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張紘的話,孫策感慨不已。筆神閣 bishenge.com誰說中年人就保守,就頑固?張紘的表現足以證明他不僅不保守,而且更有洞察力。他也許沒有兩千年的經驗,但他卻敏銳地看到了其中的意義。
讓他來說,未必就能說得比張紘透徹。
張紘有些激動,臉色微紅,向孫策躬身行禮。「臣失儀,死罪,死罪。」
孫策坐直了身體,雙手虛扶。「張相思維敏銳,目光如電,見人所不能見,這才是真正的王佐。孤得張相之教,幸甚幸甚。」
虞翻、郭嘉也向張紘行禮,有些不好意思。鮮于程更是離席而拜,行了大禮。張紘一一還禮。有了張紘這一番話,虞翻、郭嘉也不好意思再意氣用事,依次進言。
虞翻再次聲明,誠如張紘所言,他並非有地域之見,坐視豫州百姓獨自面對強敵,而是從全局出發,不建議孫策包辦一切。天子和袁譚雖然來勢洶洶,但他們所領的將士不見得就比豫州、荊州將士更強,也未必能持久,這正是鍛煉將士的好機會。擊退來敵,不僅可以增強士氣,還可以從中挑選出一批精銳,為將來反擊做好準備。
半分天下畢竟只是暫時的,將來遲早要一統天下。主動進攻需要更多的兵力,僅憑目前的中軍和九都督手中的兵力顯然不夠,不趁現在這個機會挑選精銳,什麼時候再挑?由滿寵迎戰董昭的戰果來看,豫州本地徵發的預備役完全可以承擔這樣的責任。這一戰結束,荊豫青徐挑選出三五萬精兵沒什麼問題。加上現有的兵力,進攻關中也許不足,掃平冀州綽綽有餘。
郭嘉承認張紘、虞翻說得有道理,他也會想辦法利用天子與袁譚之間的分歧,儘可能牽制他們的行動,但他還是堅持要慎重對待騎兵。天子、袁譚都有孤注一擲的跡象,為了生存,他們極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騎兵入境,最危險的不是城池,甚至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滿寵率領的機動兵力。滿寵只有一萬多人,一旦被騎兵捕捉到機會,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如此一來,練兵的作用就談不上了,豫州反倒有可能因為失去居中調度聯絡的機動兵力而陷入各自為戰的窘境。
因此,就算中軍不出,也應該派一部分騎兵趕到豫州助陣。有了遼東之後,江東缺少戰馬的窘境有所緩解,集結諸部親衛騎也有六七千騎,加上裝備的優勢,足以讓天子和袁譚有所顧忌,不敢輕易派騎兵深入。退一步說,這也是鍛煉騎兵和騎兵將領的好機會。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戰馬適合征戰的時間也就是三五年,建安二年平定遼東之後送到中原的戰馬眼下就是能戰的時候,就算不上陣,過了這兩年也無法再充當主力,只能退役充任驛馬。與其白白浪費,不如上陣,至少讓騎兵有實戰的機會。將來不管是進兵關中還是進軍冀州,甚至於開拓四夷,騎兵都不可或缺,與幽并涼騎兵交鋒在所難免,提前積累一些經驗也是有必要的。
孫策深以為然。只要拋開私心,這些人總能拿出最好的方案。他讓郭嘉儘快拿出方案,同時決定由陳到率領騎兵先趕去汝南,協助滿寵作戰。陳到是豫州人,由他參戰,有利於提高豫州世家的尚武之風。與此同時,再傳書周瑜,調文丑參戰。周瑜進入武陵地區後,以水師和步卒為主,騎兵用不上,文丑只充當儀仗隊太可惜了。
基本方案確定,張紘等人告退,孫策留下了虞翻和鮮于程。他指指案上的石硯,問道:「仲翔,這件事,你清楚嗎?」
虞翻看看鮮于程,點點頭。「清楚。不過這件事我不好直接過問,已經知會高柔,讓他去查,應該很快就有結果。」他沉吟了片刻,又道:「不過,臣斗膽猜測,鮮于都尉恐怕也未必清楚全部實情。」
鮮于程抗聲道:「還請虞相指正。」
「都尉有多久沒回家了?」
「這和我回不回家有什麼關係?難道虞相是說我鮮于家也有人參與其中?若是如此,請虞相依律處置就是,程絕無二話。」
虞翻冷笑一聲:「你鮮于氏孤寒之戶,哪有資格在這麼大的生意里插一腳。不過,你若是問問那些來請願的鄉黨,他們或許可以告訴你誰最急著從中取利。」
鮮于程黑著臉,一聲不吭。
虞翻隨即將情況大致介紹了一下。歙硯出自歙縣,尤以龍尾山著稱,原本並不太知名,畢竟丹陽讀書人少,開山取石的費用也很高,為了一兩塊硯大費周章,成本太高。最近這幾年不同了,孫策大興文教,縣縣有學堂,鄉鄉有校,讀書人的數量猛增,對硯台的需要暴增,取石制硯一下子成了大生意。
矛盾因此而起。
孫策入江東,先到吳郡,再到會稽,丹陽——尤其是丹陽南部是最後到的,當丹陽興文教的時候,吳郡、會稽的學堂都建成好久了,因為吳會兩郡的讀書人都憋著一口氣,想壓對方一頭,所以這文教發展得更為迅猛,對文具——不僅是硯,還有筆、墨、紙之類——的需要遠遠超過丹陽,歙硯最先成名,就是因為會稽讀書人的追捧。會稽商人多,很快有人看中了歙硯的利益,一路找到歙縣,在那裡建作坊,取石制硯,然後順浙水而下,運住會稽。
丹陽本地人那時候還不清楚這些,沒當回事,等丹陽本地的文教興起,這才知道這歙硯有利可圖,可是從取石到銷售都控制在會稽商人手裡,他們競爭不過,便有人想出了其他辦法。派人走門路告狀只是其中之一,在鮮于程之前,就有不少人接到了類似的請託,要求趕走會稽商人,只不過那些人不像鮮于程這麼耿直,扛著一塊大石頭就來見孫策。因為他們都清楚,這件事從本質上來說,錯不在會稽商人,而在歙縣本地的豪強。
虞翻說完,斜睨著鮮于程。「來找你的人是姓金還是姓毛?我估計不出這二姓,最近鬧得最凶的就是這兩家了,據說金家那個叫金奇的招募山越,準備武力奪取,結果消息走漏,又準備不周,將賀家當作目標,結果被人打了個伏擊,死了好幾個。」
鮮于程的黑臉漲得通紅。
孫策一看,知道虞翻沒有說話,鮮于程十有是被人利用了。不過他也很好奇。「仲翔,你說的賀家是山陰賀家嗎?」
虞翻點點頭。「賀家最早關注到歙硯生意,如今歙縣最大的硯石作坊就是賀家的。賀家捨得下本錢,精工細作,他們製作的歙縣從一開始就是文士追捧的上品,號稱金硯,片石片金。宮裡用的硯應該就是賀家的產品。」
孫策將信將疑,讓人取來幾方硯,虞翻輕鬆找到了賀家硯坊的標記。
虞翻對鮮于程說道:「你拿這些硯和金氏、毛家的硯比一比,看看有什麼區別。不是我說,這麼好的硯石讓他們制硯實在是糟蹋。你知不知道很多人買了金毛二家的硯後,嫌他們的手藝太差,又去請賀家的工匠改制?他們還擔心宮裡取硯不止?就他們那手藝,誰看得上啊。」
鮮于程尷尬不已。
孫策抬手打斷了虞翻。鮮于程可沒他這樣的口才,又理虧在先,再說下去,鮮于程就有挨呲的份。他也是一份好意,只是被人利用了而已。孫策關照了鮮于程兩句,讓他先下去了。
「仲翔,得饒人處且饒人。」
「喏。」虞翻出了悶氣,心情好多了。「大王,我以前吃這鹹魚的癟不少,今天難得逮住機會,一時失態,還請大王恕罪。」
「這可是真不容易。」孫策笑了幾句,拉回正題,問起虞翻對當前形勢的意見。剛才張紘、郭嘉在場,虞翻沒有說痛快。
虞翻沉吟片刻。「大王,臣以為軍師處的汝潁人太多,他們考慮方案時會自覺不自覺的有汝潁意識,包括郭祭酒在內。」
孫策點點頭。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這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他只能多加警惕。參軍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絕不是識文斷字就能擔任,需要有一定的學問基礎,準確的說就是要知道一些理論,還要有一定的歷史經驗,知道過去的史事,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汝潁人才底蘊豐厚,能夠勝任參軍的人更多,在軍師處占二分之一強。
他也想從江東選一些人,可是能夠勝任的太少了。
「你有什麼好辦法?」
「臣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決:一是質任,一是從軍中選拔掾吏。諸將子弟大多有學問基礎,軍中掾吏有實踐經驗,兩相結合,將來出幾個人才絕非難事。尤其是質任,大將統兵在外,沒有質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孫策看了虞翻好一會。他聽得出虞翻的私心。江東文教不如中原,但武風更盛,為將的不少,如果征質任,江東會占到不少名額。軍中更是如此,中軍與九都督所領的常備兵中以江東子弟兵為主,從中選拔掾吏,江東至少要占一半。如此一來,江東籍的參軍數量會猛增,甚至可能蓋過汝潁系。
「這件事干係甚大,不能操之過急。」
「大王聖明,臣也如是想。可先進一些好苗子,探探深淺。」
「你可有合適的人選?」
「眼下有三個。」虞翻說道:「一個是張允子溫,一個是賀齊子達,一個是凌操子統。張溫年方八歲,可做個小吏,侍候筆墨起居,或陪王庶子讀書。賀達年十三,凌統年十二,皆文武雙全,可充任侍從。」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3.71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