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爭戰 第二百一十一章 張樹聲臨機決斷(1)

    第二百一十章 張樹聲臨機決斷(3)

    慈禧太后接奏,速諭:前據總理衙門暨張樹聲先後奏稱,朝鮮亂黨滋事,突圍倭國使館,傷斃人命,朝鮮王宮同時被劫,系該國王之本生父李昰應為首。李昰應違命啟釁,實為罪魁禍首,即著該督飭令吳長慶酌度情形,穩慎進扎,務將李昰應獲致,庶該國之亂自平。

    再說倭國駐朝公使花房義質偕海軍少將仁禮景范、陸軍少將高島炳之助,率軍一千五,分乘「比睿」、「天城」、「磐城」、「清輝」、「日進」、「孟春」、「迅鯨」等七軍艦於8月12日午時抵達朝鮮仁川。

    花房義質棄艦上岸,立飭:清國駐朝軍艦僅二,兵不及三百,吾等一秒也不要猶豫,馬上進入漢城,扼控朝局。

    仁禮景范道:此乃清國前部,清之聯合艦隊,不日亦至。

    花房義質道:那又如何!吾「扶桑號」裝甲艦、山縣有朋御親兵不日亦至。傳吾軍令,全軍開拔,直進漢城。

    倭軍兵臨城下,朝鮮眾臣皆惶,朝鮮國王李熙道:自今之後,大小公務,皆由吾父大院君裁決。

    大院君李昰應道:吾國空曠,足容二虎;駐清問議官魚允中來稟,大清吳長慶三千悍兵不日即至。吾等藉詞拖延,靜待援軍。

    花房義質逼城三日,耐心耗盡,方欲開炮,漢城城門徐徐開啟,朝鮮領議政洪淳穆、禮曹判書李會正等一眾文武垂手恭迎。

    花房義質道:貴國兵變,危害甚巨,非懲辦首惡兇徒、賠償吾民損失、增開通商口岸、允許吾國駐軍,不能解決之。

    洪淳穆道:此雖屬城下之盟,亦需字斟句酌之;況吾國正為閔皇妃舉辦國葬,七日之後,再行協商,如何?

    花房義質道:自此開始,三日為限,三日之後,貴國如不答應我方所提駐軍、增口、賠償、懲凶之要求,貴國與吾邦,必定兵戎相見。

    大院君李昰應甚惡倭人要挾,懇請大清國居中調停。

    候選道馬建忠接告,謂廣東提督吳長慶道:即是居中調停,則不可輕易用兵。

    營務處幫辦袁世凱道:朝鮮乃吾大清藩封,宜應於吾大清羽翼之下;倭人動輒兵戈相向,視吾大清為無物乎!

    天津鎮總兵丁汝昌道:吾皇有旨,不可擅自開釁。倭人亦在搜尋兵變禍首,吾等如將李昰應逮治,倭人自退,此地之亂自平。

    吳長慶道:丁軍門言之有理,吾意,馬道台馬大人,速率本部,以調停朝倭糾紛之名義,馳赴漢城。吾率六營慶軍,隨後跟進。傳吾軍令,各部刀劍出鞘,槍炮上膛,遇有攔阻者,勿論倭、朝,格殺勿論!

    1882年8月23日,馬建忠部二百餘人,進抵漢城。


    大清悍兵蒞臨城下,倭國駐朝公使花房義質亦惶,急謂海軍少將仁禮景范:此乃清國前鋒之軍,吳長慶三千大軍亦正狂飆疾進,直奔漢城而來。

    仁禮景范道:山縣有朋御親軍未至,吾無後援;各部徐徐撤離漢城,先至濟物浦一線集結待命。

    是夜,馬建忠率兵二百,悄然入城,大院君李昰應親至南別宮迎候,馬建忠虛以委蛇,道:吾兵此來,專為牽制倭人,別無他意;吳長慶吳軍門三千大軍後日亦至,屆時倭人必定狼奔豕突。

    李昰應道:倭乃虎狼,亡吾之心不死!吾邦乃貴國藩封,貴軍至,吾高枕無憂矣!

    25日夜,吳長慶、丁汝昌率六營大軍抵達漢城,馬建忠急稟:近日二晤倭國公使花房義質,倭人允准吾等逮治李昰應,爾後和談方啟,懇請軍門大人及早決斷!

    吳長慶怒曰:孰予爾權,擅接倭邦?泄露風聲,功敗垂成,孰負其責?

    幕客張謇趕緊道:朝鮮此次兵變,好在倭人死傷頗多,倭人斷不多此一舉。當務之急,誆李昰應出城,促成束手就擒之局。

    26日,吳、丁、馬三人減從前往雲峴宮,盛邀李昰應出城閱兵。李昰應欣然前往,被袁世凱等一眾清兵扶入肩輿,連夜押送大清國。

    逮捕李昰應畢,吳長慶迅督各部,進占漢城,捕殺兵變魁首二十二人,翌日一早,迅發文告:今年六月之變,皆言爾國太公實知其事。我國皇帝赫然震怒,念爾國太公既知其事,必能得其主名,自圓其說。今統領北洋水師丁軍門暫與爾國太公航海詣闕,處人骨肉之間,全恩嚴義,我大皇帝自有權衡,必不至於爾國太公有所深責。但舉動倉卒,恐爾上下臣民未諭斯意,妄生疑懼,以元代執高麗忠宣、忠惠為例,大負乎聖意之高深。

    壬午兵變終於平定,朝鮮國王李熙迅召吳長慶、馬建忠、張謇等,痛心疾首道:自今以後,必洗心革面,懲前毖後,政令之從前不便於民者,悉令除之,擇循良之吏,以牧群生,講究實效,思與一國更始。

    吳長慶道:痛定思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馬建忠道:當務之急,速與倭人重啟和談,諸事談攏,倭兵自退。

    李熙道:懲凶、賠償、道歉,倒也應該,惟倭人駐軍漢城,確屬千古大患。

    吳長慶道:吾即奏請慶軍留駐漢城,以杜倭人狼子野心。

    馬建忠道:吾大清國以外,任何一國,皆不可駐軍漢城。惟倭人招搖,易招人恨,此次兵變,被殺之十三倭人即乃實例;預防萬一計,此後倭人公使館內,可置兵員若干備警。若朝鮮兵民守律一年以後,倭國公使以為不要警備,不妨撤兵。

    袁世凱聞悉,怒曰:朝鮮之事如治瘡,然馬建忠挾倭以自重,視約規如兒戲,倭國駐軍一事,不誓死一駁也就罷了,反為倭人自圓其說,殊屬可恨!馬某一日不死,則瘡不可為也。

    張謇道:朝鮮善後,萬不敢馬虎!吾有通人心以固國脈、破資格以用人才、嚴澄敘以課吏治、謀生聚以足財用、改行陣以練兵卒、謹防圉以固邊陲,可解此困頓!

    吳長慶道:以漢朝之制,重置玄菟、樂浪二郡;按後周之式,於朝設置監國;駐紮重兵於朝鮮各海口;改革內政,訓練新軍;與吾東三省聯作一氣,互相聲援;分路出兵,歸復琉球,徹斷倭人溢出之念。如此善後,朝國無恙。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百一十一章 張樹聲臨機決斷(1)  
相關:    寒門崛起  修真門派掌門人  百鍊飛升錄  魔門敗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百年爭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張樹聲臨機決斷(1)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百年爭戰"
360搜"百年爭戰"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7s 3.48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