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
李斯的話讓嬴政陷入了沉思,這封信件之中,並未說明喬松自己的想法,但是嬴政也差不多能猜出來。
「無妨,大體上百家入秦已成定局。儒家所作所為,也可理解。」嬴政開口道,為儒家之請求定下了基調。
李斯拱手行禮,表示自己明白了。
此時的李斯雖然主張法家,但他畢竟出自荀子門下。且和韓非之間的矛盾並沒有那麼深,因此還是對儒家念著一份情。不,準確的說,是對小聖賢莊念著一份情。
至於儒家其餘諸脈?
呵呵,那是什麼玩意兒!
老師一卷非十二子罵的可不只是其他門派,還有儒家自己。甚至,還隱隱包含儒家上一位堪稱聖人的孟夫子。
「王上,臣以為公子所提刊印司一事頗為高妙!」王綰插嘴稱讚道。
「哦?妙在何處?」
群臣紛紛看向了王綰,想聽聽他的看法。
王綰回答道:「臣認為高妙之處有三:
其一,以此為由,將游離於大秦之外的諸子百家納入秦法管理,讓百家遵守我大秦的法律;
其二,妙在我大秦以刊印司置身事外,不參與百家之間的學術鬥爭,卻能夠執掌規則,以刊印之權挾制百家;
其三,妙在接納百家為我大秦之用。」
王綰的一番話讓李斯心中一動,想到呂相公布白帛大書之舉,頓時明白了王上的意思。看來,王上是想要引百家對付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的確煌煌著作,可正因如此,百家才不會放過抨擊其的機會。文人相輕嗎,貶低對方就可以抬高自己的地位,何樂而不為呢?
之前不過是因為百家無意入秦,故此來觀看者都只是百家學子,真正的重量級大賢尚未出現。
可紙張一事一旦公布,諸子百家定然聞風而動。屆時,哪怕秦國不引導百家攻訐呂氏春秋,這部著作帶來的影響,也將會被百家入秦的風向所壓制,國人將不再關注呂氏春秋。
好一招借刀殺人之策!
看來,二公子這封信來的,正是時候啊!
能坐在這裡的都不是什麼蠢材,陸陸續續意識到了二公子這封信所帶來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明白,二公子不遠千里以紙張為拜帖邀請儒家入秦,所圖謀者肯定不只如此。只不過,限於所知有限,他們暫時也只能推測出這些罷了。
但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要想辦法讓呂相撤除白帛大書。畢竟,百家入秦需要時間,這段時間內,咸陽不能亂!
於是,眾人商討了一番之後,嬴政心裡有了計較,便命王綰以門人身份,向呂不韋去一封信。
……
相國府,來自王綰的信件很快就送到了呂不韋府邸。
自從秦王雍城加冠之後,這位相國大人的府邸就好像一夜之間,變得冷清了許多。仿佛大家都嗅到了某些危機,作鳥獸散。唯有相國養的門客,依舊還聚集在呂不韋的門下。
但,門客的數量也少了很多。
讓家老將王綰的信件送來,拆開平攤在案几上,呂不韋閱讀了起來。但很快,他的臉色就變得難看了起來:「王綰,也要離本相而去了嗎?」
王綰,可以說是呂不韋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如今,卻已經和他分道揚鑣。
王綰的信件中說的很清楚:貴公去私為士之節操根基,事秦王為公,事文信侯為私,而貴公去私正是呂氏春秋之大義。
信件的最後,王綰再次勸告呂不韋,收回呂氏春秋白帛大書。
呂不韋了解王綰這個人,因此他很清楚,以王綰的聰慧定然能看懂他此舉的用意。然而,王綰如此回信,也向他釋放了一個信號:秦王不喜呂氏春秋。
「家主,長史所派信使,還有一番話要轉告家主。」家老弓著身子小心翼翼的開口道。
呂不韋抬起了頭:「什麼話?」
「長史說,尊侯為秦國辛苦操勞十數載,傾注了一生的心血。然,何故行此高懸大書,挾民意威逼王上之舉?
此時收回大書,尚能彌補與王上之間的裂隙。若尊侯一意孤行,恐難保萬全!」
哼!
呂不韋面露怒色,一巴掌拍在了案幾之上。
王綰什麼意思,威脅嗎?
但隨即呂不韋便否定了自己的猜測。
王綰並非無情無義之人,他對王綰有知遇之恩,是以縱然王綰徹底倒向了王上,也不至於說出威脅之類的話。
想到這裡,呂不韋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勁兒,面色頓時凝重了起來:難道說,王綰此言是在警告本相,秦國發生了什麼本相不知道的事情嗎?
「家老……」
「老奴在……」
呂不韋沉吟了一陣,說道:「發動門客,去收集一下消息。尤其是咸陽以及六國的消息,本相要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雖然他手上的羅網自從驚鯢脫離,玄翦消失,掩日失蹤之後,已經被摧毀的差不多了,但是呂不韋也並不是就徹底變成了瞎子,什麼都不知道。
他手下的門客可不是白養的,他們仍舊是呂不韋最大的消息來源,這些門客來自於六國,可謂是耳聰目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呂氏春秋關乎自己的政治訴求,是呂不韋一生的追求,無論如何他是不會停下來的。
……
那麼,此時被秦國眾臣念叨的喬松在哪裡呢?
荀夫子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在決定帶喬松周遊列國之後,便即刻準備了起來。僅僅是第二日,喬松的使節車隊便大張旗鼓的離開了桑海城。使節團隊送往臨淄的國書也同步送出,向齊王告別。
小聖賢莊為此舉行了盛大的告別儀式,恭送荀夫子以及喬松這位秦使的離開。其場面之恢弘,可謂是吸引了整個齊國的目光。
一路上,不知有多少暗探將消息通過各種渠道傳向了列國。
然而實際上,當這些人目光集中在秦使車隊上的時候,喬松和荀夫子卻早已先一步輕車從簡,借著使節向齊王遞交國書的時候,離開了小聖賢莊。
喬松此行乃是為了遊學,來的時候已經途經韓魏兩國,那麼這次就不需要再去了。
如此一來,返回秦國仍然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北上離開齊國進入趙國,一路穿過趙國再入燕國,沿著燕趙邊境抵達秦國雁門郡,最後歸國;第二,南下從楚國境內繞一圈子,再從秦之南郡或者黔中郡歸國。
荀夫子將選擇的權利交給了自己的弟子,然而喬松卻兩條路都想去。
首先,燕趙之地多豪傑,尤其是趙國,可以說是列國之中武力僅次於秦國的強國,和楚國一起位於第二梯隊。
喬松很想看一看,燕趙之地的武風有多興盛。
其次燕趙之地再往北便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兩千年來,大草原始終是中原之地的威脅。每到中原之地興盛之時,草原往往蟄伏於中原王朝之下。然而,一旦中原陷入戰亂,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就會大舉南下,五胡亂華,東西突厥,遼國契丹,金國女真,蒙元等等都是如此。
一統天下之後的秦國也不例外,蒙恬常年率領長城軍團三十萬大軍駐紮北境,緊守長城,為的就是抵禦來自北邊胡人的威脅。
來到這個時代,喬松深知自己一旦返回咸陽,以後很難有機會如此近距離的了解各地風土人情,包括草原也是一樣,因此他很想趁此機會了解一番這個時代的北疆。
北疆需要重視,同樣地處南疆的楚國也不能忽視。
楚國地大物博,可以說是秦國一統天下道路上最有韌性的對手,也是最終覆滅了秦國之人的故土。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歷史上夢魘一般的詛咒,最終竟成為了事實。不得不說,這是對秦國歷代先君努力的一種諷刺。
自從楚王熊渠理直氣壯的高呼「我蠻夷也」之後,楚地風俗一向與中原各國不同。遼闊的楚地孕育了別樣的風俗,想要治理好天下,就得先了解楚地。否則,楚地動盪,將會成為帝國心腹大患。
喬松可不想老爹再像歷史上那樣五次東巡,耗時耗力不說,效果還不怎麼大。
……
得知自己弟子的想法之後,荀夫子很無語,這小子也太貪心了,但同時老夫子也很欣慰,這個弟子確實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天下態勢。如此一來,想必他未來為君王之時,對於天下也將瞭若指掌。
最終,荀夫子權衡一番之後決定,既然都想去,那就都去吧。先北上前往燕趙之地,領略胡地風貌之後,然後於塞外合適的地點南下橫穿五國,至楚境,遊學一圈之後再返回秦國。
只是如此一來,這時間上可就不短了。
好在喬松尚且年幼,沒有俗事纏身。
……
決定好了路線,師徒兩人就離開了桑海城,一路北上。
這一路上,喬松也就留下了驚鯢,其餘人全給打發了回去。尤其是朱家,更是大搖大擺的隨著使節車隊返回秦國。
荀夫子的意圖喬松很清楚,那就是以使節車隊大張旗鼓經過各國,實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舉,為喬松吸引一部分火力……
喜歡秦時頌喬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7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