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曆1727年,此時距離英靈遊戲第四期開始時間還有53年,而這個時候天界召開了一次對現世影響很大的會議。
在原本冷弈的意見中,這次會議最好是在1730年或者1800年召開,原因無他,整數看的好看嘛。可是斬界之神的意見被神界駁回,而冷弈覺得犯不著因為這點小事就動用自己的力量,因此這次會議就在1727年召開了。
這次天界會議討論的主題,是在國家之上,大陸之下新設立一個居住地範圍級別,從而更好的劃分現世居住地。
第一版居住地體系的設立,是在大曆600年時的第二屆諸神會議,由於這事情過小,所以當時還是祖神的冷弈提了一句,沒多少人反對就通過了。
當時冷弈設置的第一版居住地體系,是「大陸—國家—城鎮代表—城鎮」,一個大陸內劃分國家,國家下面有主城,主城下面有城鎮。其中計算島嶼的時候,茂菟島併入中土大陸計算,瑪茲島與波旁島併入騰龍大陸計算,諾斯群島單獨計算。
第一版居住地體系一直用到大曆1426年才發生改變,在那一年的天界會議中,重新將居住地體系劃分為「大陸—國家—行省—主城—城鎮—居住地」六個級別,在天界取得一致意見以後就通行於現世。
第二版居住地體系用到如今,也就是1727年,天界決定進行新的變動,確立第三版居住地體系。而在此之前,冷弈得先重新梳理一下舊有的六個級別居住地體系含義。
最低級的是「居住地」,第一版沒有,因為冷弈壓根就沒考慮到,是到了第二版時才由天界神靈加的。
「居住地」,只有簡易的圍欄,低矮的房屋,居民可以隨時從當地搬遷走,史前的人類乃至如今的蠻人部落,都是屬於最低級的「居住地」級別,專門用於稱呼那些實在稱不上村落的地方。
「城鎮」,則是構成國家「居住地」的主體,從下層散布在各地的村落,到上層擁有城牆庇護的城市,都屬於「城鎮」這一級別。比如蘇拉西早期那些城邦的祭司,基本都是一個城市的統治者,管轄著一些村落。
「城鎮」再上一級,在1426年的第二版被定名為「主城」,而冷弈的第一版則是叫做城鎮代表。
不過雖然「主城」在1426年才被確立定義,但其實這個概念出現的相當早,早在第一版居住地體系誕生之前就已經出現。
「城鎮代表」,乃至「主城」的名字由來,全部都是來源自於大曆224年時蘇拉西祭司長那波利卡,對,就是現在在參加英靈遊戲的那波利卡,他推出的「十城邦代表制」,現如今全世界上千個主城,都是受到「十城邦代表制」的影響。
「十城邦代表制」前文已經介紹過,蘇拉西在大曆元年建國的時候,一共是22位祭司代表著就是22個城鎮,當時蘇拉西人管自己的城鎮叫做城邦,也就是22個城邦。
等到後來蘇拉西的城邦越來越多,為了儘可能簡化治理,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城邦來代表他周邊的城邦,那波利卡欽定了十個,這就是十城邦代表制的名字由來。
因此在這個世界中,「主城」並不是純粹的城市概念,而是城市概念與行政區概念的混合體,如果參考中國的話,這個世界的「主城」類似於秦漢「郡縣」中的「縣」。
並且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個世界的主城位置不是始終不變的,有些是略微變化,有些是變得非常離譜。
同樣以蘇拉西為例,米達爾最初是不靠海的城市,然而到如今卻已經臨海了;最初多萊曼是和米達爾相鄰的主城,可是如今多萊曼卻偏移到斯帕里沙漠邊境地帶去,多萊曼與米達爾中間多了個索利特。
這還算是同一地區的搬遷,同樣是在蘇拉西,最離譜的城市之一是安提姆,一千年前安提姆主城在圖拉比卡萊山脈北方,如今莫名其妙搬到山脈南方去了。
再比如戈修革建國時代,也就是蘇里維爾還沒成為英靈的時代,那時候蘇希與蘇拉西進行戰爭,是從庫米打到埃克斯,再到米達爾的。如今這條線已經被廢了,因為庫米主城往北偏移了幾千米,完全脫離了北線,取而代之的是赫奇勒這個曾經只是城市的主城。
順便在一說,如果讓冷弈來定名的話,或許會取「郡」或者「縣」什麼的,不過考慮到這兩個名詞出現在一個西幻式世界實在太違和,蘇拉西郡,圖拉比郡也就罷了,蘇拉西有個主城叫做西岐,要是叫西岐郡的話,恐怕會讓人產生自己回到地球的錯覺。
也就是那時候冷弈才剛剛掌控這個世界,臉皮還不太厚,所以第一版中文縐縐的把那波利卡的「城邦代表」竊成「城鎮代表」就這麼頒布。所以等到第二版的時候,發現他們將第三級取成「主城」了,冷弈想那就這麼讓他們過吧。
「主城」之上,第一版居住地體系就直接到「國家」這個級別,而在第二版中卻新增了「行省」這一級別,在冷弈看來,算是把「郡縣制」給補完了。
在此不能不提一點,如果不是直接利用天界規則漏洞把神靈臉拿去抽的話,永生的神靈們一向都是慢騰騰的,反映到天界會議中那簡直就是拖沓的代名詞,經常一件事都完結幾十幾百年了,天界才慢悠悠的開會談論。
第二版居住地體系的「行省」級,完美的體現出天界拖沓的這一點,要知道「行省」這個概念已經出現好幾百年了,神界居然才反應過來,要將他們補上。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和要求下界取名「主城」的強制不同,對於「行省」的命名,天界採取了相當划水的態度。
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只要你這個國家有「行省」這一級別就可以,而這一級別叫不叫「行省」關係就不大。
天界對於這方面態度之所以這麼寬鬆,原因就是反應太慢,導致下界一堆國家已經自己給「行省」級別取名,而天界懶得一個個去糾正了。
比如,蘇拉西管「行省」叫做「祭司長區」,法克尤管「行省」叫做「軍鎮」,波旁管「行省」叫做「航道」、「衛所」、「教化區」,邁席卡管「行省」叫做「地」,印哥納管「行省」叫做「核心」,巴姆管「行省」叫做「赦區」、「聖諭區」,馬錫管「行省」叫做「區」,厄奇管「行省」叫做「地聯盟」,布拉亞松管「行省」叫做「城市聯盟」、「內國」,艾努管「行省」叫「雪藩」,芬諾管「行省」叫做王守區,雪梨管「行省」叫做「郡國」等,五花八門,不足而一。
「行省」是國家劃出來,具有鮮明政治色彩的「行政體系」,在這個世界也具有坎坷的歷史。從最初的地理概念,觀念稱呼,到後來實際行政單位,期間經歷了許多波折。
比如多迪當時的大軍機長那個傻叉,堅定的認為大軍機長就應該管轄所有主城,劃分「軍鎮」是為了分權,所以堅決不肯劃分軍鎮,即使後來不敢違逆神靈而劃分,可是多迪很長一段時間內,軍鎮純粹是個擺設。
額,不過客觀評價,多迪大軍機長有那種想法也是正常,受到法克尤亂世的刺激,法克尤亂世就是幾個軍鎮鬧起來的。
不過正是因為早期多迪大軍機長這種態度,多迪的軍鎮很長一段時間內含糊不清,1426年給「行省」清晰定義的時候,去梳理多迪軍鎮的那幾個神仆被資料鬱悶到差點吐血。
多迪的軍鎮名義上是那幾個,但又分為事實上、多迪人管轄、法克尤人管轄,雙方還特麼可以交叉組合,尤其是涉及到西部軍鎮這個被多迪與法蘭尼爾反覆爭奪的地方,判斷這裡到底是那片軍鎮,真的讓那些神仆吐血了。
回歸正題,既然「行省」是行政單位,那麼「行省」可以設立、合併、拆分與撤銷,事實上每個國家幾乎都有過這些對「行省」的操作,等到1727年時,行省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
「行省」之上的「國家」與「大陸」則不需多說,大家都懂,按照冷弈在第二屆諸神會議時提出的「茂菟島併入中土大陸計算,瑪茲島與波旁島併入騰龍大陸計算,諾斯群島單獨計算」的方案,一直用到今天,其中只有一次爭議。
產生爭議的,是埃多楠半島。按地理來說,埃多楠半島屬於中土大陸,應該計算到中土大陸中去,可問題是埃多楠半島的國家誕生開始,就與波旁島密切相關,因此經過討論以後,埃多楠半島從中土大陸劃分出來,併入波旁島。
那麼這一次會議要新設什麼呢?「地域」。
就如同「行省」一樣,「地域」這個定義很早就出現了,英靈遊戲開場時就有涉及到地域,並且英靈遊戲中經常提起的「波旁的海諸國」,同時也是一個超越了國家的地域概念。
當然,「地域」並不完全是在國家之上大陸之下,即使在目前來說,已經有幾個國家將領土擴張到兩個地域中了。
而對於「地域」的定名,這一次天界會議也是爭論了好久才決定出來,最終確立下來的一共是二十地域,名稱分別是:
中土大陸範圍內的蘇拉西地域、赫非地域、拉文蒂卡地域、歐力尼地域、腹里地域、茂菟地域、西岸地域、南岸地域、東岸地域。
非中土大陸範圍的埃多楠地域、波旁島地域、北邁拉米地域、南邁拉米地域、哥尼格塔地域、瑪茲島地域、諾斯地域、瑞英雪梨地域、菲力地域、法克尤地域和奧迪地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8s 3.81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