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州,有一位名叫宋君楚的侍郎,他生平酷愛風水之學,即陰陽宅選址與布局之術,這種對堪輿(風水)的熱情甚至滲透到了他的家庭中,連家中的女子也能閱讀相關的書籍,理解其中的道理。
宋侍郎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各自分家立戶,為了給父親選擇一塊吉利的墓地,他們不遺餘力。
一旦聽說有擅長風水之術的人,無論多遠都會爭相邀請,不惜千里迢迢將其招致門下。
於是,兩家各自聘請的風水師多達上百人。
每天,這些風水師們騎著馬,成群結隊地穿梭在郊野之間,東西兩側分道而行,宛如兩支龐大的旅行隊伍。
經過一個多月的搜尋與勘察,兩家各自找到了一塊被認為是「牛眠之地」——在風水學中,牛眠之地常被視為極佳的墓葬之所,能夠福蔭後代。
一方聲稱此地能讓後代封侯拜相,另一方則不甘示弱,也宣稱自己所選之地能帶來同等甚至更高的榮耀。
兩兄弟因此互不相讓,各自堅持己見,負氣之下,決定各自為父親建造陵墓,不惜重金搭建起錦棚彩幢,兩邊都準備得十分周全。
到了下葬的那天,當靈柩行至分岔路口時,兩兄弟各自率領手下人馬,為爭奪走哪條路而爭執不下,從清晨一直持續到太陽西斜,仍未能達成一致。
賓客們見狀,紛紛離去,不願再捲入這場無謂的爭執。
抬靈柩的工人換了十次肩膀,都已疲憊不堪,無法繼續前行,最終只能將靈柩遺棄在路邊。
於是,宋侍郎的靈柩就這樣被擱置在了那裡,家人決定暫時不葬,而是召集工匠,在靈柩旁搭建起簡陋的房屋,以遮擋風雨。
哥哥在一旁建起了一間小屋,留下工匠看守,弟弟見狀,也效仿哥哥,建起了同樣的小屋。
接著,哥哥又建了一間,弟弟再次跟進,如此往復,三年間,這裡竟逐漸形成了一個小村莊。
多年後,兩兄弟相繼去世,這時,他們的妻子——嫂子與弟媳,才終於坐在一起商量,決定打破之前因風水問題而產生的隔閡,共同為公公尋找一個合適的安葬之地。
她們決定聘請新的風水師,重新為公公選址。
每找到一處地方,都會繪製成圖,拿回家中,由家中的女性長輩判斷是否合適。
風水師們每天送來數張圖紙,但都被她們一一挑出了毛病。
經過十多天的挑選,終於選定了一塊地方。
嫂子看到圖紙後,滿意地說:
「可以了。」
接著拿給弟媳看,弟媳卻說:
「這塊地方,將來會先出一個武孝廉。」
葬後三年,宋侍郎的長孫果然以武生的身份在鄉試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推薦資格。
異史氏評論道:
「風水之術,或許有其一定的道理,但若過分迷信,甚至因此而偏執,就顯得愚蠢了。」
「更何況,兩兄弟因風水之爭而負氣,竟將父親的靈柩棄於路邊,連最基本的孝道和兄弟之情都不顧,又怎能期望通過風水來福蔭兒孫呢?」
「相比之下,家中的女眷們,如嫂子與弟媳,她們的行為才真正顯得高雅且值得傳頌。」
「她們最終能夠摒棄前嫌,共同為公公尋找合適的安葬之地,這種寬容與大度,遠比那些虛幻的風水之術來得更為珍貴。」
喜歡白話連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3.66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