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志 第五百三十二章:戰後波旁的海 二 第三柱之動

    「波旁的海戰爭」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波里斯與波特盧這兩個雙雄,然而雙雄並不是絕對的主角,在雙雄之外,還有所謂的第三柱,即不屬於雙雄附庸,僅次於雙雄重要的國家,而能被稱為第三柱的國家,只有波利、布拉亞松和布托克西。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第三柱的說法來自修德羅斯的《波旁的海戰爭史》)

    在彼岸同盟的成員國中,最重要的國家除了盟主國波特盧以外,無疑就是可以被稱為第三柱的波利了,事實上與海島同盟盟主國交鋒最激烈的就正是波利。而在痛苦的七十年戰爭之後,波利又失去和獲得了什麼呢?

    在這次戰爭中,波利雖然失去了在埃多楠半島上的六百的基業,可是卻打破了波里斯在波旁島上的霸權,讓一直如鯁在噎的波利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所以很難說波利到底是勝了還是敗了,再加上佛科多八世老練的手段和適合的許利,波利的亞洛斯王朝最終度過了這次危機。

    戰前波利有4個行省,26座主城,戰後波特盧還是4個行省,只不過是22座主城,並且其中2個行省還是新征服的。

    波利丟掉的兩個行省,自然是在埃多楠半島上的行省,也就是莫西征服衛所和新中土殖民衛所,莫西征服衛所與新中土殖民衛所在上埃多楠半島的部分被波莫西控制,而新中土殖民衛所在下埃多楠半島的部分被波里斯控制,改組成為加本尼航道。

    波利保留的兩個行省,是首都洛恩所在的北部航道,和首府位於德克拉的內陸衛所。尤其是內陸衛所,在「波旁的海戰爭」中承擔了很重要的職責,是蘇里維爾昔日馳騁的舞台,也是波里斯遠征軍數次失敗的埋骨之地。

    波利新征服的兩個行省,是從波里斯本土西部占據的兩個行省,即都末廖中轉道和南部航道。

    不過在征服當地以後,波利對這兩個行省進行了行政區的調整,因為都末廖中轉道原來只管轄3座主城,都末廖中轉道主城管轄這麼少,是因為過去與南部航道陸路不接壤,南部航道有意識的壓制當地的發展,即使陸路接壤以後也沒將主城劃歸給都末廖。

    可是等波利統治當地以後就沒有這些煩惱了,更何況在波利看來,削弱南部航道來發展離自己更近的都末廖航道,無疑是一筆划算的買賣。所以波利將都末廖中轉道設置為都末廖航道,首府從都末廖搬遷至凱恩斯。

    至於南部航道的問題,波利也變動了當地的首府。南部航道是波里斯昔日首都皮斯的所在地,波旁的海著名景觀建築卡多許宮和費爾馬廣場就在當地,不過因為戰火的摧殘以及費爾馬家族撤退時有意的破壞,等波利控制皮斯時,只能接受到一片廢墟。

    既然是一片廢墟,那就別說繼續作為首府了,波利可沒有重建當地的打算,因此將首府的位置遷徙至比皮斯南方的斯里荷。

    斯里荷是波里斯一座古老的城市,古老的斯里荷家族名稱來源就是因為這座城市,不過隨著風吹雨打去,斯里荷家族的霸業隨著費爾馬王朝的建立早已衰退,如今的斯里荷僅僅是與斯里荷家族有著名字上的聯繫。

    波利的族群結構此前和波里斯類似,都是主體族群波利人占據優勢的結構,兩千年時是最高峰的83%,然而在戰後族群結構卻朝著波特盧過去的方向發展,波利人只剩下堪堪一半,剩下一半,自然是南方兩個衛所的波旁人。

    畢竟波利征服的南部航道,可是波里斯昔日最繁華的行省,也是人口最多的行省,而波利倚為重心的北部航道,因為處於丘陵地帶,發展一直受到限制,人口甚至不如戰前的新中土殖民衛所多,因此如今波利人只占據了50%,這是註定不穩定的結構。

    位於騰龍大陸南方的布拉亞松極其附庸國布托克西,可以稱得上是法外之地,過於偏遠的領土使得波特盧對當地投鼠忌器,而到最後波特盧也沒能處理好當地的關係,達到自己開戰前預計的目的。

    然而布拉亞松也沒能到達自己的戰略目的,就剛剛結束戰爭時的結果來看,「兩敗俱傷」是這兩個國家最好的評價。

    開戰前,作為布拉亞松附庸國的布托克西擁有2個行省,15座主城,位於布托克西島南部的是厄柯西衛所,這裡是布托克西的基本盤,也是最可靠的精華之地,首都拿須極其著名的拿須體系就是在這裡。

    另一個是位於布托克西半島北部的奈蘇米衛所,由於扼守福萊斯地峽的福萊斯就位於這裡,而福萊斯也是1918年以後奈蘇米衛所的首府(取代伊凡成為第三個首府)。所以歷史上自從布托克西開始獨立以後,每次與布拉亞松作戰時都會在這片領土上來回拉鋸,時而被布托克西奪走,時而被布拉亞松奪走。

    而名義上擁有附庸國的布拉亞松,開戰前僅有3個行省,19座主城,與布托克西的國力差距並不像波特盧和他附庸國那樣明顯。

    布拉亞松當時有3個行省,分別是位於奈蘇米衛所北方的陸地衛所,陸地衛所當時的首府在拉爾斯,而拉爾斯同時還是2102年以後布拉亞松的首都,布拉亞松將首都從原來的德哥瑪搬遷至北邊的拉爾斯,無疑是為了更方便的與布托克西作戰。

    第二個行省是昔日首都德哥瑪所在的山嶽衛所,這裡也是布拉亞松現任政權崛起的起始之地,更是所有布拉亞松人的起源之地。

    最後一個則是丘陵衛所,這個衛所在戰爭末期時,在賽弗力夫的帶領下發動了對布拉亞松的叛亂,狠狠地捅了布拉亞松一刀,對整個南方戰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波旁的海戰爭」對布托克西的領土沒有多大變動,布托克西戰前領土是多大,戰後領土還是多大,所以有些只看領土變動來判斷國家勝負的俗人因此嚷嚷著,說布托克西虧了,布拉亞松虧了,兩敗俱傷。

    這是膚淺的看法,其實比起布拉亞松來說,這次戰爭的大贏家無疑是布托克西。奈蘇米衛所一向是拉鋸的場所,所以再次被殺成白地,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只要厄柯西衛所沒有遭遇到重大兵災,對於布托克西來說就是值得的。

    並且這次戰爭也為布托克西解決了一個困擾自己已久的小問題,那就是國內的族群結構問題。

    是的,布托克西也有和波特盧一樣對族群的憂慮問題,因為早在自己與宗主國長年的戰爭,或者可以追溯到更遙遠的新航海內國時代,布托克西的居民就逐漸與布拉亞松人分道揚鑣,最終形成了誕生至厄柯西衛所的布柯西人。

    布柯西人這個概念,是受到布托克西官方的大力支持的,官方試圖以此來提供與布拉亞松作戰的合法理由。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導致布柯西人與布拉亞松人的比例一直是讓布托克西煩憂的問題。

    布柯西人大部分都在厄柯西衛所,越往北則布柯西人越少,並且不管布托克西官方怎麼吹捧,還是有許多「老頑固」堅決認為自己是布拉亞松人,這類人越往北(比如奈蘇米衛所)就越多。

    不過現在正好,藉助這次「波旁的海戰爭」,奈蘇米衛所又習以為常的被拉鋸了一次,布托克西可以再次藉助戰爭來清洗國內的異類(布拉亞松人)。

    布托克西雖然現在看似一無所獲,但是卻為自己贏得了未來,可是布拉亞松就不一樣了,布拉亞松沿海的村莊不是被屠戮一空,就是被布拉亞松自己內遷,只剩下一些重要的港口。而後期烏爾奇的反戈,丘陵衛所的背叛,以及國內徵兵的壓榨,都給布拉亞松帶來了極大的摧殘。

    對於布拉亞松來說最為可怕的地方在於,自此以後布拉亞松所面對的不再僅僅是不忠的附庸布托克西,而是要在海岸上承受布托克西的侵襲,在南方還要承受著已經獨立的丘陵衛所的進攻。

    兩國明智的高層貴族都知道這一點,因此布托克西的卡拉達莫斯王朝安穩的繼續自己在布托克西的統治,儘管表面上看來布托克西在戰爭中一無所獲,不過高層貴族們都知道,等到下一次戰爭時,布托克西就可以收割自己的獲勝成果。

    而統治布拉亞松的特萊諾斯王朝就遭遇了極大的苛責,他們的下場僅僅是比波特盧要好一些,因為各個貴族派系無法壓制住其他派系,所以沒有拆掉布拉亞松這一門招牌,只是將選王從特萊諾斯王族自行決定,變成由國會(也就是貴族們)來決定,持續417年的特萊諾斯王朝時代就此變成特尼羅斯選王時代。

    南方新獨立的丘陵衛所也選好了自己的國名與國體,只擁有丘陵衛所這一個行省的他們,將國名定為「布里塔尼丘陵貴族共和國」,簡稱為「布里塔尼」,首都確立在伯雅尼,國體自然就是昔日的貴族寡頭共和制。

    這就是南方布拉亞松——如今要被稱為布拉亞松三國了——三國戰爭之後的影響,歷經三百多年的拉鋸死斗之後,布拉亞松逐漸顯露出頹勢,布托克西逐漸確立對布拉亞松的優勢,似乎勝利就在前方。

    但是稱霸之路是曲折莫測的,布托克西究竟能否順利在南方取得霸權?亦或是曇花一現的又被布拉亞松征服?還是被更南方新興的布里塔尼征服?冷弈不得而知,但是冷弈更傾向讓布托克西崛起。

    因為冷弈很好奇,一個位於南邁拉米地域,既可以航行到波旁的海,又可以航行到瑪茲島的航海國度一旦崛起,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要知道他的影響就不再僅僅是波旁的海,而是要擴張到昔日較為封閉的瑪茲島了。

    

    

    ps:書友們,我是虛無行者北冥,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支持小說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注一筆閣 yibIge.coΜ:dazhuzai玉edu(長按三秒複製)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

    

    



第五百三十二章:戰後波旁的海 二 第三柱之動  
相關:  虛擬造物主    從地球開始變強  末日崛起  重生之時代先鋒  伊塔之柱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志第五百三十二章:戰後波旁的海 二 第三柱之動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志"
360搜"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67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