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廢除周天子這一身份來宣告天下,讓世人知曉大秦已成為嶄新的朝代,此計確實精妙絕倫。若不出意外,父王應是打算在此番大祭之前確定此事。
可如此一來,御史大夫李曇今日的舉動,豈不就成了壞事一樁?
一念及此,喬松不禁咽了咽口水——李曇之子李崇乃是他麾下秘書監之人,算是親信。那麼,大傢伙可以猜一下,他喬松和御史大夫李曇到底有沒有關係。
事實上,雖說這位能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未必會完全倒向他喬松,但或多或少還是會參考一下他的意見。
故而……
這下糟糕了!喬松暗暗抹了一把額頭並不存在的冷汗,李曇那傢伙脾氣倔強得很,否則也不會被父王委以御史大夫之職。然而,正是他這執拗的性子,今日卻害苦了本君啊!
喬松下意識地瞥了一眼父王,發現嬴政並未察覺,依舊專注於政務之中,在看他批閱過的奏疏。他心中暗自慶幸,但同時也有些擔憂。
喬松思索片刻後,飛速的轉移了話題,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父王,您既然決定廢了周天子,那往後,文武百官,國人士卒又該如何稱呼國君呢?」他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嬴政的反應,心裡祈求父王不會將李曇的失誤牽扯到他的身上。
嬴政聽到喬松的問題,手中的筆微微停頓了一下,這才緩緩抬起了頭,目光落在喬松身上。他語氣平靜地反問道:「你這麼問,莫非是有什麼建議?」
喬松臉上露出了一個尷尬的表情,他怎麼會不知道呢?他當然知道!於是,喬松在心裡默默地對李斯說了句抱歉,然後壯起膽子說道:「兒臣以為,杜綸今日那句『功蓋三皇,德肩五帝』非常不錯。不如,便在三皇和五帝之間各取一字,稱『皇帝』如何?」
「皇帝……」嬴政喃喃自語,反覆念叨著這個新的稱謂。隨著每一次的重複,他對這個稱呼的滿意度越來越高。
喬松見狀,繼續趁熱打鐵的建議道:「而且,父王您看,文武百官向父王上奏之際,皆是通過站在丹墀之下的侍者傳達。不如,自此之後,文武百官稱皇帝為陛下。
數百年來,列國之王皆以寡人自稱。皇帝自然比王尊貴,自然不能繼續用這樣的自稱,不如以朕自稱。父王可下令,禁止任何人用此字,以此凸顯皇帝的至尊。」
為了讓父王忽略自己和李曇之間的關係,喬松也是拼了,後世關於皇帝的特殊,什麼下令要分旨,制,詔,敕,諭,下臣參見要口稱萬歲之類的全讓他拿了出來。
饒是嬴政對自己的一統天下的功績很是驕傲,也被喬松一頂又一頂的帽子快給砸暈了,弄得嬴政看喬松的眼神越發的奇怪了:寡人怎麼從沒發現,這逆子拍起馬屁來,也是不輸於那些阿諛奉承之輩啊!
眼看著喬松沒完沒了地說著不同臣子見皇帝的不同方式,嬴政連忙叫停:「行了,別說了。將你所說的這些,回頭寫成奏疏呈上來,待寡人仔細審閱之後,再做決定吧。」
喬松恭敬地回答道:「兒臣領命!」
嬴政這才鬆了一口氣,如果讓喬松繼續說下去,他恐怕會忍不住當場拍板就這樣實施了。
好不容易結束了這件事,嬴政又開始轉移話題:「寡人聽聞,你最近在暗地裡傳播郡國並行的制度?」
喬松坦然承認:「回父王,確實如此。兒臣只是想看看各方對此的反應。」
嬴政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嗯。你能有這樣的想法很不錯,但這次你還是有些操之過急了。你要知道,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這才是最恰當的做法。
那些想要分封的人,會主動跳出來與郡縣制相抗衡。而當他們意識到郡縣制勢不可擋時,我們再提出郡國並行,他們就更容易接受一些。
否則,欲壑難平。
現在這些人已經得知了郡國並行的消息,事後一旦發現所謂的分封大打折扣,與其期望的差距過大,必然還會鬧事。」
喬松皺眉沉思許久,眉頭越皺越深,他不得不承認,父王說得沒錯。可如今木已成舟,怎麼辦呢?思索了一會兒,喬松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了一個補救的辦法:「兒臣回頭會讓人將水攪渾,讓人們無法分辨真假,從而降低此事的影響。」
嬴政卻緩緩地搖了搖頭:「晚了。」
喬松微微一愣,隨即苦笑著點了點頭。是啊,此時若貿然行動,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若是一動,恐怕會坐實了大秦想要實行郡國並行的真正目的。所以,此時最好的策略,便是以不變應萬變,對於流言既不制止,也不表態。
嬴政看到自己兒子終於想明白了,心中略感欣慰,但還是不輕不重地批評了一句:「幸好你還沒有蠢到將分封的具體方式暴露出去,此事還有挽回的餘地。」
這話讓喬松很是疑惑,可是嬴政並沒有留給他思考的時間,而是直接解釋了起來。
只要那些人不知道大秦具體的分封方式,那麼他們就會認為,我們的分封與周的分封並無不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周的分封制度存在的問題,早已被歷史證明。這樣一來,大秦當然不會重蹈覆轍,明知是錯還要這麼做。所以,到時候他們就可以站在大周分封失敗的角度上,用不倫不類的說法,將這郡國並行的政策給駁回去,繼續將朝廷的論調拉回郡縣和分封的辯論之上。
高啊!父王的一番解釋,讓喬松不禁露出了敬佩的眼神。他忍不住感嘆道:「父王英明!」
嬴政輕哼一聲,教訓道:「此事雖未釀成嚴重的後果,可確實是你操之過急了。此次教訓,你當銘記於心,往後做什麼事,需三思而後行。」
喬松連忙低頭認錯,恭敬地說道:「兒臣慚愧!」他深知自己這次確實過於衝動,沒有考慮周全就做出了決定。
見到喬松的認錯態度誠懇,嬴政方才放棄了繼續教訓的想法。對於這個繼承人,他還是很滿意的,有些事情做起來雖然毛躁了一些,但這只是經驗上的欠缺而已,這一點嬴政已經在有意識的培養了。讓喬松參與批閱奏疏,便是一種重要的方式。
而可貴的是,這個兒子從小到大對於大秦國情的判斷,以及一些在他看來,天馬行空卻又行之有效,切切實實能增強大秦國力的方法。這樣的想法,和對未來大局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其他子嗣,嬴政算是放棄了,未來他們可能作為邊疆封王,去繼續給大秦開疆拓土。可這個位置,他們是別想了……
喜歡秦時頌喬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67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