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
李秀成進逼淞滬,江蘇巡撫薛煥急奏:日前英國參贊巴夏禮屢與紳士相談,該紳士等邀其調兵協助官軍,保衛上海。候補道吳雲、候補知州應寶時面稟,將江浙紳士公議借用英法二國之兵助剿之事,懇臣代為具奏。現在臣與署提臣曾秉忠所部水陸各軍,分防松江、上海、金山、奉賢、寶山各路要隘二三十處,實有防多兵少之虞,而該逆數十萬之眾,凶焰方張,必須厚集兵力,以操制勝之權,該紳等所請助剿亦屬萬不得之計。
慈祥接奏,問詢恭親王奕忻。
奕忻道:中外既已同心,即以滅賊為志。
慈禧遂發上諭:該紳等既與巴夏禮議及,本日已飭總理衙門與英法兩國在京使臣妥為協商,但該使臣未必遽能順應。而英法向以商人為重,並畏百姓,著薛煥轉飭該紳等多集華商百姓,剴切開導洋商,令其轉求巴夏禮,以洋商貨物在滬,須助剿除逆,方足以資保護。
後軍主將陳坤書聞李秀成兵臨蘇州,心肝倶顫,速速攜部,退至常州,驚魂甫定,速即遣人,攜帶巨資,呈送信王、勇王。
洪仁發、洪仁達見財眼開,進言道:陳玉成兵敗安慶,其勢已頹。李秀成、李世賢兄弟同心,兵逾五十萬,攻浙入蘇,無所不能;長此以往,以何節制?
洪秀全道:王兄何意?
洪仁發道:副掌率後軍主將陳坤書,平在山元勛,天國第七天將,近與忠王不睦,可否賜其王爵,以為天國所用。
洪秀全道:速傳朕令,後軍主將陳坤書,多謀善斷,殺妖有功,著封護王,駐軍常州,佑護天國。大佐將吉慶元,與六十七名扶朝天將聯名彈劾扶朝天軍主將童容海,言童動輒忘恩,肆意妄為,多行不義,譬如虓虎生翼,畏其飛食人也。童容海可真暴戾?
洪仁發道:童容海等二十餘萬扶朝天軍,脫離石達開逆部,萬里回朝,其中艱辛,一言難盡。然眾口鑠金,李秀成亦深惡童容海。
洪秀全道:既如此,再傳朕令,童容海、吉慶元等萬里回朝,匡扶天國,勞苦功高,特封童容海為保王,加封吉慶元為扶朝天軍主將。待淞滬平定,吉慶元等即寄忠王麾下,童部回返寧郡,守護皖南。另,忠、侍二部,攻取蘇福,其下之將,勞苦功高,著封譚紹光慕王、陳炳文聽王、郜永寬納王、陸順得來王、范汝增首王,各王務必盡心竭力,匡扶天國。
李秀成兵至蘇州,姑蘇人民跪伏街頭,哭訴陳坤書橫徵暴斂,肆意殺伐,擾害民間。
李秀成義憤填膺,意欲懲之,然聞聽陳坤書晉升護王,只能苦笑了之。
是日,洪秀全傳旨李秀成:去歲春季,與夷人簽署協議,一年之內,天軍不攻上海、吳淞一百里以內之地,本年將盡,協期屆滿,忠王秀成兄弟可遣天軍攻取二地。另,英人之長江通商許可,英國船隻之停泊天京,均屬去歲議定,如英人無不法情事,勿加干涉。
秀成接旨,即發諄諭:真天命太平天國九門御林忠義宿衛軍忠王李諄諭上海、淞江人民,清朝兵勇,各宜去逆歸順,同沐天恩。
緣念本藩自去冬恭承天命,轉戰上游江、楚,復由江、楚班師而進浙省。凡所經過之地,凡有投誠之百姓則撫之安之,其于歸降之勇目則爵之祿之。
大軍進攻上海、淞江,恐爾人民驚恐。特頒諄諭,先行令人前來張貼,
仰爾上海、淞江一帶人民兵勇知悉,爾等試看我師一路而來,撫恤各處投誠之人,著即放膽,亦照該等及早就之如日月,歸之如流水,自當於純良之百姓加意安撫。
其于歸降之兵勇留營效用。至於在上海貿易之洋商,去歲成約,各宜所愛,兩不相擾。
自諭之後,倘有不遵而轉助逆為惡者,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諄諭發畢,秀成飭令慕王譚紹光,領軍十萬,攻擊上海。
譚紹光行前,秀成囑咐:兄攻上海,如遇夷人,務必小心。吾不親征,實乃有因。自收浙省以來,天王見我兵多將眾,忌我私心,廣封王爵,以分我勢,部下之將,見此各心不忿,積恨於心;吾必坐鎮蘇州,撫慰眾心。
1862年1月上旬,慕王譚紹光自南,逢天義劉肇均自北,兵分兩路,圍攻上海。
太平軍來勢洶洶,江蘇巡撫薛煥急飭:參將姜德駐守吳淞、寶山;參將林叢文,駐守江灣;二部互為犄角,防護上海西北;林叢文部,視戰事緩急,相機協防泗涇。副將滕嗣林,率兵三千,防護上海以西之諸翟、安上渡、華漕、野雞墩等地。水師提督曾秉忠,駐守青浦以西並金山全縣。參將李恆嵩偕華爾洋槍隊,駐守松江,佑護上海西南。上海以南,地闊路歧,著總兵馮日坤、參將姚紹修、副將熊兆周並曾秉忠水師一部,共六千餘人,協同防守。上海以東之吳淞口、高橋;水路縱橫,洋人船堅炮利;蘇松太道吳煦,速與英法領事協商共同防剿事宜。
吳煦領令,速即會晤英國領事麥華陀、法國領事艾登、英國駐上海義勇司令韋伯。四人協商片刻,迅速制定防剿五條:
一、速設偵探。今擬於吳淞口、胡學莊、大場、真如、野雞墩、諸翟、法華、泗涇、七寶、南橋、得勝、閔行等十一處,各派探勇五十名,專探賊情,並分報英法領事。如有大股賊至,五十人全行回滬飛報,以便設法截剿。
二、清吳淞江。大橋其至新閘止,大小船隻,無論中外,一概驅逐。
三、下閘板。新閘向系三洞,現令查明閘板,先閉兩洞,暫留一洞,以通船隻。
四、築馬路。速沿黃埔至董家渡馬路,修築便道,以便兵丁炮車往來保衛。
五、開炮路。老閘、韓家一帶,居民稠密,有礙車炮往來,速議買地築路,以便通行。
次日,中外各方協商成立上海會防局,闡明防禦扼要:
一、滬城東路,頻臨黃海,商民船隻,聚泊至吳淞口三數十里,帆牆相接,其中難保不潛匿匪船,因派委員先禁各船,不許停泊近城處所,並查出跡涉可疑者,概行驅逐。另設立水巡炮船,來往逡巡,復經英法二國酌派火輪兵船,在黃埔、吳淞合流處駐泊,以防外江。
二、滬城北路,尚有支河由洪口大橋、老閘、新閘直達青浦、嘉定,為逆匪乘船來犯之路,當飭幹員於大橋、新閘兩處添設閘板,加以鐵鏈鎖截,並由英國派小火輪船,駐泊橋內閘外,以防內河。
三、滬城西南。道路錯雜,田原平衍,無險可扼。而南、北兩門外,居民稠密,防亦極難。當與英法二國熟商,由西門而至新閘,由南門而至黃埔,相度地勢,開鑿深濠三千餘丈,起建炮台二十餘處,盡將居民環包入內。既可攖壘而守,又可越濠而戰。復於要口開闢馬路,以通炮車,迎剿追轟,益臻便捷。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26s 3.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