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百姓就是這樣質樸。
有地種的時候,這些百姓比誰都老實,只想著老老實實的種地,老老實實的等待莊稼收成,老老實實的老婆孩子熱炕頭。
他們一輩子活的不就是個地,就是個兒孫嗎。
可以說,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愛好和平的,喜歡種地,至於戰爭那都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地不夠種。
而現在西安城的大部分百姓都是如此,紅薯種下去了,又不需要他們精心照料,灶王那邊當兵待遇極好。
不僅管飯,當的好了,成了灶王手底下的天兵,還有錦衣玉食。
關鍵,跟著灶王造反,安全啊,他們時長聽灶王的手下說,打了他媽一年多的仗對面的人都沒有見到過。
手裡的刀他媽血都沒有沾。
他們似乎是街頭巷尾打群架站台撐場子的那些人,一點用處都沒有。
一開始,百姓們還是對這些話語嗤之以鼻的。
畢竟,打仗嗎,哪有不死人的,哪有士兵不沾血的。
但是今天,他們知道了。
擁有那樣威力的武器,怎麼會輪得著他們士兵們上陣打仗呢。
隔著六十里,就能瞬間覆滅一座城池。
恐怕他們連敵人在哪裡都不知道,灶王和他那神機營的士兵就已經將敵人消滅了。
去做灶王的士兵,他們吃的最多的苦,可能就是平日的訓練了。
但是,訓練和種地不都差不多嘛。
面朝黃土背朝天。
種地的和當兵的一樣,都構成了這個王朝的基石。
只是可惜,他們找門路找不到。
在天兵裡面想要搞歪點子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裡,上到天兵,下到鄉勇,基本上都很老實。
畢竟,他們都覺得,頭頂上有一個無所不知的灶王在那裡看著,誰也不敢有冒犯的心思。
灶王說不招收兵馬,那就是不招收,誰來都沒有用。
朝廷。
崇禎皇帝看著下面的文臣們。
自從灶王來到京城以後,朝會就越發的頻繁。
文臣武將,都深切的感受到了來自灶王的威脅,這是一個能夠覆滅大明的人。
當然,最關鍵的不是,灶王能夠覆滅大明。
在某些文武大臣們眼裡,是誰掌握權柄並不重要,他們不會是被清算的人。
甚至若是在敵人攻入京城的時候,搖擺一番,他們還能夠成為別的王朝的開國大臣。
但是,灶王不一樣。
他們可是知曉灶王在治下做出什麼事情的,但凡貪官污吏,但凡地主老財,灶王都殺。
當然,上繳財產的地主灶王放過了,但是,上繳土地財產,對於這些人來說,還不如直接殺了他們呢。
眼下崇禎皇帝對他們『那麼好』,和這灶王一對比,他們也拎得清。
「精簡官員已經初見成效,眾愛卿還有什麼好的想法,都可以說出來,」崇禎皇帝目光巡視。
灶王來京城,跟遊園似的,這毫無疑問是對他大明的侮辱。
好在,大明的官員,都是知曉知恥而後勇的。
跟著他的節奏勵精圖治,灶王未必不能滅。
「若是灶王,不再發展,就這樣保持下去就好了,」崇禎皇帝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
他清楚,一些官員,往日,是他中興大明的阻力。
但是現在,卻成為了他振興大明的阻力,他知道,這些人是害怕灶王對他們的清算。
故而才開始出力。
若是灶王的威脅一直存在,這些人就會一直出力。
只是崇禎皇帝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灶王覆滅,這群人又會回到當初的狀態。
甚至不顧北邊的金人威脅。
「臣以為,可以加大力度,廣納賢才,」來宗道站了出來拱手說道。
「哦?」
廣納賢才確實已經在進行中,可是還不夠廣嗎?
「陛下,縱觀調查而來的灶王歷程。」
「幾乎可以推斷出一個故事。」
「哦?什麼故事?」
崇禎皇帝身體前傾做傾聽狀態。
周圍的大臣們也將好奇的目光投向來宗道,不知道來宗道葫蘆裡面賣的什麼藥。
「灶王,從天津起家,一路直奔陝西,」來宗道緩緩說道。
崇禎皇帝略微頷首,這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那他為何要去陝西?」
來宗道反問一聲。
周圍的大臣做沉思狀。
先前有過猜測,天津距離京師太近,若是有人反叛,必然會被京師派出兵馬第一時間剿滅。
畢竟,灶王是越來越強大的,這一點已經是朝廷所有人的共識,灶王當初十分弱小,從天津走出的時候,不過十數人。
而現在已經占據河南山東陝西大部分的領土。
「灶王,或許最開始只有變化出糧食的才能,直奔陝西而去,應當是得知了陝西大旱的消息,知曉,那邊災民遍地,而他又擁有這種能力,來到陝西以後,必然受到難民們的擁護,再加上,灶王深知,自己暫時不是朝廷對手,陝西,距離朝廷又遠。」
「他知曉,朝廷得知他的的消息,也需要月余的時間,得知消息以後,又不會第一時間糾結重兵剿滅,而是派出當地兵馬,去剿滅他,這就又給了灶王發展壯大的機會。」
「灶王深知,自己的才能一定會被暴露,但是,他也知道,朝廷,並不會相信他擁有神奇的變化之術,故而,一次剿滅不成,朝廷依舊不會派出重兵。」
「除非一省難以剿滅,三省剿滅失敗,最後五省,朝廷終於意識到了不對勁,可惜呀,已經晚了,灶王,已經成長到了不懼朝廷剿滅的程度。」
「已經到了,必須要和後金人聯手的地步。」
來宗道緩緩描述,站在中間人的身份,剖析灶王的心理歷程,毫無意外,來宗道猜對了。
甚至猜測的和劉振華當初想的一模一樣。
崇禎皇帝聞言,也是眉頭緊鎖,來宗道的猜測,他在心裏面帶入推演了一番,卻得出了一模一樣的結果,就是如此啊。
灶王,應當就是這麼想的。
這些推斷完美符合了朝廷打探而來的,灶王發家的歷程。
可是,廣納賢才,有和這些有什麼關係,他已經積極的在廣納天下賢才了。
「我中華古國,地大物博,人數億兆,總會有能人異士,有常人所不及之能,灶王便是如此,昔日黃巾張角如此,天下賢才,豈止於讀書人乎?」
來宗道這一句話,終於說出了他的目的,鋪墊了灶王的故事,只是為了引出來這句話。
天下的賢能之人,不該僅僅局限於讀書人。
「胡鬧,那些能人異士是什麼?招搖撞騙,你竟然將我等飽讀聖賢之書的人,和那些能人異士做比?」
「你是想讓陛下,招納那些能人異士入宮?」
一個頭髮鬍子花白的老臣對來宗道怒目而視,他們這些老頑固怎麼會願意接受來宗道這樣天馬橫空的想法。
在這,張角是誰,屠戮了門閥士族,是他們這些人的禁忌啊。
來宗道竟然公然在朝堂之上提出來了這人,將他拿灶王做比,想要陛下將這類人召入宮中。
「王大人,本官意便是如此,你看不起灶王,看不起此類人,那你可有應對灶王之法,可知道,皇太極於陛下聯手,派出十數萬兵馬剿滅灶王,在場的各位,哪一個有能力,讓陛下如何大動干戈。」
來宗道斜眼而視,甚至沒有正眼去看他,這老頑固,一天天只知道搖頭晃腦,之乎者也。
「你!」
王大人對來宗道怒目而視,但是心裡的氣勢卻萎靡了下去,他知道,來宗道說的是不爭的事實。
「陛下,灶王有異於常人之能,但依舊局限於人,若是當初在天津,灶王展露異於常人之能時,被當地官員發現,豈會有現在之局面,或許,灶王已經在朝為官,或許,那神車,那神兵,皆為陛下所有。」
「或許,灶王已經率領上萬兵馬,一路橫推,直達後金老巢,覆滅為禍漢人千年的草原,而陛下,就是一代明君,北拓疆土,文治天下,萬民安樂,或許,陛下在後世史書留千古帝王之名。」
來宗道跪在地上,「臣請命,請陛下,廣納天下能人異士,來宮中辯駁,真有賢能者,留如朝中為官,欺詐者,斬首以示眾。」
原本,來宗道是不相信天下有什麼能人異士的,什麼黃巾張角熬製能醫治百病的符水,其實只是普通的兌了些碎糧食和符篆的熱水而已。
但是現在,經歷灶王一事,讓來宗道不得不相信,這天下,人以億兆記,總會有些人有異於常人之能。
就像是灶王,灶王也絕對不是天下唯一的巧合,應當還有其他人如同灶王一般。
崇禎皇帝閉上眼睛,心緒起伏,來宗道的話語,已經說到了他的心坎裡面,他多麼想讓大明中興,千古一帝,說朕嗎,朕真的能夠達到千古一帝嗎。
這個名號,古來帝王,誰不嚮往,讓崇禎皇帝直接忽略了前面的如果。
在崇禎皇帝看來,他說不準就要當亡國之君了,現在卻有來宗道跳出來,說他本可以成為千古一帝的,只是沒有廣納賢才,將灶王如同沙漏於手一般,漏到了陝西之地,成為流寇為禍一方。
現在正是亡羊補牢的時候。
廣納天下賢才。
原來是這樣的賢才,以往招搖撞騙的江湖術士,現在被來宗道冠以賢才之名。
灶王功不可沒。
崇禎皇帝思慮一番,來宗道最後一句話算是為這個建議加了保險,若是那些能人異士作假,他完全可以將他斬首示眾。
這樣就不會有人作假。
「就依照來大人所言,」崇禎皇帝睜開眼睛,做出了決斷。
就這樣去辦,正如同來宗道說的,天下何其之大,灶王絕對不是個例,應當還有其他人如同灶王一般。
只是流落民間,又或者是還沒有展露出來。
已經放跑了一個灶王,不能夠將天王地王其他放走了。
「傳朕旨意,廣納天下能人異士,若是真有能,賞賜千金。」
「若是膽敢有人弄虛作假,誅三族!」
崇禎皇帝大手一揮。
一群文臣們沒有絲毫意見,灶王是一個神奇的人,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是讓這些高高在上的臣子們,知道,這世間的能人異士,是有真能人存在的,而並非弄虛作假之輩。
是真的有人擁有他們所認為的常理所不能及之事的。
就比如那神車,那馬克沁機槍。
說罷這句話,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他真的希望,這個政策能夠真的為他帶來些能人來。
不一定要求對方和灶王看齊吧,最起碼也要有灶王兩三成,三四成功力。
崇禎皇帝心裏面又冒出了巨大的後悔之意,若是早些發現灶王,甚至若是當時陝北傳來灶王消息的時候,他早點重視,是不是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面,是不是就和來宗道說的那樣。
他現在已經靠著灶王,安民,北拓。
朝著千古一帝穩步進發了。
後悔已經無用,崇禎皇帝只能夠派人去落實。
只希望那和後金聯手的大軍,能夠將灶王覆滅,或者,將灶王抓到。
讓其為朝廷效力,然後將阿巴泰和他的大軍留在大明。
這是最好的結果。
忽然,崇禎皇帝心頭突突直跳,這已經過去了多久,距離灶王上次來到京師。
灶王那神車會不會變得更多了,會不會,灶王又有了新的,強大的神兵。
這讓崇禎皇帝焦慮無比,「來人,再傳,讓袁崇煥加快腳步,拿下西安的灶王兵馬以後,立刻想辦法圍剿灶王。」
這一來二去,最起碼數月時間。
灶王從寂寂無名到為禍陝西,才用了多長時間,有半年嗎?
時間緊迫啊!
一匹快馬從京城而出,朝著陝西而去。
裡面帶著崇禎皇帝十萬火急的命令,雖然他知道,陣前催戰,很可能打亂指揮官的計劃,但是崇禎皇帝等不及啊。
灶王那邊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
這麼拖下去,灶王還不知道要變成什麼樣子呢。
而此事的袁崇煥和阿巴泰,才剛剛到達陝西最南端的邊界。
他們已經得知了西安城池被拿下的消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1s 3.69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