
只是有意無意將徒三那段輕描淡寫略過。
如今滁州軍上頭,提起前事,也基本如此。
誰也不願承認自己眼瞎,曾經投錯人。
史從聽到的版本,就是霍五父子北上,尋親未果,在黑蟒山與幾個把兄弟重逢,大家就投了白衫軍。
後來遇到曲陽表親,得了人馬,占了滁州與濱江。這半月,滁州軍入和州剿匪,又得了和州。
這期間,少不得對於官府惡行,也描述一二。
陵水縣與滁州的「人牆」,前幾日亳州嘉山縣的屠城,都是叫人不忍聽聞。
史從聽得熱血沸騰。
他是親身遭遇官兵作亂的,早已恨死了他們。
相反對於白衫軍,許是同仇敵愾的緣故,一直心存好感。
否則前頭不會想要聽霍五的勸告去亳州,今天也不會想要報名應試。
待霍寶進來,史從就立時起身,道:「恩人,可否允我從軍?」
他本就是武家子弟,身上有童生功名,可更樂意從武事。
他想好了,自己好好跟著滁州軍干,金陵那邊,請霍家父子派人去金陵將母親接到和州來,也沒了後顧之憂。
霍寶搖頭道:「此事不急……回頭你與史大爺通了書信,再談此事……」
史今態度一直不明朗,可對於霍家父子都有善意。
還是讓他自己選擇,這邊用史從拉他下水也不厚道。
史從先是一怔,隨即羞愧中帶了迷惘。
忘了堂兄。
堂兄已經是朝廷四品官,還會支持他入滁州軍麼?
。頂點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7s 3.68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