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揣摩上意
賈瓊沒有留意到隆慶帝的審視目光,他在一心一意的思考題目。
殿試成績直接決定了入朝後的起跑線在哪裡,這一場他勢在必得!
歷來殿試問對,考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抒胸臆的,他們不考慮皇帝的喜好,自己心中怎麼想,筆下就怎麼寫。
第二類就是揣摩上意的,他們按照皇上的想法來發揮,把自己包裝成皇帝的忠實擁護者。
第一類考生發揮的往往會更好,因為能直抒胸臆,寫出來的文章酣暢淋漓,常有佳作誕生。
但是這樣也存在很大的風險,要是寫出的文章正好符合皇帝的心意那一切好說,往往可以破格拔高。
不乏有會試成績排名靠後的,卻直接被拔高到一甲的例子。
但若是這文章寫的與皇帝的心意相左,那可就不好說了。
有些皇帝性情溫和大度,不會太計較這些。
定好了調子,這文章就好寫了。
盛嘉賓奇道:「哦,莫非左大人也看過我這門生的武俠小說?」
那排名恐怕不但不會高,還要被壓低。
在世人眼中,隆慶帝的性情算是比較好的,雖然行事謹慎嚴厲,卻很少用嚴刑峻法,對臣子也算比較寬仁。
畢竟連題目都是皇帝現場出的,所以這監考只是做做樣子。
賈瓊很容易就能揣摩到隆慶帝的心思,他心裡存了變法的想法,但是礙於太上皇又不敢明說,只能在殿試上出題來試探了。
他在心中將文章反覆過了兩遍,做到胸有成竹,然後直接提筆寫到。
左益民被堵得啞口無言,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然後就列舉各代明主、昏君的例子,著重說了勤政的重要性。
跪坐著寫文章時間久了可不好受,許多人趁這個時間稍作休息。
因為隆慶帝還要顧及著重華宮那邊的想法,要是高取這種文章,那不是明擺著說老子要變法,太上皇靠邊站嗎。
所以他還是打算走第二種路線,揣摩著上意來寫,這個事情他也提醒過他的同窗們。
漢、唐、宋所以不逮者,庸非創之者其法有未善,而守之者其功有未至歟。
沒有哪個皇帝,會把狀元給跟自己唱反調的學子。
賈瓊一時間文思泉湧,很快就在心裡打好了一篇腹稿。
隆慶帝現在應該還沒有這個膽子,他出這題只是在試探,可能也是想為變法儲備人才。
致治之道存乎法,保治之道存乎勤。
祖宗的法度很好,我要努力效法,但是時間長了怕有不太合適的地方了,你們來說說看我應該怎麼辦。
而興滯補弊,則勤之實爾。
則祖宗之法有不難守,天下之治有不難保矣!臣之幸也!宗社之福也!天下萬世無疆之休也!
但是又確確實實表明了支持變法的態度,絕對是隆慶帝最想看到的文章。
鼓動百姓好勇鬥狠,打打殺殺,終歸是不好。」
但若是遇到性情不那麼好的,那麼狀元的水平,也有可能直接被打落到孫山之位。
盛嘉賓淡淡道:「左大人執掌刑部,難道就是靠聽說來斷案的嗎?」
可能見文章寫得好,即使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也不會給太低的名次。
他越寫越順暢,漸漸陷入物我兩忘之境。
以後他入朝做了官,就別寫那些江湖故事了。
伏願陛下以成王為法,以玄宗為戒,以臣之言為不欺,慎終如始,不敢逸豫。
賈瓊這一篇策論洋洋灑灑數千言,先說了創業者必須立法,而守業者必須勤勉,時時修正前代之法,將變法和勤政聯繫起來。
是則人君之治,莫不興於勤而廢於逸。
刑部尚書左益民說道:「盛大人,賈會元從開考到現在,這筆可都沒停過。
殿試在辰時就開始了,到中午已經有三四個小時,其實這時候不少考生都已經寫完了。
不過太早交卷容易被人覺得對待殿試不夠慎重,行事浮躁。
如果高喊什麼:「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或者吃點東西墊墊肚子,或者出去上廁所趁機活動活動筋骨。
非法無以維天下之勢,非勤無以守天下之法。
賈瓊一邊仔細的研墨,一邊整理思路。
到了下午兩三點,其他學子都已經停筆了,只有坐在最前面一排的賈瓊依然在奮筆疾書。
他為了節約時間,直接在正卷上書寫,都沒有打草稿。
人君之勤鮮克善於始而慎於終,此前代彰灼著明之效,有國者不可以不慎也。
他不是把策論當武俠小說來寫了吧,你這個座師可得好好跟他說說了。
他們喝著茶水,不時小聲議論兩句,或者起來在學子們中間轉一圈。
對這些久經科場的考生來說,寫一篇策論用不了太長時間。
臣聞帝王之御天下也,有致治之道,有保治之道。
所以大家都耐著性子,要等到下午的時候再交卷,表示對殿試的慎重態度。
五千多字,還要用正楷一筆一划的寫,不能有絲毫疏忽,這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帝王御天下之道,夫豈有外與此乎?
最後歌功頌德一番,說本朝祖宗之法怎麼怎麼好,皇上只需要勤政,就可以保證祖宗基業千秋萬代。
不過要想得狀元,寫出的文章就必須要符合聖意。
故創造丕國者必立法,以貽孫謀;嗣守鴻業者必憂勤,以繩祖武。
創之者以法,則國勢尊嚴,而有以成長治之業;守之者以勤,則法度修舉,而有以躋致治之休。
這道題他曾經想到過殿試有可能會出,還跟同窗們探討過,可以算是壓中考題了。
……
中午時分,一些宮人提著點心、茶水過來,給這些學子們充飢。
隆慶帝說的很多,但是總結起來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夏、商、周之所以卓冠千古,以其創之者其法善,而守之者其志勤也。
其實殿試從來沒有作弊一說,沒人會在這樣的場合作弊,也沒法作弊。
要想取悅於皇帝,文章里肯定要推崇變法,但是又不能說的太直白。
一般殿試的策論文章,在千字左右的比較多,超過兩千字的已經極少,但是賈瓊這一篇文章足足五千多字。
隆慶帝不知何時已經離開,他不需要全天守在這裡,只有十個閱卷官還在,一人一張圈椅坐在最前面監考。
曰紀綱,曰禮統,曰制度,皆法之具也。
謹對:
盛嘉賓旁邊的文淵閣大學士謝謙打圓場說道:「這會元郎怕是又有高論,我們明日一看便知。」
賈瓊這篇文章,變法之意一帶而過,處處在說勤政。
臣賈瓊謹對。
左益民聞言一滯,板著臉說道:「本官只是聽說罷了。」
喜歡紅樓之賈玉京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4s 3.7404MB