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已經進入小冰河時期!」
「要不了幾年,大明的南方也會受到影響,湖廣和兩江的稻穀也會開始減產。」
朱載垕聽到這裡瞬間慌了,連忙說道:
「老祖宗,那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大明可是有一萬萬百姓,並且還在高速增長,根據戶部的測算;
每十年就會增加一千萬人,恐怕我們遇著大麻煩了。」
「要是我大明的土地養不活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就會導致流離失所、餓殍遍地;
整個大明的萬里江山,都會變成一幅萬里餓殍圖。」
「真到那個時候,我們就離滅國不遠了。」
朱樉嘆息一聲說道:
「蒼生萬靈為了生存,選擇的路都是一樣的,人類也避免不了這個結局;
當環境適合動物生存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繁衍後代。」
「當環境不適合生存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遷徙和減少後代的繁殖;
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我們在這數千年來,建立了一個名為華夏傳承的文明,但是災難也伴隨了我們數千年;
每過數百年,這片土地便會經歷一次小冰河時期。」
「而此次的小冰河災害比較嚴重而已,對於大明的百姓來說卻是不怎麼友好?」
「本王,面對這種天象也有點力不從心。」
胡宗憲眉頭緊皺,臉色凝重的問道:
「王爺,最極端的天氣,大概還有多長時間降臨?」
朱樉嘆息一聲說道:
「精準的時間點誰也無法確認,但是五十年內必然會降臨;
你們可以想像福建和湖廣下雪的場景嗎?」
「如果到了極寒天氣最嚴重的年月,冬季在廣州城看見雪花,也不是不可能。」
高拱聽到朱樉這麼說,連忙問道:
「要是極寒天氣到了這個程度,是不是北邊的幾個行省不能種小麥這種主糧了;
只能種一下土豆,玉米的輔糧。」
「不過,真要到了要餓死人的地步,就算是玉米、土豆也是好東西;
這些東西產量高,也可以讓北方幾個行省的災民活下去。」
朱樉聽到高拱的話,苦笑一聲說道:
「高大人,極寒天地只是災害的一種,你可能不知道,在極寒天氣下降雨就會減少;
乾冷風會越來越多,田地也會幹旱。」
「乾旱又會誘導蝗災出現,到時候北方幾個行省本就種不出來多少糧食;
再遇到缺水和蝗災,結果可想而知。」
「赤地千里,絕對不誇張!」
高拱聽到朱樉這話徹底坐不住了,一屁股蹲在了地上,喃喃的說道:
「寒潮、乾旱、蝗災,大明朝怎麼什麼都趕上了。」
內閣閣員李春芳和張居正也在一旁嘆息不已,都是滿眼憂愁。
朱樉看到現場幾個人的表現,幽幽的說道:
「乾旱和蝗災都是寒潮下的次生災害,不要想著能避過去。」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開源節流,讓更多的子民活下來。」
「我們每年要把國庫純收入的三分之一,拿來建造可以大量載人的客船;
把一部分子民向大明南邊送。」
「南洋諸國,南亞各國,非洲大陸東海岸,甚至中美洲地區;
五十年的時間,估計只有前三十年多年能送出去人。」
「到後邊大明的艦隊,肯定是拉糧食救災為主。」
「本王計劃,開啟大遷徙計劃,三十年的時間送出去一千萬人,把大明的火種撒出去。」
胡宗憲聽到朱樉這話,連忙說到:
「一艘客船哪怕可以承載兩千人,一年平均跑兩趟;
意味著大明至少需要七十五艘客船,才能完成遷徙計劃。」
「同時為了保障補給和意外沉船的事故發生,客船需要建造一百艘才能完成任務;
同樣為了保障這些海外子民的生存,還需要綜合補給船給他們運送物資。」
「保障他們在踏足海外最初那段時間,可以生存下來。」
朱樉幽幽的說道:
「本王只是提出計劃,本王的要求是三十年內送一千萬人出海,讓他們活下去;
具體怎麼執行計劃,是內閣和六部要做的事情。」
「並且,挽救一千萬人不是本王的目標,把海外的貿易都給本王做起來;
現在都開海了,給給本王搞起來。」
「戶部即日起發布通告,凡是回大明的運糧船,一律免稅。」
「十三個行省的省城和州府,一定要多建糧倉。」
「長江沿線的各個城市都把巨型糧倉撿起來,凡是海外拉回來的糧食;
只要民間消化不完的,官府全部買了。」
沿海的城市就更不用本王多說了,全部都給本王儲存糧食;
至於臨近儲存極限的糧食,可以起運到草原上賣給瓦剌人。
他們未來恐怕八成的子民都會斷糧,只要能吃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好東西。
前五年,每年至少要送回來夠五百萬人消耗一年的糧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五年以後,艦隊每年送回來能吃的糧食,至少能供應一千萬人食用的糧食。
趙貞吉聽到朱樉的話,直接嚇傻了,焦急的說道:
「王爺!」
「南洋加起來就那麼大地方,所有國度加起來都不一定有一千萬人;
就算把他們的糧食全搶光,也不可能夠一千萬人吃的。」
「我們得徐徐圖之!」
朱樉看著趙貞吉冷笑一聲說道:
「趙貞吉,你的徐徐圖之會讓大明千萬人餓肚子。」
「禮部尚書劉春,你要以朝廷的名義,向南洋各國派遣使團;
常年不回來的那種,當然你也邀請南洋各國的國王,向大明派遣使團。」
「去給他們宣揚大明的繁華,用大明的絲綢、瓷器等南洋諸國喜歡的東西;
換取他們的糧食,如果他們窮沒糧食,大明可以派人去耕種。」
「讓他們放心,這是大明租他們的土地,每年都會向他們交稅。」
「本王之所以給你們五年的時間緩衝,只定下五百萬人的糧食額度,就是讓人去墾荒的;
總之五年後,本王要每年運回大明的糧食,必須突破夠一千萬人一年的食用。」
戶部尚書趙貞吉連忙說道:
「王爺,開關之後,每年的朝廷海關賦稅收入在兩千五百萬兩左右;
要是每年屯糧千萬人的糧食,每年至少需要六千萬兩銀子上下。」
「這,還是......」
喜歡穿越大明,從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2s 3.89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