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
三日之內,太平軍各部陸續撤至蘇州,李秀成急召陳炳文、譚紹光、郜永寬、李明成、蔡元隆、吉慶元、劉肇均等,商議戰局。
李秀成道:上海之戰,功敗垂成,實因李鴻章妖兒作祟。上海、天京、浙江,我軍屢戰不順,可有別策禦敵?
郜永寬道:李鴻章、左宗棠二妖,皆乃湘妖遣出,實難撼也。
李秀成道:李鴻章守滬,左宗棠攻浙,曾國荃圍京,三路湘妖,並駕齊驅,我可厚集兵力,殲其一路。
逢天義劉肇均道:儒士黃畹稟言,英法洋人,非真欲與我為難也。我何不可以舍之?夫用兵之道,當舍堅而攻暇,避鋒而挫弊。與我爭天下者,清妖也,而非英法也。於今天下未寧,方將經略中原,中原之疆土十僅克復二三,所需兵力甚多,則我之待夷寧和而毋戰,不宜輕失外援以啟邊釁。
李秀成嘆:中原之疆土,暫且不議,上海必不可取乎?
劉肇均道:黃畹獻計曰,明告而嚴討之,陽舍而陰攻之,徐以圖之,緩以困之。天朝恢復舊物,尺土彈丸莫非我有,豈有上海片隅獨外生成!無他,以洋人在,故緩之耳!
譚紹光道:吾若緩之,李鴻章、華爾並英法妖軍,勢必步步進逼;蘇州毗鄰上海,最近處不過數十里之遙,坐以待斃乎?
李秀成道:曾國荃妖軍,由上而下,利在水軍,我勞其逸,水道難爭,軍常勝,其勢甚雄,此須從長計議。然天王詔急,不得不援,吾令,李明成部,速速西進,援救天京;其餘各部,整軍理械,稍歇時日,再戰上海。
曾國荃督率兩萬餘眾,屯集雨花台月余,心亦驚怖,急尋彭玉麟、曾國葆,且道:金陵城闊,仰望不見,只能圍其西南兩面,深溝高壘,以水師為根本,以江面為糧路,先為自固,徐圖制賊。
曾國葆道:雪琴兄之水師,實攸關我等之死生。
彭玉麟道:季洪兄之識量、之知遇,玉麟至死不忘,玉麟不死,水路必暢。戰場殺伐,生死有命;破城妄殺,於心何忍!沅甫務必嚴厲約束麾下,切勿復重安慶之覆轍。
曾國荃道:琴兄言語,極是極是;再有犯者,吾必誅之。
彭玉麟道:援軍不至,吾乃呆兵一支,倘賊全力圍攻,其勢必危!
曾國葆道:李昭壽部肅清兩浦、天長、六合,復又渡江攻占石埠橋、龍潭、東陽,現正偕吳全美水師,圍剿九洑洲;都興阿亦遣部克復觀音們、燕子磯;三部雖行程緩慢,然皆為我軍聲援。
曾國荃道:此乃見風使舵矣!吾部稍有反覆,李等必即潰奔。滌兄屢屢奏清多隆阿部攻擊九洑洲,朝廷卻詔令多部入陝,實寒人心。如今看來,鮑超霆軍,乃吾等唯一之依恃;吾即咨請滌帥,咨飭鮑部應援。
曾國藩接咨,再飭鮑部務必迅克寧國,轉進高淳、溧水。
幕僚趙烈文道:潤帥逝後,鮑部再無昔日之勇。
曾國藩道:鮑超心猿意馬,吾再奏請兩宮嚴旨督促。
兩宮聞奏,即行協商。
慈安太后道:哀家曾言,多隆阿部入陝,曾國荃湘部孤軍奮戰也。這金陵洪逆,實乃諸賊之首。
慈禧太后道:李鴻章入滬,左宗棠入浙,皆為曾部臂膀,鮑超霆部,務必移營進逼,速拔堅城,一俟寧郡克復,即由廣德進至高淳、溧水,節節掃蕩,會同金陵水陸各軍,搗穴擒渠。江北都興阿、李昭壽,雖已攻占兩浦、六和,江面亦已肅清,然營壘布置,未可稍涉大意,江北情形防重於剿,務於進取之中寓固守之意。
恭親王奕忻道:太后聖明。多隆阿部入陝,袁甲三因病休致,勝保一心主撫,曾鮑並彭楊李左全皆東顧,皖省銜貫湘鄂蘇浙,此省事務,宜須一得力大員督之。
慈禧太后道:李卿續宜,治軍嚴整,淡於榮利,實數不可多得之才,實授安徽巡撫,協助滿洲統領勝保,戡定安徽軍務。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亦屬本分;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亦為根本;前安徽巡撫翁同書,剿匪不力,屢致地失,交部嚴處!
奕忻道:曾國藩之彈劾翁同書片章,合情合理,甚有見地。
慈禧太后道:然也!壽州失陷,袁甲三與翁同書共辦一事,且有督辦軍務之責,降旨交部議處。然維念該大臣督辦安徽軍務三載,時值艱危,竭力支持,一切尚屬穩練,所議袁甲三應得之處分,著加恩寬免。湘楚皖蘇諸臣,言即多公為龍鮑超虎,鮑超之霆軍,務必再行督促,砥礪前行。
鮑超再接急進金陵聖旨,黯然神傷。
眾將問故。
鮑超道:潤帥逝後,吾部已為偏師矣!糧餉不繼,軍心不穩。
宣化鎮總兵宋國永道:廬州克後,荊州將軍多隆阿屢不奉令東征,滌帥亦無可奈何。
鮑超道:多隆阿乃滿人,依恃官文,進退自如;吾僅識一鮑,多勇少謀,何去何從?惟有死攻寧郡,博人歡心。
正定鎮總兵婁雲慶道:楊輔清、劉官芳、洪仁玕、童容海等皆乃悍匪,吾等攻堅,註定艱難。
鮑超道:迎難而上,何懼艱危!欲破寧郡,必先清理城外諸壘,城西之望城岡,扼要突出,必先拔之。吾令,婁雲慶部,即出林岡;陳得勝部,即出宜口,埋伏於望城岡城下;宋國永、周永勝、王衍慶三部,同發並擊,力戰而退,誘敵出岡。黃慶督率十營,待望城岡敵至,即行兩翼包抄。望城岡危,寧郡守賊必出而救援;待敵傾出,韋志俊部,即刻遊走後路,截斷賊軍歸途;賊軍後路被截,必然大亂;婁雲慶、陳得勝部,趁機再行包抄,徹殲楊輔清賊軍,攻取寧郡。
1862年6月11日,鮑超發令攻擊。
望城岡太平軍出壘迎擊,反遭伏擊;輔王楊輔清、襄王劉官芳出城救援,亦陷重圍,鏖戰一日,折損無數;楊劉無奈,只得盡棄外壘,入城自保。
霆軍趁機四面困圍,梯城而攻,連擊五日,無果。
6月22日,保王童容海,奉李秀成軍令,督率六萬大軍,洶洶來援。
鮑超無懼,密召降將張遇春,面授機宜。
張遇春攜鮑密令,乘興而出,乘興而歸,言童部願剃髮反正,一心為國。
鮑超亦喜,卻謂眾將道:城高牆闊,屢攻不得;援賊亦至,孰能奈何?昔之多龍鮑虎,已然往事矣。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55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